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2025-06-12 09:45 作者:王思北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合肥6月11日电 题: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徐海涛、刘美子

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期间,举办了开幕式、主论坛、14场分论坛等活动,与会嘉宾围绕网络文明建设热点话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发布了2025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等一系列成果,生动展现了网络文明建设的新成效。

自2021年起,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已连续举办五年。透过这一理念宣介、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一幅恢弘壮阔的网络文明画卷徐徐铺展。

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08亿人。互联网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

如何将网络空间里涌动的大流量转化为滋养人心的正能量,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话题。

“在直播中,我一直要求自己分享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传统文化,维护真诚温暖的互动氛围,做正确而长久的事情。”与辉同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宇辉表示,“我们都是网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守护者和捍卫者。”

在安徽省公安厅法医、作家秦明看来,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中,网络名人应该坚守初心、百折不挠,在舆论场中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校准价值取向的坐标,让正义永不迷途。

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是网络文明建设的深厚动力。加大优质网络内容供给,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网上阐释,让正能量和大流量双向奔赴,成为不少与会者的共识。

“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表达,舞蹈短片《龟兹》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上线短短几天内就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古丽米娜·麦麦提分享创作经历时说,“我将以舞为笔,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通过网络传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以文明引导科技向善

情景剧《时空摆渡》通过AI展现徽文化魅力;歌曲《仰望星云》传递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6月9日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在合肥举行,以“科技+文化+艺术”综合视听体验场景,带领观众感受科技之光照亮互联网文明蓬勃发展之路。

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文明与网络相得益彰。

“量子计算为网络文明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量子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可以大幅提升信息甄别的精度,让网络谣言、深度伪造等不良信息无所遁形,使网络空间行为更加文明有序。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文明建设,也要以文明的力量引导科技向善。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正在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动能,但也对弘扬网络正能量、网络诚信建设等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认为,应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将伦理道德规范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筑牢价值根基。

网络法治分论坛上,发布了《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行业倡议》,进一步汇聚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发展的行业共识。

合力守护美好精神家园

“以青年担当,领社会风尚;以青春赤诚,绘时代画卷!”主论坛上,青年代表们发出青年网络文明倡议,凝聚起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青春力量。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爸爸常说‘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红军的架子’,妈妈扎根乡村教育,把爱献给学生。受他们的影响,我和孩子们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在网络文明培育分论坛上,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女儿甘公荣说,“我将传承好爸爸妈妈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红色家风这个‘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离不开数字素养的提升。

大会上启动了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将通过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应用,促进数字成果普惠共享。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广泛凝聚多方合力,强化网络文明实践,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加强网络法治建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提升文明素养、弘扬网络新风、净化网络环境,把网络空间打造成为有思想共识、有价值认同、有人文关怀、有情感归属的美好精神家园。

关键词:网络文明,信息甄别,向善,龟兹,量子计算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