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

2024-07-05 16:26 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陈曦

疫情以来的这几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可能维持中低速增长,总体低于疫情前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别国家滥用保护主义,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利益,甚至不惜“开历史倒车”,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美国政府5月宣布将对包括“新三样”在内的价值180亿美元中国进口货品加征关税,特别是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欧盟委员会6月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一些政客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甚至宣称加征关税有利于保护本国产业和消费者。

“中国产能过剩”是真的吗?

早在美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前,美一些政客和媒体就在提前“做功课”,炒作所谓“中国输出过剩产能”。事实上,全球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绿色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何来“过剩”向海外倾销。中国绿色产品靠创新优势和过硬品质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帮助世界各国实现绿色转型,为应对气变作出巨大贡献。美欧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经济规律,旨在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实际会反噬其本国本地区产业,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加征关税真的能保护本国产业和消费者吗?

美欧增加对华关税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欧企业和消费者付出更大代价。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美对华惩罚性关税并没有净增其就业岗位。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美方保护主义举措也将对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造成更大破坏。欧洲多国政要表示,加征关税是破坏全球贸易的下策。欧洲多位经济学家指出,欧盟此举看似是保护欧洲产业,但从长远看将阻碍全球贸易并损害欧洲企业利益。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表示支持公平开放的贸易,不希望采取额外保护主义措施。相对关税,车企更关心的是如何提高竞争力。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只会抬高经济运行成本、割裂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全球增长继续作出积极贡献。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继续稳中向好。今年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51.8,较5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八个月高于荣枯线,为2021年6月以来近三年最高,表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速。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将继续为全球增长发挥引擎作用。

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内生动力。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革命,在推动国内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为全球的清洁能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50%。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载人航天、量子信息等领域,新质生产力同样为带动全球发展、促进各国技术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是有力支撑。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中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人均GDP1.2万美元。随着未来1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向8亿迈进,14亿中国人不断释放的对美好生活向往,高端化多样化消费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直径”无限延伸,中国大市场将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中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举措是活水之源。2023年,中国出台24条稳外资政策措施,超过六成已经落实或取得积极进展,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5.4万家,同比增长近40%。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设外资企业1.2万家,同比增长20.7%,实际使用外资环比增长41.7%。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正在谋划和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夏至已至,万物向阳。中国将自身发展寓于世界发展之中,必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共同推动世界经济这艘巨轮驶入广阔蓝海,共创人类社会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