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高层论坛2024丨财政如何支持高质量发展?蓝佛安介绍五方面重点工作

2024-03-25 08:58 作者:王希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作出部署和安排。3月24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发言。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题:财政如何支持高质量发展?蓝佛安介绍五方面重点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希、韩佳诺

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24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新的一年,财政部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统筹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有机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年会的举行,正值中国全国两会结束不久。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中国宏观政策取向等话题成为与会者关注焦点。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作出部署和安排。

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达4.0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10.2万亿元,同口径增长4.1%……蓝佛安引用一系列数据,向海内外嘉宾介绍了今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具体而言,财政将如何支持高质量发展?蓝佛安表示,将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蓝佛安说,近年来,财政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在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下,全社会研发经费稳居世界第2位,年均增幅超10%。下一步将强化政策集成,加大支持创新发展力度,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贡献率达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我们将坚持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联动,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予以支持。”蓝佛安说,财政部还将积极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支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支持增进民生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对于如何分好财政“蛋糕”,蓝佛安介绍,财政部将坚持有保有压,腾挪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下一步,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开放才是通向繁荣的必由之路。”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加强国际财经交流合作,强化与主要经济体在宏观政策方面的沟通协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化与多边开发机构务实合作,在开放合作的舞台上相向而行、相互成就,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和制度,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中长期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把各方面的潜力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蓝佛安说。

关键词:蓝佛安,中国式现代化,财政风险,新质,财政资源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