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2024-06-24 09:54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

最近,青海湖中的湟鱼进入了洄游的高峰期,成千上万条的湟鱼沿着各条入湖河流,溯流而上,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洄游之旅。

落差大水势急

洄游道阻且长

沙柳河是汇入青海湖的第二大淡水河,每年5—8月,大约有20%~30%的湟鱼都要经过这里到上游产卵、繁育后代。湟鱼洄游路上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其一就是波涛汹涌的激流。今年青海湖周边的降水量明显增大,在湍急的水流中,返乡的湟鱼跃起,被迎面而来的大浪拍回,再次跃起,再次被拍回。它们不停摆动尾鳍维持平衡,即便落差再大、水势再急,它们逆流而上义无反顾的不屈姿态从未改变。

水面危机四伏

鱼鸟大战一触即发

除了天气和水流造成的困难,鱼儿们洄游路上面临的另一大阻碍就是水鸟。6月正是候鸟迁徙的时候,从南方越冬地飞来的“猎手们”早就汇聚到了湖边“摩拳擦掌”,准备享用这一年一度的全鱼宴了。

这些站在岸边、拥有一身乌黑闪亮羽毛的水鸟就是鸬鹚。不过一瞬,鸬鹚疾飞而下,从水面叼起自己的战利品,即便湟鱼不断摇尾想要殊死一搏,但鸬鹚已紧紧含住湟鱼,鱼儿最终被“缴械”,变为鸬鹚的口中美味。

再看画面中这只棕头鸥,被叼在它口中的湟鱼由于体型太大,还在鸟儿嘴里来回翻腾。而旁边的第二只鸟和第三只鸟显然也想分一杯羹,大战一触即发。就这样僵持了几秒后,第一只鸟起身飞到一旁,另一只紧追其后,但已经于事无补了,鱼儿被独吞啦。

洄游路上不断上演鱼和鸟的一场场生死对决,但鸟儿也常有失利的时候,湟鱼们的自救卓有成效,很多棕头鸥还没来得及调整好猎物进嘴的方向,滑溜溜的湟鱼就扭动身躯重新跃入水中。河中的这只渔鸥也在寻找它的猎物,发现目标后,它迅速俯冲入水,叼起了一条湟鱼,但是这只湟鱼显然块头太大,渔鸥橘红色的“樱桃小嘴”吞不下去,只能望鱼兴叹了。

甘于牺牲“先驱者”

为后续鱼群“铺路”

大自然是公平的,胜利的天平往往垂青勇者,不论是奋力洄游的湟鱼还是全力捕鱼的鸟类,都是为了生命的延续。

在湟鱼洄游的路上,有资格打头阵的都是成年且健壮的雄鱼。它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繁衍后代,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喂饱洄游路上所有的猎食者。只有这样,后续而来的鱼群才有机会冲到产卵场。不仅如此,成群结队的湟鱼中,游在最前面和上层的也都是雄鱼。它们如同雌鱼的“保镖”,最大程度掩护雌鱼,减少雌鱼被猎杀的风险。每年的洄游都会让这些湟鱼遍体鳞伤,打头阵的湟鱼大部分也都是有去无回,但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延续生命。生命的执着与伟大,也许就蕴藏在湟鱼这一次又一次的洄游中。

从咸水湖到淡水河

产卵繁殖

为什么湟鱼要洄游?它们要游到哪里去呢?湟鱼洄游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又起到什么作用?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北接祁连山,南望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生活在咸水湖青海湖里的湟鱼虽然耐盐碱,但仍保留着到淡水河中产卵的天然习性。

每年5至8月,湟鱼会沿着各条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溯流而上,穿越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水域,从咸水湖到达上游的淡水河流中产卵。

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哈尔盖河等是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

湟鱼,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学名叫作青海湖裸鲤,裸鲤就是没有鳞片的鲤鱼。青海湖中的湟鱼并非都长一个样,颜色有深有浅,有些湟鱼背上的花斑更明显,有些则有“白嘴唇”。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湟鱼的体态特征还受后天光照时间、摄食习惯、生活水体的盐碱度、水量大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长期生活在盐碱度高的水体的湟鱼体色会偏深一点。

作为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湟鱼是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湟鱼,水体生态链崩溃,水鸟就不再栖息,青海湖就会变成一片“死湖”。

2023年底,青海湖的湟鱼蕴藏量达到12.03万吨,相比2002年保护初期的0.26万吨,增长了46倍。

而根据卫星遥感中心监测显示,截止到这个月,青海湖的水体面积达到4531.66平方公里,比2014年增加了198.41平方公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鱼更多、水更清、鸟更欢、景更美的青海湖生态平衡系统正初步形成。

关键词:湟鱼,水鸟,水势,青海湖裸鲤,盐碱化土地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