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丨深中通道激发大湾区融合发展“乘数效应”

2024-10-16 09:06 作者:田建川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广州10月15日电 题:深中通道激发大湾区融合发展“乘数效应”

新华社记者田建川

秋日,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长龙卧波,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自今年6月30日开通以来,深中通道已成为激发大湾区融合发展“乘数效应”的先锋。

超级智慧造就超级工程

深中通道于2017年2月开工建设,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

面对一长串的世界级建设难题,上百家参建单位、上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七年磨一剑,在伶仃洋上建起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铺设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造出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以过硬的实力创下10项“世界之最”。

作为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桥的桥面高达91米,又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抗风问题突出。

“面对技术挑战,我们组织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方式,开展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广东省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宋神友说,项目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临界颤振风速,从世界公认的70米/秒提升到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论断。

深中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超宽、变宽、深埋、大回淤”的技术特点是建设者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这种结构在国际上是首次大规模应用,国内更是面临全产业链空白。

面对国外对相关建设技术的保护,项目团队决心自主创新,牵头组织20余家一流科研团队从2015年开始进行攻关,攻克了钢壳制造、自密实混凝土制备、管节浇筑、检测及浮运安装等多项难题。

宋神友说:“我们取得了多项原始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国沉管隧道技术进步,丰富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黄金通道”为“黄金内湾”蓄能

深中通道完成了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缩短了时空距离,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黄金通道”。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此前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100天的总车流约890万车次,国庆假期10月1日的车流更是高达15.5万车次,创开通以来新高。

从旅游到投资,从服务业到制造业,人流滚滚的背后,是珠江两岸形成的“黄金内湾”正在快速变成现实,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中山市的深中经济合作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加快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当前,深圳和中山正合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东省交通集团董事长邓小华说,深中通道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广深高速等“黄金通道”一起,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串珠成链,进一步提升了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含金量”。

路网畅通共享联通红利

深中通道像一根充满韧劲的扁担,让珠三角一头挑起粤东,一头挑起粤西,进一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增强珠三角对全省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被称为“中国侨都”的广东江门市,伴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迎来了“大桥经济”的发展机遇期。

江门市赤坎华侨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副总裁乔建伟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江门到深圳的车程大大缩减,有利于推动大湾区文化交流,为文旅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创造更多机遇。

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南中高速今年建成通车后,南沙区将通过万顷沙支线连接深中通道,与深圳、中山在伶仃洋上“牵手”。南沙前往深圳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前往中山城区的车程将缩短到15分钟以内。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说,深中通道通车,为南沙更好融入“黄金内湾”带来机遇,推动南沙加快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与万顷沙南部片区规划与产业导入,承接东西两岸创新资源。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00公里,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飞鸣说:“广东将不断提升路网通达能力及服务效能,推动深中通道沿线及周边区域高速路网进一步完善通畅,为大湾区发展提供高效安全的‘硬联通’支撑。”

关键词:深中,自密实混凝土,平行研究,乘数效应,黄金通道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