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业务火爆的虚假实习证明坑了谁

2023-07-17 09:26 作者:赵黎浩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大学生毕业季来临,虚假实习证明买卖随之火热。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实习证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十万余篇相关帖子,内容涉及“实习证明购买”“实习证明进档案吗”等方面,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寻找获得实习盖章的途径。

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检验技能、认识社会、明确就业方向,这些学生为何选择花钱买假实习证明?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网店“开实习证明”业务火爆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发现,在平台禁止此类交易的情况下,一些商家以“办完离校专业服务”“大学生实践试用合同协议书”等为掩护开店。

在一家提供实习签字、盖章、回访等业务的网店,记者注意到,相关产品月销量显示3000余单。一周后,记者再次点开该商品链接,发现销量显示为4000单,增加了1000单。同时,为了躲避平台监管,商家会将交易转移至微信进行沟通和交易。记者以新闻专业学生的身份咨询该网店,客服人员表示可以提供盖章服务,“公司位于武汉,可以查询到,提供科技公司、农业公司的公章,岗位可写新媒体运营。”

记者调查了解到,此类交易不只是为学生加盖公章,还可以代写评语和提供电话回访。同时,卖家会准备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点、不同企业的实习合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

为了专心考公考研买假证明

“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习,否则不能毕业。”来自云南的大学生何雪(化名)花了100元,网购了一份假的实习证明,“我也担心过找人盖章会被发现、影响毕业,但学校查得不严,所以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学生购买虚假实习证明,是认为实习“含金量低”,而好的实习机会难寻。一些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时间和精力被实习挤占。有学生则认为实习对就业帮助不大,还可能成为免费劳动力。

来自贵州的大三学生黄子乔(化名)说,实习的时间恰好集中在考研和找工作期间,自己将来不想从事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且很多实习单位没有补贴,实习花销较大,因此想到弄个假证明“应付”学校。

而来自四川的大学生周彬(化名)表示,自己较难找到适合的实习单位,周围同学找的实习多是在“熬时间”,学不到知识。考虑到自己还要准备公务员考试,他计划去找一些途径盖实习证明的章。

“学院安排学生实习是为了深化专业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就业能力。”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柳盈莹以新闻专业为例介绍,学院会在大二时组织学生前往各媒体了解媒体生产流程,有兴趣进一步参与的同学可以与媒体双向选择是否留在媒体实习,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时间为4个月,由学生自主选择单位分散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完成实习日志,提供实习作品、调研报告等证明,证明上还要有学院指导老师和单位带教老师评语等。

伪造实习证明得不偿失

在云南曲直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彪永看来,虚假实习证明交易中,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印章,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实习证明文件,使用假的实习证明,这些环节都涉嫌违法。

“伪造的实习证明无法证明学生真正的实习能力和经验。对学生而言,使用虚假实习证明,说明学生不诚信,一旦被发现,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信誉、毕业和就业。”段彪永说。

有专业人士认为,应加强监管打击平台违规行为,同时,学校也应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带队实习、访企拓岗,扎实提升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就业能力,灵活设计实习制度,避免考研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学生因实习陷入两难。

“实习是从大学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可以帮助毕业生实现身份和心态的转变,也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张燕建议,学校可以考虑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实习,并适当放宽实习时间要求,以综测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实习,提升就业能力。(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周礼飞)

关键词:分散实习,实习质量,实习单位,大学生实践,证明文件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