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通讯:让路易·艾黎精神薪火相传
2022-10-21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10月20日电 通讯:让路易·艾黎精神薪火相传

新华社记者卢怀谦 郭磊 李惠子

10月20日,在路易·艾黎先生的故乡——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鲜花盛开,春光明媚。市政厅内,中新两国人士聚集一堂,热议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路易·艾黎精神,共同为两国关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自1927年起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是工业合作社运动发起者,山丹培黎学校创办者,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他的事迹至今在中新两国广为流传。

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与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联合主办的中新建交50周年暨纪念路易·艾黎精神研讨会上,与会者共同缅怀这位国际友人,探讨中新友好关系未来行稳致远之路。

路易·艾黎的堂妹乔斯林·艾黎·沃特金介绍了路易·艾黎的生平以及为中新友好作出的贡献。谈起对路易·艾黎的第二故乡甘肃省山丹县的一次访问,她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到山丹县的那一天,山丹人民倾城而出,热烈欢迎路易·艾黎的家人,人们对老朋友路易·艾黎及其家人的感情如此深厚,让人永生难忘,相信这种友情会传承下去。”

革命烈士邓中夏的侄子邓邦镇是路易·艾黎的养子。他回忆说,路易·艾黎就像亲生父亲一样,不仅照料他的生活,还鼓励他发展自己擅长的油画创作。邓邦镇后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路易·艾黎精神的引领下,邓邦镇与妻儿一起,长期致力于中新文化艺术交流。

新中友协名誉主席、新西兰前议长戴维·卡特说,他和女儿都与中国结下缘分,他自己多次到访中国,女儿则是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友好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他说,新中两国尽管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有所差异,但彼此相互尊重,实现了互利共赢。他对新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小龙表示,正是在中新两国几代人共同努力下,在众多像路易·艾黎一样的友好人士推动下,中新关系始终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经济体量国家间合作共赢的典范,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王小龙说,中新关系的良好局面得来不易。展望未来,双方要沿着路易·艾黎走过的道路,充分发掘他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顺应两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将中新友好事业继续下去,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曾到访中国50多次的新中友协前主席荣大伟(英文名戴夫·布罗米奇)说,新中友谊将由两国年轻一代来传承,让两国友好日益深厚。继续弘扬路易·艾黎精神的关键,在于增进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包逸之(英文名托尼·布朗)表示,50年来,新中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人文交流一直是两国关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两国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学习中文已经在新西兰校园蔚然成风,这有利于新西兰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增进友谊,让路易·艾黎精神在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之间传承发展,绵绵不绝。

荣膺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的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国友好城市委员会副主席邱明春表示,路易·艾黎精神是新中两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共有精神财富和伟大遗产。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广大新西兰华侨华人应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新中两国和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研讨会当天还举行了路易·艾黎生平图片展,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观看。

市政厅外,克赖斯特彻奇的母亲河雅芳河潺潺流过,两岸绿草如茵,春光灿烂。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