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巴黎奥运会竭力打造“最绿色奥运”

2024-07-24 10:51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近年来,低碳环保、绿色办赛已成为国际性体育大赛的“标配”之一。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巴黎奥组委表示,他们要举办一届叹为观止的盛会,同时努力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打造一届“最绿色的奥运会”。

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巴黎奥组委便提出了一项宏伟的环保目标:比近两届夏季奥运会减少50%的碳排放量,控制在约175万吨以内。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表示,这是巴黎对世界的承诺,“我们一定努力实现”。为达目标,巴黎奥运会颇费心思,采取的环保措施涵盖场馆建设、居住环境、交通及饮食各个方面。

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尽量少建新场馆是巴黎奥运会的一大特点。据悉,本届奥运会大部分项目都在现有场馆及临时场馆举行,新修建的场馆仅有3个。

8个临时场馆位于埃菲尔铁塔、协和广场、荣军院等巴黎历史古迹附近。组织者为临时场馆和设备的循环利用做好了规划——很多东西都是租赁的,九成设备都有再次利用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奥运会部分场馆将采用可回收塑料垃圾制成的环保座椅。据报道,这些场馆将安装约1.1万个环保座椅。它们由法国一家生态建筑企业提供,通过热压缩等技术,将上百吨可再生塑料转化成板子,最终制成座椅。

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村也充分利用当地已有建筑设施。如将电影工作室改装成运动员训练室,利用当地医学院资源组建综合诊所等。在奥运村的换乘大厅上方,安装了一个太阳能光伏临时顶棚。这个顶棚不仅能为运动员遮阳,还能给附近的建筑物供电。

奥运村也充分考虑了赛后的利用。据悉,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其中约25%的公寓将成为公共住房,其余的将成为供低收入人群和学生使用的经济适用房。

据统计,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总的碳排放量估算中,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占据三分之一。为此,在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巴黎奥组委煞费苦心。

此前,巴黎宣布奥运会期间限制私家车数量,建议游客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奥运会开幕后,零排放公交车随时待命,负责接送持有奥运门票的观众。85%的比赛场馆距离奥运村不到半个小时车程,运动员乘车的通行时间将尽可能缩短。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人“绿色出行”,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新建了400公里的奥运自行车道,配备了4.6万台共享自行车,部署了2.7万个自行车停车位,其中1万个车位和部分自行车道将永久保留,作为奥运遗产长期为节能降碳助力。

对此,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主席拉帕蒂安称赞道:“巴黎奥运会期间,整个巴黎就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通过骑行能够最贴近地感受巴黎之美。”

奥运美食也在向低碳环保方向努力。据报道,巴黎奥运会期间预计提供1300万份餐食,这些餐食需同时满足3个标准:八成食材来自法国本地采购;增加素食比例,蔬菜供应量是往届奥运会的两倍;提供100%循环使用餐具,减少浪费。

此外,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碳排放,巴黎奥组委表示,将通过资助全球各地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的项目,如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等来中和碳排放。

不过,巴黎在环保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引起了争议,如奥运村没有安装空调,而是利用地温冷却系统将冷水泵入公寓,让室内外实现6至10℃的温差。国际奥委会呼吁各方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体现环保理念,又能保证运动员的舒适度和比赛的公平。最终,巴黎奥组委通过了折中措施,允许代表团自行出资购买或租赁空调。

巴黎奥运会大做“环保文章”在奥运历史上并非首例。实际上,早在1970年代,国际奥委会就开始对办奥提出环保方面的要求。1996年7月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里,已将环境保护问题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绿色奥运”成为办奥理念之一。当时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开行由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新型电动汽车组成的绿色车队,实现零排放,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

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环保方面也采取了多项举措。如使用回收金属制造奥运会奖牌,奥运火炬由东部大地震后临时住房产生的铝废料制成,志愿者服装包含了可持续材料等。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气候变化是“对体育未来的最大威胁之一”:“气候变化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赛事举办的地点、时间和方式。巴黎奥运会的绿色实践,为履行环保责任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示了如何在气候变化加速的时代举办全球性体育赛事。这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次预演。”

关键词:绿色奥运,奥运会奖牌,巴黎,最大威胁,奥组委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