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国家植物园来了!在这里能做啥?
2022-04-24 作者:王伟伟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国家植物园来了!在这里能做啥?

既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也是普通人的科普游学“打卡地”

本报记者 王伟伟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24日 02版)

阅读提示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未来,国家植物园将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成为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的消息在网络刷屏,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到国家植物园“打卡”拍照。

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未来,国家植物园将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成为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

“现在小孩整天就盯着屏幕看,来植物园不光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帮孩子增长见识,是赏花识草的好去处。”68岁的张先生从小在北京长大,听说国家植物园揭牌的消息后,就和老伴一起带着小孙子来这儿“看热闹”。他还特意在大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和之前的“北京植物园”做对比。

哪儿拍照最好看?不同植物的最佳观赏期是什么时间?哪些园区是必看点……和张先生一样,说起植物园的过往,许多北京市民都如数家珍。早在1956年国务院就批复设立了北京植物园,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植物园收集各类植物1.5万余种,其中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

国家林草局表示,此次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是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以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副司长周志华说,启动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意义重大:一是各国家植物园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全面提升我国宏观植物学研究水平;二是实现植物在多地迁地保护,有利于降低因区域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及突发状况造成的植物物种的灭绝风险,提高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国家保存重要的战略资源;三是有利于引领示范全国植物园科学发展,提升我国植物园建设水平;四是结合区域特色优势,收集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可使国家植物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不仅是众多科研人员和植物学爱好者的心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12日。当日,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同一天,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名单也正式公布。

周志华表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机互补,将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国家植物园(北园)执行主任贺然表示,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同时也弥补了我国缺少国家植物园的空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表示,国家植物园具备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代表着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

科普游学“打卡地”

植物园通常被称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据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委员王康介绍,这里计划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覆盖中国植物种类80%的科、50%的属,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还计划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覆盖中国100%的科、95%的属。

据介绍,未来的国家植物园将面向植物科学前沿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物资源安全等重大需求,在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机理、脆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式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在创新生物多样性监测、植被重构与生态恢复、智能植物工厂等核心技术发展发明取得重要成果。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常年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科普工作,他认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对于植物学的科普、强化人们对迁地保护的认识、提高人们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做老师的来说,很期待这一刻的到来。”来自北京的高中生物老师甄兆敏说,青少年在国家植物园不光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标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实地感受植物学研究的魅力。在甄兆敏看来,国家植物园将会成为众多生物老师的第二课堂,也会成为不少外地学子来京游学参观的重要“打卡地”。

关键词:国家生态,迁地保护,打卡,高中生物,打卡地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