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热点问答|阿桑奇“重获自由”美方为何“突然放手”

2024-06-26 09:26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热点问答|阿桑奇“重获自由” 美方为何“突然放手”

新华社记者

当地时间6月24日,“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从英国监狱获释。据报道,他已与美国方面达成认罪协议,将在完成必要法庭程序后返回原籍国澳大利亚。阿桑奇与美方达成了什么样的认罪协议?美国缘何突然同意“放手”?这一事件走向如何?  

认罪协议内容是什么

阿桑奇现年52岁,2006年创办“维基揭秘”网站。2010年,“维基揭秘”曝光大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的外交电报和美军机密文件,揭发美军战争罪行。阿桑奇随即身陷官司,美国对他提出17项间谍罪名和一项不当使用电脑罪名的指控。2019年,阿桑奇在英国被捕并被判入狱。之后,美国提出引渡要求。

根据美媒24日披露的一份美国联邦法院文件,阿桑奇已同意对美国司法部指控他的一项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罪名为“合谋获取并公开国防信息”。

根据双方达成的认罪协议,美国司法部将寻求判处阿桑奇62个月监禁,这与阿桑奇在伦敦已完成的刑期相等。美国司法部将承认阿桑奇已完成服刑,放弃此前对他的引渡要求,准许他返回原籍国澳大利亚。

阿桑奇的妻子斯特拉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证实,阿桑奇和美国司法部原则上达成协议,协议细节须经过法官签字后才能公布,阿桑奇将对一项“有关间谍法和获取和披露国防信息”的指控认罪。

当被问及丈夫是否难以接受指控时,她说:“在法官签字之前,我不想说太多。但重要的是,协议涉及服刑时间,如果他签了协议,他就可以自由行走。”

阿桑奇的朋友、前英国外交官克雷格·默里对英国天空新闻频道表示,认罪协议是胁迫的结果。“阿桑奇没有做任何错事。阿桑奇揭露了美国军队的战争罪行,这是我们都应该记住的。”

美国缘何同意“放手”

当地时间24日,美英媒体突然爆料,阿桑奇当天离开伦敦东南部的贝尔马什监狱。在这个英国首都安保系数最高的监狱里,阿桑奇在一间3米长、2米宽的牢房内度过了1901天,每天23小时与世隔绝。

“维基揭秘”随后发表声明说,“维基揭秘”史无前例地公开美国政府腐败和侵犯人权行径。“作为总编辑,阿桑奇为这些原则、为民众的知情权付出了沉重代价。”声明说,阿桑奇获释,是包含草根组织、新闻自由活动人士、不同政治派别领导人甚至联合国在内的一场全球声援活动的成果。

阿桑奇的妻子斯特拉也在社交媒体上感谢所有为阿桑奇获释奔走呼吁的人。

西澳大利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霍莉·卡伦在“对话”网站撰文指出,公众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美国的完整理由,有几种可能性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现在决定达成认罪协议。近几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努力结束这起案件;在美国,甚至在一些共和党人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继续追诉阿桑奇不符合美国利益;英国大选将于下周举行,考虑到政府可能发生更迭,引渡令也可能会被重新考虑。

美国前白宫办公厅主任米克·马尔瓦尼对媒体说,可能在幕后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促使美国政府同意与阿桑奇达成协议,不排除可能有新的信息或新的风险评估,但外界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不会知道答案。

阿桑奇母亲说,阿桑奇结束“磨难”归功于“悄无声息的外交”,而阿桑奇父亲则感谢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阿尔巴尼斯对美国政府与阿桑奇达成“微妙”的认罪协议表达欢迎:“不管人们对阿桑奇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这个案子已经拖得太久。继续监禁他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希望他被带回澳大利亚。”

英国政府尚未就阿桑奇案作正式表态。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报道分析认为,在美国间谍案中,这样的认罪协议并不罕见,它让被告有机会避免较长刑期。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胜利”。一旦阿桑奇案结案,美国可以从混乱的法律纠纷中解脱出来。至少在纸面上,阿桑奇已经正式承认有罪。

未来走向如何  

据报道,阿桑奇搭乘飞机在经停泰国曼谷后,将于26日抵达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首府塞班岛,在完成相关法庭程序后,将由澳大利亚驻英国大使陪同返回澳大利亚。

之所以去塞班岛,是因为按照规定程序,阿桑奇须在一家美国联邦法院出庭并进行重罪答辩,他与美国司法部达成的认罪协议须得到该法院法官批准。由于阿桑奇拒绝踏足美国本土,美国司法部批准他在位于塞班岛的联邦法院出庭。塞班岛距离澳大利亚不远。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阿桑奇将于26日上午在塞班岛出庭,一名美国法官预计将批准那份认罪协议,这意味着阿桑奇得以避免最高175年监禁的刑罚。“除此之外,他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

英国月刊杂志《展望》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阿桑奇的遭遇对(美国)记者和‘吹哨人’来说是一个警告,让他们今后闭嘴。我估计它会起作用。”(参与记者:邓仙来、梁有昶、孙晓玲)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