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乡村行·看振兴丨甘肃定西:种菜“种出”新生活

2023-12-05 16:17 作者:宋佳、郭刚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兰州12月5日电 题:甘肃定西:种菜“种出”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宋佳、郭刚

入冬,甘肃定西。黄土高原一派黄褐色。阳光照射下,纵深的沟壑与厚重的土层泛着微光。

旷野之上,位于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定西内官绿色蔬菜现代产业园,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整齐排列的育苗盘里蔬菜嫩芽已经冒头,闪着光亮;翠绿的蔬菜“长在”不同造型的立架上,“筑绿”为墙;一排排番茄秧一米多高,簇拥生长……

“这些都是采用新技术栽种的新品种。”产业园技术员刘东东说,用营养液循环进行无土栽培,可以克服以往的土壤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抬头仰望,三层楼高的玻璃连栋温室看似普通,实则配有内外遮阳系统、天窗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还能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和操控温度、湿度、光照等。

刘东东打开手机App,屏幕上立即跳出各类数据指标。轻点天窗的“打开”键,不一会儿,温室内便吹来阵阵凉风,温度指标也随之变化。

“以前基本是旱地,勉强种小麦、马铃薯,当地人冬天吃菜主要靠外购。”产业园负责人成思良说,“一提到定西,很多人就会想到‘苦甲天下’”。

他对这些年蔬菜种植的变化很是感慨。旱地改菜地,搭建塑料大棚,随着农业结构的加快调整,特别是2014年底引洮工程通水后,蔬菜种植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

安定区凤翔镇李家咀村村民陈克俭经历了大田露天种菜、5座简易大棚种植和50座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的不同阶段。“一开始种,遇到极端天气,地里的菜可能就绝收了。”他回忆道,后来建了大棚,设施不断升级,技术越来越成熟,“蔬菜品种丰富了,产量稳步提升,销路和价格也上去了”。

在他的温室大棚里,水肥一体化装备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数字化监测设备能及时干预棚内环境。正值蔬菜成熟期,一大片翠绿的油菜等待收割,四五个工人忙着采摘、分拣、装筐。

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和完整的冷链物流、销售配送产业链条,让采摘后的新鲜蔬菜能快速配送到市场,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据了解,除了供应当地,定西蔬菜在南方市场也受到青睐,成为甘肃农业颇具特色的一张名片。目前,定西已在上海、浙江等十几个省市建立直销窗口40多个。定西顺吉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销售负责人常军说,今年以来,合作社仅往江西南昌一地就发了150车蔬菜,总计约4500吨。

与此同时,蔬菜种植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务工、致富增收。

凤翔镇先锋村村民陈军将自家土地流转后,便到当地蔬菜大棚里打工,负责育苗、种植、施肥、除草等。“有了智能化设施,干活轻松了,收入更稳定。”他现在一年能挣上六七万元,比原来多了不止一倍。


关键词:甘肃定西,种菜,甘肃农业,冷链物流,精准灌溉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