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育津贴等经济支持、延长产假等时间支持、托幼服务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支持同平衡“家庭—工作”关系的政策组合起来一体实施,为承担抚幼责任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系统性支持,有助于减轻养育负担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进入系统、全面推进机构、社区、居家等各种养老方式协调发展、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新阶段
◇各地以养老托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章、赋能、减负、创新,有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工作统筹解决、跨越式发展
33个。
近日,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名单“出炉”。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个城市入选,以城市为单位整体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
1000个。
从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六方面着手,我国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429个。
回应与“一老一小”相关的急难愁盼,全国429个城市已经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全国地市级全覆盖。
“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重要民生关切。近年来,我国直面“一老一小”这一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持续以此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围绕保基本、促普惠、市场化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育支持多方共促
为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党委、政府于2021年“搬家”,给幼儿园“腾地”。10个月后,一所占地总面积12000平方米的幼儿园建成。
在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名单中,位于西南边陲的保山榜上有名。当地以幼有所育为目标,加强普惠性保障建设。目前,全市每千人拥有托位3.6个。
回应“一小”所需,近年来,以扩大服务供给、加强权益保障、强化经济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支持政策渐次落地,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各项举措先后实施,更好匹配和适应不断增长的“幼有所育”需求。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推进辅助生殖技术制度建设、多渠道“扩容”普惠性托育机构等,是扩大生育服务供给的有效措施。
为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一系列目标。比如到2025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80%,产前筛查率不低于75%等。多地把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在河南的重点民生实事中,妇幼免费筛查已连续7年“上榜”。广东2023年将免费为64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
为鼓励和支持我国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意愿,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进行答复,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为更好地释放生育潜能,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将在“十四五”时期集中发力。2023年地方两会期间,多地提出增加托育机构、婴幼儿托位。比如,河北提出创建标准化示范性托育机构300家;湖北拟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万个;北京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新增托位6000个。
在扩大生育服务供给的同时,我国注重以切实保护职工生育权益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
新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多地据此新设育儿假。上海、浙江等多地规定,子女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均可休育儿假,安徽放宽到6周岁前。
生育保险相关待遇保障也朝着积极支持生育的方向调整。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地方可以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此举有望更好地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和生育保障权益。
云南、山东、湖南、辽宁、黑龙江等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生育家庭。除了直接发钱,对多子女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也在扩大。截至2021年底,公租房保障已帮助111.4万有未成年子女家庭、6.9万三孩家庭、2.3万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2022年,“有宝家庭”迎来减税“红包”。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生育由家庭事务领域进入公共事务领域,释放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明确信号。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表示,将生育津贴等经济支持、延长产假等时间支持、托幼服务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支持同平衡“家庭—工作”关系的政策组合起来一体实施,为承担抚幼责任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系统性支持,有助于减轻养育负担。
老年人安享晚年
作为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西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3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35%,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9.24%。紧盯老年人用餐问题,当地建成“幸福食堂”276个,形成“十五分钟”助餐服务网络,建立助餐补贴制度,让困难老年人每天只需一元钱就可享受量足味美的午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各地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等,更好推动实现“老有所养”。
照单办事,“服务谁”“怎么服务”“由谁提供服务”更加明确。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发布的2022版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显示,在管基本、面向全体老年人、政府主导提供的原则性、框架性要求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操作层面要求更加清晰,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可及、城乡均衡、优质共享的基本养老服务。
主动响应,“服务找人”“补贴找人”让基本养老服务更精准。
2022年,民政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3年底前,我国将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走访困难群众,及时将其纳入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范围。保山对有意愿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给无意愿的分散特困人员发放补贴、委托照护。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让更多老年人拥有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获得感。
多元参与,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更完善。
2022年,财政部将“推广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列为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六个重点领域。西宁按照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每人每月最高210元、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最高120元的标准,由专业社会组织为全市约5.8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6大类36项服务。杭州鼓励养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入户看护失能、失智人员工作,引导社区发挥邻里互助优势,发展邻里互助看护服务。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基本养老服务日益丰富完善、便利可及、高效多元。
