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日本重视防灾软实力建设

2025-03-13 09:58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东京3月12日电 题:日本重视防灾软实力建设

新华社记者钱铮 杨智翔

东京市中心六本木新城的广场上,人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学习胸外按压和除颤仪使用方法。广场一侧的帐篷内“浓烟”弥漫,人们听从指挥,以湿巾捂住口鼻穿越帐篷。另一侧,人们登上地震模拟车,体验在地震的剧烈晃动中如何自救,还向消防员学习消防水枪的使用方法。

3月11日是东日本大地震14周年的日子,日本多地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防灾演练。在六本木新城广场,约1000人参与了当天的防灾演练。

记者驻日工作多年,报道防灾演练不计其数,切实感受到了日本对提升防灾软实力的重视,比如提高灾后响应速度能力的培养、树立群众的防灾意识、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助制度等。

日本国家层面设立了由首相牵头的中央防灾会议,各级政府也设有地方防灾会议。这些防灾会议都有日本红十字会等相关机构参与,主要职责是制定及促进实施各级防灾计划。同时,各级政府和公共团体具体推进储备物资、应急电源与通信系统建设、危机管理培训、防灾演练等措施。

日本构建起了随时能战的支援物资供应体制。各级地方政府和团体需储备饮用水、食品、药品、毯子等基本应急物资,并根据人口配备发电机、净水机、简易厕所等设备。为应对大规模灾害下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日本各地通常与全国其他城市结为姐妹城市或签订防灾协定,便于灾害时互相支援。

民间企业在防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开发和管理六本木新城的森大厦公司围绕六本木、麻布台、虎之门等新城,安排职工分布居住以及值班人员过夜,确保地震发生时迅速成立对策总部并集结职工。公司还在大楼中引入地震损伤推测系统,根据地震数据和建筑特性判断建筑安全性,协助制定震后应急响应优先级。每年组织两次全体职工防灾演练和一次街区居民参与的演练,同时储备足够10万人使用3天的物资,为附近居民、租户和约1.4万名受灾避难者提供避难场所和物资支持。

日本重视提高群众防灾意识,通过防灾教育和演练加强准备。宫城县东松岛市在经历2011年大地震后,将每月11日定为“市民防灾日”,引导市民检查避难所及应急物资,并定期开展综合防灾演练。数据显示,储备应急物资的市民比例从2014年的50%提升至2023年的82%。

日本的防灾教育从幼儿抓起。从幼儿园起,各级学校每年都安排多次防灾演练。老师会带小学生到周边地区确认各种安全设施,其中就包括确认灾后避难所的地点。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约定受灾之后家人的集合地点,以及和家人一起体验灾后如何使用灾害用留言板和留言电话。

日本在灾害时注重对老人、残疾人、幼儿、外国人等“灾害弱者”的帮助。为吸取东日本大地震教训,2013年修订的《灾害对策基本法》要求市町村制定需要支援人员名单,详细记录姓名、住址、年龄、疾病、残障等级及护理需求等信息。2021年再次修订后,规定市町村有义务为每名“灾害弱者”制定个别避难计划,提前安排避难协助专员,并明确房屋结构、避难地点、路线、移动方式及必备物品。

科技助力下,对“灾害弱者”的支援更加高效准确。一些防灾数字化系统可统一管理需要支援者和提供帮助者名单。灾害发生时,系统自动拨打电话确认受助者安全状况,接听者用数字按钮回答是否安全及是否需帮助。系统实时统计回复内容、显示接听者位置,并生成报告发送至相关部门。

尽管日本在防灾方面有多年经验的积累,但仍然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日本政府目前正探讨设立一个新的防灾厅,作为处理灾害事务和灾后重建的司令部。日本首相石破茂11日参加福岛县主办的追悼仪式时表示,要设立防灾厅,努力使日本成为世界领先的防灾大国。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