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财经聚焦丨存量房贷利率完成批量调降,你的负担减轻了吗?

2024-11-14 09:14 作者:吴雨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存量房贷利率完成批量调降,你的负担减轻了吗?

新华社记者吴雨、郑钧天

目前,各商业银行已完成对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调降。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截至10月末,21家全国性银行共计对5366.7万笔、25.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调降。此次调降后借款人感受如何?政策对楼市带来怎样影响?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今年“双11”,北京市民张女士往“购物车”里增添了不少新衣服,与她刚省下了不少房贷利息有关。

“我的房贷利率加点幅度从原先的加105个基点下调到减25个基点,利率从5.25%降到3.95%,每月利息能减少约970元。”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买的第二套房在五环外,申请贷款时正赶上了利率高点。今年二套房贷利率也能统一调降,这为她一年节省利息11000多元。

最近,像张女士这样负担有所减轻的人不少。10月末,绝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已完成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惠及5000万户家庭。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还款压力减轻,借款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可用于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对个人、家庭来说,有助于缓解支出压力,增强消费信心;对个体工商户来说,可为经营提供更加充裕的现金流,节省下来的资金还可用于扩大经营规模。

随着我国利率水平持续走低,新增与存量房贷利差持续扩大,引起普遍关注。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并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各商业银行于10月31日前统一对存量房贷利率实施批量调整。随后,各银行及时跟进,发布操作细则,推动政策在10月底全面落地。

离开黑龙江绥化老家到哈尔滨打拼多年的于先生,在去年1月贷款120多万元购买了工作后的首套住房,在当地安家了。不过,近期他的父母身体状况欠佳,住院治疗费用加上每月6000多元的房贷支出,让于先生觉得生活压力陡增。

“房贷利率调降后,利率加点幅度从原先的加60个基点降到减30个基点,月供能减少600多元,这帮我减轻不少压力。”于先生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新老房贷利差拉大一直是借款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房贷负担也是不少家庭的一大压力来源。此次政策调整是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还观察到,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后,个人预约提前还房贷情况有所缓解。同时,购房者对买房后新老房贷利差继续拉大的担忧有所减轻,有助于释放刚性购房需求。

一家国有大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较政策出台前的9月中上旬,10月以来该行个人按揭提前还款日均申请量减少了20%。另外,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企稳,明显好于前9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的水平,也好于前两年同期水平。

在此背景下,进入11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楼市交易持续活跃,新房、二手房带看量和成交量明显上升。上海链家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前10日,上海的新房成交量较上月同期增长234%,二手房成交量较上月同期增长89%。

近两个月,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开发的多处楼盘销售较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清宇表示,近期,包括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在内的一揽子房地产金融举措加速落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市场感受明显。

记者在上海走访多个新盘发现,新房认购热情仍在升温。11月1日开启认购的浦东新区前滩公馆二期,148套房源累计认购近600组、认购率达400%。

一位等待17日开盘摇号的购房者告诉记者,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让她不再担心“先出手会吃亏”。她告诉记者:“原来担心新老房贷利率相差较大,一期时一直在观望。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后,还能通过新机制动态调整,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果断出手认购二期。”

自11月1日起,存量房贷利率迎来动态调整机制:当新老房贷利率偏离到一定幅度时,借款人可与银行自主协商,变更加点幅度,并可协商约定重定价周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完善房贷定价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推动解决新老房贷利差扩大问题,有助于减轻居民利息负担,促进房贷市场合理竞争,将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房贷利率,存量,调降,利率水平,认购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