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中国中车7款新能源机车全球首发

2024-06-28 16:12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 中国中车28日在北京举办“数智绿色牵引 共创低碳未来”轨道交通装备转型升级——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发布会,面向全球首次发布系列化新能源机车,以及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首份碳足迹报告和“轨道交通装备碳足迹倡议”,并与国家能源集团、鞍钢签订合作意向。

发布会现场,7款代表车型集中亮相。该系列机车配备了“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三种动力装置,涵盖1000千瓦到2000千瓦多种功率,可全面满足国内外钢铁冶金、矿产、电力、煤炭、港口等企业铁路运输场景需要。

新能源机车可实现低碳零碳排放、低噪音、高效率运行,将有效解决老旧内燃机车存在的“油耗大、排放高、噪音大、舒适性差”等问题。

数智化迭代助力高质量转型

目前在用的部分老旧内燃机车因研制年代较早,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数智化转型的进程。

系列化新能源机车进行了数智化全面升级,在智能运用方面,搭载高清视频设备和激光雷达,360度采集环境视觉数据,实时监控运用场景状态,通过自动感知、智能决策、智慧运行,全方位保障了机车安全稳定运行。

在智能维护方面,新能源机车应用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实现机车和关键部件的故障感知、状态监控和寿命预测,可将柴油机大修周期延长至12年,钛酸锂电池12年免维护。维修周期延长和维修范围缩减,有利于客户价值最大化。

基于智能运用和智能维护相关技术,中国中车打造出封闭场景下的智慧化无人运输系统,可以充分降低人员作业强度,减少危险环境作业,为钢铁冶金等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用户选购实现随心配置

面向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完全采用平台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做到了“菜单式”配置、“积木式”组装和柔性化生产,方便用户灵活选择,真正实现动力方式可选、功率配置可变。

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可兼容多种制式充电桩,充电功率超过870千瓦,最短充电时间少于40分钟,可实现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40摄氏度的宽温域运行。“氢燃料电池”机车排放物只有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污染、零排放。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机车能量利用效率提升超过80%。同时,加氢时间仅需要10到15分钟,能有效保证机车作业能力和续航里程。

此外,系列化新能源机车针对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系统,采取了整车级与部件级安全防护措施,主动安全防护与被动安全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全方位保障了核心动力源安全。

节能降耗更显经济优势

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的最大启动牵引力超过510千牛,同比提升17%,同时,牵引电机重量降低4.3%,实现了性能提升与轻量化的完美结合。另外,机车还可以选装更加高效的永磁牵引电机,电机效率达到97%,对比异步电机提升5%。在一般工况下,单台机车每年可节约用电18000度。

在运用经济性上,系列化新能源机车通过采用混合动力最优控制技术,确保柴油机始终在最佳经济转速下运作。在加满同一箱油,平直道牵引3000吨货物的情况下,“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机车续航里程超过1100公里,是内燃机车的1.7倍,节油率超45%。

技术升级推动产业提质增量

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将带来规模化、多样化的动力电池、氢能源动力包等新能源产品需求,拉动上游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按新能源机车替换现有近万台老旧内燃机车计算,将带来非常可观的产业增量。

关键词:新能源,中车,充电功率,宽温,经济转速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