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效益日益显著

2024-12-13 09:26 作者:李鹏翔、李思远、张阳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武汉12月12日电 题:南水北调工程生态效益日益显著

新华社记者李鹏翔、李思远、张阳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湖泊河流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景观提升,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冬日的“华北之肾”白洋淀,水面还未完全封冻。舟行水上,枯黄的芦苇分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道,水鸟不时从中惊飞,掠过天空又消失在远处。

“潜水的是骨顶鸡,飞着的是白鹭。”从河北安新县赵北口镇李庄子村出发,船工李小卯一边指着,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白洋淀近年的变化:从水面一度不足200平方公里,到如今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重新成为鸟类天堂,白洋淀可谓是经历了惊险的一跃。

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华北地区长期大规模超采地下水,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一时间“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水资源衰减、湿地干涸、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涌现。

转变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

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生态效益日益显著。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有效保障沿线河湖生态用水,累计向北方地区50多条河流生态补水118亿立方米。

通过南水置换当地生产生活主要用水,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缓解,总体达到采补平衡,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实现连续回升,部分地区地下水漏斗正在消失。

数据显示,与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深层承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7%,水位平均回升6.72米。

华北地区多地“枯萎”的泉水再次喷涌,是地下水位回升的直观证据之一。北京市81处泉眼干涸多年后实现复涌,济南“泉城”再现四季泉水喷涌景象,20世纪80年代断流的河北邢台百泉持续复涌,形成水域面积790亩……

同时,南水到来后,有条件腾出更多水资源为河流湖泊进行生态补水,带动了沿线治污、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作,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

近10年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评估结果显示,海河流域河湖正加快复苏,河流断流现象全面好转,湖泊水域面积稳定恢复,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明显,流域重现生机。

在山东省曾经的“酱油湖”南四湖及其支流白马河中,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和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再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频频“露面”。

守护着河北正定古城的滹沱河一度断流40多年,2公里宽的河床没有水,只有狂风大作时漫天昏黄的沙尘。如今滹沱河全域复流,夕阳照着宽阔的河面,映着成片的芦苇,重现文天祥笔下“横流数仞绝滹沱”的景象。

不只是滹沱河,1996年断流的北京母亲河永定河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流动,天津市区海河水位升高、水质改善,“干渴”的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华北地区的白河、淇河、安阳河、滏阳河、七里河等50多条河流实现生态复苏。

南水北调通水以来,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营造了优美的人居景观。

碧空如洗,从高处俯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像一条蓝色丝带贯穿河南焦作这座百年煤城。焦作火车站就在干渠不远处,以前附近是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如今干渠两旁新建了“天河公园”,沿岸10公里长的绿道分布着300多种树木,前来散步、跑步的市民络绎不绝。邢台名泉黑龙潭复涌后,一串串水泡从5米多深的水底汩汩涌出,形成百亩大小的水面,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十年来,一渠清水缓缓北上,润泽北方大地,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关键词:生态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深层承压水,骨顶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