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多部门解读当前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点

2023-05-18 09:13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多部门解读当前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点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严赋憬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是什么、如何提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森林草原防灭火核心能力、我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在未来有何调整和布局……17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解读。

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森林草原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当前,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因素影响,世界多国森林草原大火巨灾频发。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同样面临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叠加的严峻挑战。

自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意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落实责任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根本保证。张永利介绍,在意见部署的重点工作中,突出强调了压实责任问题,在继续坚持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了属地责任。意见明确了部门监管责任,要求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明确了经营单位和个人责任,要求在林牧区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履行防灭火主体责任,落实火灾防控措施。

张永利说,意见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特别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断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核心能力

当前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面临严峻形势,国家消防救援局助理总监闫鹏表示,要狠抓练兵备战、提质强能,不断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核心能力。

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核心能力,首先需要优化力量部署,实现全域联控。闫鹏介绍,现阶段每年抽调6000余名指战员、10架直升机,到高火险区靠前驻防,并实施“北兵南调”跨省机动,前置力量快速处置。同时抓紧推进机动救援队伍增编组建,科学优化力量部署,尽早实现全域联动。

加快推进航空力量建设,能够大幅提升灭火救援效率。闫鹏表示,近日在云南丽江组织的“应急使命2023”演习第一次全面将我国近年来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成果呈现给了大众。“下一步,我们将着手筹建航空应急救援总队,率先建强建好航空应急救援的国家力量。”闫鹏说。

巩固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离不开科技赋能和专业指挥。闫鹏表示,近年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快了灭火装备的更新换代,配备新型特种装备,有力促进了灭火能力的提升,并持续加强林火特点规律的研究,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条件下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发展规律和大火巨灾特殊火行为等研究。

“我们将聚焦新发展需求,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进一步深研灭火制胜机理,创新灭火战法理论,大力推动新型灭火装备研发和应用,积极探索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灭火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闫鹏说。

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科技信息化建设

科技信息化是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此次出台的意见对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科技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特别强调。

“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工作要求,明确了科技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重要引领地位、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应急管理部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杨旭东说。

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科技信息化建设,要强化科技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意见提出要发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深化林火行为、大火巨灾成灾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重大课题研究。同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智慧防火、智能灭火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科技赋能的质量效益。

杨旭东介绍,意见提出要强化综合集成,建设国家级火灾预防管理系统和灭火指挥通信系统。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普及应用防火码、“互联网+防火”等防控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加快装备转型升级,能够有效提高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效率。意见明确,在国家层面要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装备型谱和认证制度,重点加强新特、轻便、大型、智能装备和航空消防装备的研发配备与引进推广,地方层面要突出以水灭火、航空灭火、个人防护等装备建设,推广应用高科技防灭火装备。

关键词:森林草原,防灭火,火灾风险,火灾防治,火行为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