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巾帼风采丨钟团玉:以武兴村的畲村“女当家”

2025-03-12 15:05 作者:李昊泽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福州3月11日电 题:钟团玉:以武兴村的畲村“女当家”

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晚饭时间后,福建省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里最先响起的不是广场舞曲的旋律,而是村民们练武时的呼喝声。在村部旁的一块空地上,村民们正摆开阵势练习一套风格古朴的拳法,站在前面领拳的女子一身短装打扮,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虎虎生风,她正是金斗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团玉。

“我是在练拳的声音里长大的。”金斗洋村素有“畲族武术之乡”的美誉,古时为抵御匪患和山中野兽,村中诞生了畲族拳,数百年传承不辍。在钟团玉儿时的记忆里,电灯尚未普及全村,但家家户户忙完白天的活计后,或借着村里祠堂的灯光,或在自家庭院中点上一盏煤油灯练拳,呼喝声此起彼伏,入夜方休。

“很小我就对武术产生强烈兴趣。”10岁时,钟团玉便在村里老拳师的指导下开始扎起马步,正式学习村中拳法。

1995年,17岁的钟团玉成为村里第一个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女孩,在赛场上施展的一套畲族拳刚柔并济,技惊四座,一举斩获铜牌,从此正式拉开了她和畲族武术在海内外大小赛事上获奖的序幕,“走的地方越多,越能意识到畲族武术的珍贵,这项技艺要是失传就太可惜了。”

高中毕业后,钟团玉回到金斗洋,一面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一面精进武艺。2017年,她成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畲族武术的传承却遇上了难题:同许多乡村一样,金斗洋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求学就业,夜晚再难听到村民练武之声。“我突然意识到,畲族武术的传承与村里的发展不可分割,村子兴旺才能留住人,留住村里武术的根和魂。”钟团玉说。

2021年,钟团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女拳师变成了金斗洋村的“女当家”。凭着外出比赛走南闯北开拓的见识,她很快找到了方向,“尚武,是金斗洋的底色,为什么不能是村子发展的特色呢?”

找准以畲族武术为特色的兴村之路,钟团玉带领村民们谋划起畲族拳体验、研学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将老屋旧舍修缮改造为具有畲族风情的民宿、农家乐,结合村中农特产品推出“周末农家乐+畲家三宝(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畲族武术节目演出”的乡村文旅套餐……

短短几年时间,金斗洋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术主题村,平均每年开展表演活动40余次,吸引游客约2万人次,村财收入也由2021年的2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0万元。钟团玉还通过这种“以武聚客兴业”的发展模式,带领金斗洋联合周边村庄形成畲乡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村子愈发兴旺,不少村民也回到金斗洋做起了“民宿主理人”“武术演员”,村民练武时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再度重现。每逢寒暑假,前来研学体验的学生们到访,村里便更加热闹起来。

今年,钟团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非常高兴。“钟书记是村里的领拳人,也是全村人都服气的领头人。村子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村民钟刘华说。

关键词:钟团玉,村党支部书记,女拳师,女当家,畲族拳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