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民间交流持续深入 融合发展势不可挡——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综述

2024-06-18 09:20 作者:赵博、尚昊、郑良、吴剑锋、邓倩倩、付敏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厦门6月17日电 题:民间交流持续深入 融合发展势不可挡——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综述

新华社记者

两岸一家亲,跨海再相聚。仲夏时节,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如约而至。本届论坛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集中活动为期一周,主会场设在福建厦门,由两岸86家单位共同主办。

论坛期间,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精彩不断,50场活动亮点纷呈。台湾政党代表、行业代表、社团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各界嘉宾约7000人应邀参会。两岸同胞畅叙乡情乡谊,共话相向而行,充分表达了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

扩大交流 民心所向

海峡论坛是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海峡论坛克服诸多困难挑战,连续成功举办。这充分表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是任何势力都切割不断的;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共同愿望,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冠姓地名,血缘存;冠籍地名,地缘存……”6月15日,第十二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上,台湾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创办人陆炳文创作的《缘源圆:同名村之歌》曲调悠扬、以歌颂情。

陆炳文曾用10年时间,走遍台湾各地210座祠堂,见证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同根同源。他说:“这首歌献给海峡两岸所有宗亲乡亲。”

两岸公益论坛上,72岁的金门县华夏圣贤文化学会荣誉会长谢远智谈起中华传统文化如数家珍。“台湾有句俗语,‘唐山过台湾,心肝结归丸’。两岸同文同种,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他说。

近年来,金门县华夏圣贤文化学会常往返两岸,与厦门等地读书会共同举办传统经学文化推广活动,参与者计四五百人。

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人心。

从经贸对接到文化溯源,从寻根谒祖到展望未来,热情洋溢的会场,生动体现两岸交流往来生生不息的澎湃动力。恰如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云林县长张丽善所言:“两岸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就能展现诚意和善意,体现两岸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

深化融合 势不可挡

海峡论坛举办地福建是台湾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是大多数岛内民众的原乡,也是两岸交流往来、融合发展的前沿。

以“青春同心创未来,携手打拼谋复兴”为主题的海峡青年论坛上,一支棒球队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是由两岸棒球青年组建的福建省棒球队。前不久,他们参加了中国棒球联赛,以“两岸联合组队”形式参加国家级赛事,尚属首例。

“之前常来大陆比赛,没想到会获得在省队执教的机会。”球队主教练曾华伟来自台湾。他想以亲身经历告诉台湾球员,大陆有很多好政策,可以提供大舞台。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让广大台胞在大陆安居乐业,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厦门航空空乘陈于萱来自台湾,经过近5000小时飞行,成为独当一面的乘务长;台青许伟昕在安徽创业,带动一家五口“登陆”;身兼律师身份的台湾教师赖彦君扎根武汉,为台胞提供法律服务……论坛上,与会台胞讲述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故事,为两岸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一年来,从稳中有进的闽台经贸合作,到加快推进的“小四通”,再到进一步落实的台胞台企同等待遇……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这也成为今年海峡论坛上各界人士最有感触的话题之一。

“融合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和互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论坛大会上,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说,两岸人民齐心协力,融合的力量必将战胜“台独”分裂的阴影,“我们将共同见证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两岸关系的未来”。

坚定前行 守护家园

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受到台湾各界广泛关注。也因此,民进党当局视之为“洪水猛兽”,对台湾民众赴大陆参与论坛活动施以限制、打压甚至恐吓。

然而,赖清德、民进党代表不了岛内主流民意,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越走越亲的天然情感和强烈愿望。

“水到渠成,顺势而行。”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用八个字,说出了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真谛。

他表示,乐见越来越多年轻人参加海峡论坛,为这场两岸年度盛事注入青春活力,增添新鲜智慧。“民进党越阻挡,他们就越好奇,想要探索究竟。这是政治因素很难干扰的。”

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本届海峡论坛的青年板块共设有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等13项活动,与会台湾青年人数超过2000人。

“来了才知道,大陆跟他们说的不一样”“民进党怕的就是我们更加紧密,知道更多事实真相”……台湾网络博主“寒国人”的镜头里,台湾青年的声音真实而生动。他们中有“首来族”,也有“常来族”,不管第几次来,都有新收获。

诚如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所言,两岸之间只讲交流已远远不够。不仅要交流,还要合作。“真正到位的是,台湾同胞把大陆当作自己未来可以发展的地方,当成自己的家园。”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表示,海峡论坛走过16载,两岸民间交流之路越走越宽,反映了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两岸主流民意,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跨海奔赴,相向而行;携手同心,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两岸关系根基在人民,动力在人民,发展靠人民。人民的力量终将消除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在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当下,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传递出明确信号:民心所归,大事可成,两岸同胞必将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记者赵博、尚昊、郑良、吴剑锋、邓倩倩、付敏)

关键词:融合发展,球队主教练,传统经学,民间信仰,球员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