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吉林,国之粮仓。
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重任,率先在全国建设农业强省,努力在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全局中走在前、开新路、作示范。
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816.16亿斤,比上年增产8.3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10年超过700亿斤,吉林再次交出一份重若千钧的答卷!
2023年伊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战略部署。
吉林省迅速行动,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守好“三农”基本盘,以破竹之势,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再创高产纪录背后的新“粮策”
年味儿未散,长春市九台区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负责人潘丙国已经开始备春耕。
应接不暇的农资电话,进进出出的运输货车以及老潘说话时遮掩不住的兴奋,将种地人的种粮信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国家再到省、市、县,政策越来越好,社会化服务有补贴,黑土地保护有资金,种子、化肥涨价了,政府对农民还有补贴,我们得趁着这股春风大干一番,今年我们保护性耕作服务面积由原来的260公顷一下就增加到1000公顷……”老潘说。
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才安全。中央一号文件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账算、有钱挣、得实惠,老潘种好粮的心气儿更高了。
农民种粮底气与信心的背后,是吉林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为国家守好“黑土粮仓”,建设农业强省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
2022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以产粮大县为依托、重大工程为抓手、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四良一智”促生产、提产能,规划通过5到10年时间,粮食产能突破1000亿斤。
同样是这一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迈出新步伐,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33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
无人机悄然盘旋,自动化、物联网将更精准的数据从大地传入电脑。广袤的黑土地上,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的耕种模式,正孕育着另一场新丰收。
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台台智慧化农机整齐待发。
“未来,我们的农田作业,就像打游戏一样,不用下地,坐在办公室里动动手指头就把活儿干了。”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中央持续释放重农强农强烈信号,吉林省利好“三农”的新政策越来越多,在吉林省深耕农业,一定大有作为。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洮南市洮府乡南郊村南郊一社农户刘学军采用了西部玉米水肥一体化产效双增技术,去年实现每公顷增产20%以上。
这项技术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王立春科研团队用了10年时间攻关创新的,在吉林西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平均每公顷增产5400—6000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3.0%,肥料利用率提高30.0%,每公顷综合收入增加4800元以上。
2022年吉林省主推58项技术、主导品种120个,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98万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线上线下开展科技培训127.9万人次。
农业科技,正为再创粮食产量新高夯实力量。
大食物观里“生”出新产业链
农安县巴吉垒镇绿色循环肉牛产业示范园内,粮食种植、饲料生产、肉牛养殖、粪肥加工的绿色循环系统,让育肥牛们生活得格外惬意。
“绿色循环养殖,让粮食变肉,丰富了餐桌,也拉长了产业链。”示范园负责人徐鹤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跳出粮食看粮食,粮食和肉牛统筹推进,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通过种养结合,实现粮食、肉类食品生产、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正是吉林省扎实落实大食物观的有力举措。
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52.6万头,同比增长12.4%,增幅领跑东北,位居全国前列。
在吉林省新牧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批冻精经过分装后装罐保存,这家企业年产优质冻精230万剂,产能不仅能保障吉林,产品还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吉林省依托科研院所建立“肉牛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为种源保护与良种培育提供了保障。
“肉盘子”要托稳,“菜篮子”更得丰盛。
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探索多元供给,吉林蹄疾步稳。
走进梨树县喇嘛甸镇盛园蔬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蔬菜秧苗吐绿含英。
“合作社有52栋温室,每天能产4000余斤蔬菜。这几年政策好,市场也打开了,合作社还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合作社理事长王彦告诉记者。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启动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2022年,新建棚室2.99万亩,冬季地产新鲜蔬菜自给率突破12%。
“米袋子”更充足,“肉盘子”更沉实,“菜篮子”更丰富,吉林农产品生产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旧动能转成新动能,构建大食物观的磅礴文章,正细腻起笔。
