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大型演出普及电子票 观众对纸质票何以热情不减

2023-10-13 10:12 作者:韩轩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大型演出普及电子票,但依然有人排队打印纸质票

观众对纸质票何以热情不减

“我的纪念票打印出来啦,咱也可以收藏了!”社交平台上,一位观众兴致勃勃地晒出她打印的华晨宇鸟巢演唱会“纸质票”,这张纸质票并非是真的演出票,而是自己将购票平台提供的电子纪念票截图打印到卡纸上。没想到,她的晒图获得不少网友点赞,大家纷纷留言:“这是怎么做的,尺寸是多少?我也好想要!”

随着电子验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型演出不再提供纸质演出票,但纸质票并非很快被淘汰,反而成为部分歌迷热衷拥有的纪念品。在数字化时代,观众对纸质票何以热情不减?

纸质票被粉丝视为收藏品

出于减碳减排的目的及方便人证合一的查验,目前,电子票成为大多数大型演唱会和不少剧场演出选择的出票方式。虽然不少大型演唱会在购票须知处说明,本场不再设置纸质票,但歌迷们却有了新的需求。

陈女士不久前在京观看了林俊杰的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的主办方不提供纸质票,进场前,她拿到的是一张热敏纸打印的小票。“没有纸质票,我就把这张小票留下了,可惜小票上的字会随着时间消失。”陈女士说,自己会把看演出和看展览的票都留着,“尤其是演唱会的票,去看的是自己喜欢的偶像,而且一张票也不便宜,还是希望能留下来,很有纪念意义。”

陈女士代表了不少歌迷粉丝的想法。网上,不少粉丝会收藏自己追随歌手前往各地观看演唱会的演出票,有的还制作了精美的票夹或手账本,用演出票串联起每场演出的时间地点。还有网友自己动手设计票面,用制图软件做出一张门票模板,演出后打印出来收藏。

而在已经开通电子票验票的各大剧场,也会出现独特的现象:每每演出开场前,票机前还是有不少观众排队,为的就是打印纸质票存留。“我喜欢的演出一定会把票打出来,不仅可以发朋友圈,有时候剧场有纪念章盖戳的活动,盖到票上最合适。”音乐剧爱好者芃芃说,她有几张收藏的演出票上还有演员签名,那是她在演出后去演员通道找演员,专门签在票面上的。

电子票绿色环保已成趋势

粉丝们对纸质票的期盼,在某种意义上折射的是电子票观演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早在2018年至2019年,大麦作为平台方就开始推行“无纸化”。2019年末,文化和旅游部也明确表示,将引导演出、文化娱乐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2020年1月1日,张信哲在无锡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的“未来式”世界巡回演唱会上,大麦网购票用户全部凭电子票扫码入场,这是无纸化技术在国内大型演唱会现场的首次规模化应用,“扫码观演”时代到来了。

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到来,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剧场演出日渐开放,“无接触”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公众对电子票码的接受度,电子票证无接触验票逐步推广。有数据显示,2019年大麦无纸化消费占比仅为25%,2021年这一数据已经提升至64%,“扫码”“刷证”观演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我很容易接受电子票,主要不再担心忘带票,原来忘了带票只能风风火火回家拿,现在到剧场打开手机就行了。”观众方女士说。

“电子票的推行有其便利所在,便携易检票,确保人票证合一,绿色环保,相比之下,纸质票的存在更像是满足歌迷心里的收藏价值。”知名乐评人卢世伟说,电子票和纸质票的对比,有点像在数字音乐时代,还有人喜欢买磁带和黑胶唱片,“有人觉得实体的东西更有仪式感。”

“仪式感”需求可合理解决

一边是盛行的电子票,一边是歌迷希望收藏的纸质票,看似冲突,背后其实是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带来的体验感的变化。

“观看演出不只是纯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愉悦感,对于一些观众来说,票纸像一串钥匙,打开的是一段记忆。”卢世伟说,他很理解歌迷对仪式感的需求,他建议主办方或票务平台可以推出类似于纸质票的周边产品,可以融合艺人创作和巡演概念,做成纪念卡、明信片等偏设计感的卡纸,不一定只表现为演出票的票面。

网络上,也有部分歌迷建议演出主办方,希望提供可打印的纸质纪念票,就像现在的纸质火车票一样,有需求可以打印,或者演出之后提供寄送服务。观众陈女士说,“只要价格不太贵,我能接受,毕竟现在演唱会现场,只有荧光棒可以拿走留作纪念了。”

观众希望保有“仪式感”的需求,也被主办方、相关票务平台看到,部分热门演唱会主办方会与票务平台推出官方电子纪念票,观众购买后,长方形的纪念票会出现在大麦APP的“票夹”中。今年,2023张杰未·LIVE“曜·北斗”演唱会在京举办,大麦也曾联合主办方推出数字藏品门票,运用区块链技术,再附上张杰的语音邀请,带给粉丝独一无二的稀缺性体验。(记者 韩轩)

关键词:电子票,观众,纸质,大型演唱会,歌迷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