兜底线、保基本,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更充分更可持续。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要求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多地持续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延展兜底保障“深度”。陕西省西安市连续三年对全市13所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开辟失能照护单元,增设护理型床位1578张。安庆投入资金8700万元,规范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升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2个。针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持续强化,为人人都能“养的了老”“养得起老”“养得好老”奠定良好基础。
居家生活、社会参与,基本养老服务更便利可及。
浙江将家庭适老化改造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以每户补贴资金6000元为标准,已对4万多户居民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西宁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2480张家庭照护床位,有效提升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水平,打通居家照料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表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进入系统、全面推进机构、社区、居家等各种养老方式协调发展、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新阶段。
一体推进养老托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势,及时回应民生关切,一体推进、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减轻成本负担,实现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突破,更加便利可及的养老托育服务正在走进生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养老机构服务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五大项目列为“一老一小”重点服务项目。
各地各部门以养老托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章、赋能、减负、创新,有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工作统筹解决、跨越式发展。
建章。2013年以来,“一老一小”领域规划、政策密集出台,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托育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健全完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出台级别高,涉及范围广,囊括优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发展婴幼儿照护、优化生育政策等多方面,为“一老一小”事业与行业长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系列“一老一小”服务配套政策确保顶层设计落地落细。
赋能。各地整合资源力量,从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多方面力促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为例。上海市杨浦区在全国率先将养老护理员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从2021年起,北京对应届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分三年发放入职奖励;对养老护理岗位在职人员,结合其职业技能等级,按照500元至1500元不等五个档位,直接向本人发放津贴。
减负。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门通过减轻房租、税费负担等方式为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解难,送去“及时雨”。2021年以来,保山减免育儿机构水电费等费用90多万元;拨付稳岗返还资金3.84万元,发放就业见习补贴7.85万元。为切实减轻养老机构面临的阶段性困难,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稳定发展,湖南出台扶持养老机构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如对民政系统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减免2022年度场地租赁、运营管理等上缴费用,免租期内的在原有期限上顺延1年。
创新。为满足养老托育服务多样性需求,各地持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托育服务模式。多地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更实惠、更多样、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正在充分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来,海南有7家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38家实行委托管理。上海市虹口区以“公建民营”模式建设和运营的彩虹湾老年福利院针对虹口籍和长期护理保险照护四级以上的老人的基本收费价格约为3000元/月至6000元/月。
杭州、深圳、成都等地开始探索“医育结合”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7月底,杭州1026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已实现儿童保健人员签约服务全覆盖。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和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为代表的公立医院探索建设托育机构,依托医院的医疗、保健资源,从健康、营养、安全等多方面助力孩子及家庭的成长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欣 参与采写:吉哲鹏 张子琪)
12月28日晚,文化惠民演出——“南台有戏闽韵颂福”闽剧专场演出在福建省福州仓前公园上演,由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选送的民乐合奏、闽剧折子戏等 ...
2024年闽台艺术青年音乐会开幕,本次音乐会由省文旅厅主办,是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和两岸艺术青年欢乐汇的重要配套活动。
8月19日,民族歌剧《山海情》点映座谈会在福州举行。演出第一幕,一段混声合唱就将观众带到了贫瘠的戈壁滩。
日前,福建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连家灯火》在福州凤凰剧院上演,用京剧艺术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讴歌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辉煌成就 ...
在9日进行的英超足球联赛中,利物浦在先丢两球的情况下以2:2逼平阿森纳,延缓了“领头羊”的前进速度。水晶宫凭借奥利塞的助攻“帽子戏法”,以5:1 ...
2022-2023赛季法甲足球联赛9日结束了第30轮的全部比赛,积分榜排名第三的马赛在客场被洛里昂以0:0逼平,错失了追赶联赛“领头羊”的机会。 ...
葡萄牙体育队9日晚在葡超足球联赛第27轮比赛中客场以4:3险胜“升班马”卡萨皮亚队,继续排名联赛第四,距离欧冠区还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12进8附加赛10日晚继续进行,北京和广厦分别在主场轻松获胜,在三场两胜的赛制中占得先 ...
当日,中国女足在西班牙伊维萨岛进行赛前训练。作为备战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热身赛之一,中国女足与西班牙女足的热身赛将于11日举行。
这位不满26岁的年轻人是否还能更进一步?对于这一疑问,无论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练还是田径界专家都显示出信心,认为他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冠军赛布达佩斯站18日在布达佩斯奥林匹克中心拉开战幕,中国选手马龙轻松晋级,陈梦逆转胜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该赛事第一次扩大为32支球队参加,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举办。根据赛程,揭幕战将于7月20日在奥克兰上演,决赛将于8月20日 ...
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10日发布了《体育总局排球中心关于选聘国家女排主教练的公告》,中国女排新任主帅的选聘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赛程,四个小项的短节目和韵律舞比赛将于14日展开,15日进入自由滑和自由舞比拼,16日则将按照国际赛事惯例进行表演滑。
智库邀请权威学者和知名医师加入,以公益、医疗和科研为三个抓手,旨在充分发挥专家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以体育促进大众身心全 ...
“看人,要找人防守,上来阻挡一下。”在广西天等县小山乡中心小学的运动场上,体育老师张世强盯着队员们训练时的跑动情况,不时提醒。
第18届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本赛27日在浙江长兴大唐贡茶院揭开战幕。不久前刚获得全运会混双冠军的老将芮乃伟九段首轮爆冷不敌赵贯汝,被淘汰出局 ...
哈萨克斯坦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司司长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备战工作正在哈萨克斯坦全面展开,希望哈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