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一所北京高校的“大思政课”探索

2023-03-20 09:10 作者:涂铭、赵旭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吴静

立足京华大地 聚焦首都实践

一所北京高校的“大思政课”探索

3月14日晚,在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第三报告厅,《大国首都》思政课第二专题开讲,离上课还有10多分钟,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已是座无虚席。自从去年9月开课以来,这门课几乎是“场场爆满”,深受大一新生的欢迎。

作为北京市属重点院校,北工大聚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推出《大国首都》特色思政课,通过课程“大平台”,汇聚校内外多领域“大师资”,整合多学科“大资源”,让学生们在专题课程与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北京发展实际,培养建设首都的责任感。

一门选修课,打开认知首都的“大门”

晚上6:00,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在助教介绍下,学生们认识了一位“新老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李迅。

进入课堂时间,李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北京的历史演进、生态环境变化、交通发展脉络,以及京津冀三地社会要素等方面,层层剖析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要点。学生不时举手提问,李迅逐一解疑释惑。

北工大近70%的本科生为北京生源,平均每年选择在京就业的毕业生超70%。结合这一实际,该校开设《大国首都》特色思政课,汇集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城市规划、生态文明研究等领域教授,邀请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不同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备课,并按专题授课,带领学生认识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接诉即办”社会基层治理模式……

“小时候听说首钢停产、搬迁,后来看到炼钢炉变得越来越美,现场还举办了冬奥会赛事。但我并不了解这背后蕴含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绿色转型这些深层次内涵。”北京“土著”曹罡睿是北工大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听完这堂课,他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多了不少理解,“再去首钢园,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座工业遗址公园了。”

手持摄像机,北工大一年级学生乔菲菲,穿越东交民巷等数条老北京胡同,与同学一同采访沿线居民,探讨胡同居住功能和文旅功能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受到‘首都文化是一篇怎样的大文章’这期专题课的启发,我们小组围绕胡同文化开展讨论,拍成一集视频节目作为课后实践作业。”乔菲菲说,“我们现在看首都的视角更宽阔了。”

“《大国首都》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大一年级学生开放,共设置8个专题,包括24学时讲授和8学时课后实践。”北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云说,“大一上下学期各开放一次选课,每次都有2000多人选,但名额不超过600人,基本2分钟内就会选完。”

一串思考,引出一片“试验田”

“提及思政课,学生们有时可能觉得‘枯燥’‘空洞’,怎样提升学生抬头率、点头率?思政专业理论教师力量能否满足面向全校学生的课堂?怎样整合多元师资力量?如何打造贴近实际的授课内容?”以思政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北工大党委牵头,师生共同探讨,引出“大思政课”建设的“试验田”。

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关键要抓住课程吸引力这个“牛鼻子”。北工大给大一新生发放线上调查问卷,结合师生线下交流沟通,收集学生们关心和感兴趣的“北京那些事”。“学生们普遍关切的问题,就是我们授课和答疑解惑的重点。从兴趣出发,学生的参与率会自然上升。”丁云说。

“‘都’与‘城’的关系”“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疏解非首都功能”……立足北京,结合学生反馈数据和师生反复论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8个专题方向逐步“浮出水面”。

有了方向,谁来授课?“思政课通常以思政专业校园师资为主,而这门课程急需要打破‘孤岛效应’,封闭式的课堂要走向开放式的课堂。”北工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说,学校整合校内资源,吸纳各专业领域教授甚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加入,并邀请校外一线从业者,把实践经历带到校园课堂。“通过搭建《大国首都》这个‘大平台’,整合‘大资源’,构筑‘大师资’。这是‘大思政课’应有之义。”

在“三大”基础上,北工大党委副书记李四平担任课程组长,与全体校内外专家、学者集体研讨,设计课程方向,再由各专题组分别细化课程内容,准备教案。“这种模式下,校外专家从以往的客串变为主讲,全过程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提升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贴近性。”丁云说。

校内外融通,老中青融合,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带给青年教师一些感悟。“比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先生,还有其他老教授,都跟我们一起备课、讨论,每次上课还都早早坐到教室等学生们,这也给我们青年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北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大国首都》助教赵聪聪说。

这门课程还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课后实践中,学生走进胡同感悟历史文化、到科学城探访北京科创热土、走进市政部门对话12345接线员……

“在北京上学,希望更了解这座城市。这门课是一个引子,牵出我在课上课下探究北京社会发展的一连串兴趣点。”来自新疆的北工大一年级学生马佳宁说。

思政课改革期待更多探索

“2022年秋季学期完成首轮课程后,学生匿名评教满意率超过98%。”丁云说,北京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到北工大调研交流《大国首都》思政课模式。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说,北工大《大国首都》思政课紧密结合北京实情、首都实际,带给学生深度认知北京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服务首都、参与建设首都的意识。“地方高校结合地方产业、社会发展等,因地制宜挖掘思政课内容,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价值。”

思政课同样需要普惠性。面对学生高涨的选课热情和校外师生的关注,北工大正考虑借助数字化手段赋能《大国首都》思政课。“未来,我们会逐步把课程搬到线上,通过录课、直播等形式,共享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同时,也考虑出版教材,供兄弟院校参考。”丁云说。

王炳林说,当前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就是要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实践导向,把握时代问题,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北工大还将继续探索和深化办好思政课的规律,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使命感和自信心,提高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加强‘名师’‘名课’‘名题’‘名库’建设。继续结合时代背景,不断创新课堂内容,务求建设成效。”姜泽廷说。(记者涂铭、赵旭)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高校,北京的历史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