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政策“组合拳”来了,购车用车有了哪些新实惠

2023-08-18 17:58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题:政策“组合拳”来了,购车用车有了哪些新实惠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有着怎样的考量?有哪些具体内容?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即日起,新华社开设“新华解码”栏目,为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提供权威政策解读。

新华社记者高亢、吴慧珺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促进汽车消费等新政策备受关注。

此次,新措施包括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促消费再发力,我们来算一算现在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是否划算。

——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2024年至2025年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年至2027年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假如消费者从现在至2025年底前,购入一台30万元的合规新能源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应纳税额为3万元,可享受政策,无需缴纳车辆购置税;2026年至2027年之间购入同价车型,按减半征收,需缴纳车辆购置税1.5万元。

让利于民。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介绍,2023年上半年,我国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达491.7亿元,同比增长44.1%。

——电动出行成本较低,充电更加便利。“假如一辆新能源汽车充50度电能跑300公里,在公共充电站一次满额充电费用可低至35元左右。”据电力系统相关人士介绍,现在公共充电桩的峰、平、谷段电费+充电服务费合计每度电价格约在0.7元至2.2元之间,充电相较加油费用明显更低。

北京市民孟广富对此深有感触。“之前燃油车每月油费将近千元,现在家里安了充电桩,在波谷电价时段充电,一个月费用不到200元,非常划算。”他说,如今居民小区和城区的充电桩越来越多,他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计划将燃油车换成新能源车。

电动出行,“桩”要先行。近年来,政策引导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以安徽为例,国网安徽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建设充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5600余台,今年在乡镇区域新增2000台有序充电桩,上半年累计充电量同比增长114%。

“假如一辆车一年跑1.5万公里,燃油车加油大约需花费1万元,换成新能源车充电,大约花费2000多元。”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韩震说,新措施要求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将使众多新能源车主和消费者受益。

——各地补贴、消费券陆续发力。北京今年3月至8月底期间置换新能源车补贴可达1万元;山东临沂发放价值总额达2000万元的汽车消费券;广东广州启动6000元至1万元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

促进汽车消费,车企也在积极行动。据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介绍,广汽响应政策号召,持续推出金融和保险补贴,部分主力车型优惠可达1万元。

“充电便宜,购车有补贴,性价比高。”一位刚购车月余的新能源车主康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车价20万元多一点,免除购置税2万多元,厂家优惠近万元以及正在申请的本地补贴1万元,他购车合计省下近4万元。同时,他在自家慢充桩充电的费用,相较加油一个月能省500元左右。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举措,1至7月,我国汽车销量达1562.6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2.6万辆,同比增长41.7%,扩消费、稳增长效果初显。

“综合各项政策、补贴,消费者直观感受,新购新能源汽车普遍可以节省约1.5万元至4万元。”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智库研究部总监刘万祥表示,让大家“买得起”“用得好”,政策“组合拳”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正在显现。

关键词:购车,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充电,政策引导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