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综述|地方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中亚民心相通

2025-06-24 10:05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23日电 综述|地方人文交流促进中国-中亚民心相通

新华社记者陈晨 李奥

从携手文化遗产保护到加强博物馆交流再到深化高校合作,中国-中亚地方人文交流合作呈现勃勃生机。2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丝路传音:中国-中亚媒体智库合作与城市文明对话论坛”上,多国政府官员、智库学者与媒体人士认为,加强地方间人文交流,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近现代史问题协调与方法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帕拉莫诺夫认为,学术研究对于中亚各国同中国的关系具有基础性意义,“政治、能源、安全和社会领域是今后研究可涵盖的主要方向。”

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际研究所部门主任达尼亚尔·库尔班诺夫介绍说,塔什干的孔子学院开设已超过20年。人文合作是乌中合作的重要领域,双方有望在教育、科学、旅游和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及中文教学等方面加强合作。

近年来,媒体、智库和高校积极推动中外地方人文交流。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邀请在高校工作的外国专家以及海外青年通过圆桌对话、实地调研等方式“读懂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中亚国家留学生走进中国乡村,了解基层如何为农民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说,人文交流在贴近生活、走近真实的地方语境方面更具感染力与穿透力,地方实践正在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最鲜活的土壤。“作为高校智库,我们将继续推动‘地方经验国际化’和‘国际理解本地化’,让中外人文交流不仅发生在大城市,也能够延展到县乡等基层。”周亭说。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丝路沿线的阿拉木图、撒马尔罕等也是历史名城,城市之间在联合考古、联办展览、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价值阐释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西安市行政学院教授李茜说,期待不同国家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和学生共同诠释丝路精神和遗产价值。“文化遗产的价值不在于深锁库房,而在于照亮未来。”

近日在阿斯塔纳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地方人文交流活动:在“长安之夜”文化交流活动上,中国古都西安的非遗展演令中外来宾印象深刻;在“青铜与黄金:文明对话”活动现场,来自中国宝鸡的青铜器与哈萨克斯坦文物“金人”的现场“对话”,让人们感叹文明交融的力量。

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共同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如今,延续千年的友好合作之路正续写着文明交流新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