叫响“吉字号”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抚松县万良镇醒目的标牌背后,是“吉字号”的底气和信心。
万良镇是因人参而兴起的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人参的种植加工有450多年历史。
近年来,吉林举全省之力集中培育创建“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2022年,吉林省人参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42.5亿元,领跑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吉林东部山区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志。
万良镇借势而起,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特色小镇里呈现出“家家是企业,处处是工厂”的繁荣景象。
打造提升农业品牌是建设农业强省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吉林省全面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发挥品牌效应,成功打造了“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吉林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七大“吉字号”农业品牌,为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农历兔年新春,吉林鲜食玉米走俏年货市场。位于永吉县中新食品区内的吉林嘉美食品有限公司鲜食玉米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因为品牌响了,销量也上去了,市场倒逼生产,产业链越拉越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嘉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王文峰说,借助吉林省打造农业品牌大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产业链上游拥有鲜食玉米基地种植,中游拥有雄厚的鲜食玉米精深加工、科研实力,下游拥有电商、OEM、出口等流通销售渠道,年生产加工真空包装鲜食玉米能力达到3000万穗。
树起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市场、提升整个行业。
从“筚路蓝缕”到“群芳争艳”,从“自无至有”到“自有至优”,吉林省农业品牌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
必须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上再立新功,必须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吉林铆足干劲,勇站排头。
(吉林日报记者赵宝忠、王伟 本报记者郎秋红、薛钦峰)
2024年闽台艺术青年音乐会开幕,本次音乐会由省文旅厅主办,是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和两岸艺术青年欢乐汇的重要配套活动。
8月19日,民族歌剧《山海情》点映座谈会在福州举行。演出第一幕,一段混声合唱就将观众带到了贫瘠的戈壁滩。
日前,福建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连家灯火》在福州凤凰剧院上演,用京剧艺术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讴歌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辉煌成就 ...
在9日进行的英超足球联赛中,利物浦在先丢两球的情况下以2:2逼平阿森纳,延缓了“领头羊”的前进速度。水晶宫凭借奥利塞的助攻“帽子戏法”,以5:1 ...
2022-2023赛季法甲足球联赛9日结束了第30轮的全部比赛,积分榜排名第三的马赛在客场被洛里昂以0:0逼平,错失了追赶联赛“领头羊”的机会。 ...
葡萄牙体育队9日晚在葡超足球联赛第27轮比赛中客场以4:3险胜“升班马”卡萨皮亚队,继续排名联赛第四,距离欧冠区还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12进8附加赛10日晚继续进行,北京和广厦分别在主场轻松获胜,在三场两胜的赛制中占得先 ...
当日,中国女足在西班牙伊维萨岛进行赛前训练。作为备战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热身赛之一,中国女足与西班牙女足的热身赛将于11日举行。
这位不满26岁的年轻人是否还能更进一步?对于这一疑问,无论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练还是田径界专家都显示出信心,认为他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冠军赛布达佩斯站18日在布达佩斯奥林匹克中心拉开战幕,中国选手马龙轻松晋级,陈梦逆转胜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该赛事第一次扩大为32支球队参加,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举办。根据赛程,揭幕战将于7月20日在奥克兰上演,决赛将于8月20日 ...
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10日发布了《体育总局排球中心关于选聘国家女排主教练的公告》,中国女排新任主帅的选聘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赛程,四个小项的短节目和韵律舞比赛将于14日展开,15日进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则将按照国际赛事惯例进行表演滑。
智库邀请权威学者和知名医师加入,以公益、医疗和科研为三个抓手,旨在充分发挥专家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以体育促进大众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来阻挡一下。”在广西天等县小山乡中心小学的运动场上,体育老师张世强盯着队员们训练时的跑动情况,不时提醒。
第18届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本赛27日在浙江长兴大唐贡茶院揭开战幕。不久前刚获得全运会混双冠军的老将芮乃伟九段首轮爆冷不敌赵贯汝,被淘汰出局 ...
哈萨克斯坦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司司长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备战工作正在哈萨克斯坦全面展开,希望哈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