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国六b排放标准将全面实施,汽车产业或迎哪些变化?

2023-05-24 09:28 作者:张辛欣、严赋憬、高亢 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题:国六b排放标准将全面实施,汽车产业或迎哪些变化?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严赋憬、高亢

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

排放标准政策“靴子”落地,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国六b全面实施会对车市带来哪些变化?燃油车市场会迎来“降价潮”吗?是否会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

“国六b”车市占率超90%,行业步入新阶段

“国六标准”是为防治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的标准。轻型车“国六标准”设置国六a和国六b两个排放限值方案,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实施。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但市场和产业的准备却并不限于眼下。

“自‘国六标准’发布起,多数企业直接按照国六b标准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业内相当于提前实施了国六b标准,国六b车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车型早已完成国六b转型,从企业生产角度看,也没有技术难度。据了解,标准实施至今,轻型车国六b车型占比超过95%,国六b车辆市场占比超过90%。

广汽集团表示,其旗下所有燃油车型均已切换至国六b标准;长安汽车也表明对于国六b的到来并无压力,新推出的逸达等符合国六b标准……面对标准的实施,厂商做好准备。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从新车市场角度来看,国六b的实施并不会对车市造成太大冲击。国六b标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早已提前推广,新规实施对这些城市的车市影响甚微。在其他尚未实施国六b标准的城市,若国六a库存车相对较多,短期内会有一定价格下探,但这是历次排放标准切换都会经历的。汽车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市场需求的体现,也将加快车企和行业转型。

半年销售过渡期,推动市场平稳接续

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布,给予了市场较长的调整窗口期。重点地区提前执行标准,有利于缓解政策正式实施时的行业压力。

与此同时,公告明确,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此举同样是让厂商和经销商能够合理规划布局,尽快完成产品的切换和销售。

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中汽协与十大整车集团等会员单位建立了库存调度机制,按月组织调度行业库存数据。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满足RDE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189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本轮库存压力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汽车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带来的影响,也有产品生产切换需要一定时间,新能源汽车加快替代传统燃油车等因素。经过多月促销,库存大幅下降。

“政策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有利于稳定经销商和企业心态,有序去库存,助力车市平稳过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加快绿色智能导向,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国六b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促进燃油车市场迭代升级以及新能源车市场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特别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推出,推动产业加快向绿色、智能升级。

产业导向和政策支持下,车企加快布局,市场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奇瑞近期公布下乡优惠举措,旗下“QQ冰淇淋”下乡推出1000元/台购车补贴优惠;充电服务商能链智电大力推动业务在乡村地区渗透,形成覆盖全国5.5万场站、57.5万把充电枪的充电服务网络;杭州龙源电力与相关单位联合制定充电站最优供电方案,通过数字技术对充电桩工作状态和充电保护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货运新能源汽车比例不断提升,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以货拉拉为例,去年10月,平台上新能源货车司机占比已达25%。据货拉拉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底,货拉拉在国内超270个城市拥有超3.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不论是排放标准的实施还是促消费政策的推出,都将进一步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下一步要抓好政策落实,持续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关键词:排放标准,汽车产业,供给冲击,实施国,充电保护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