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端午小长假北京车市悄然复苏
2022-06-06 作者:赵语涵 杨天悦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预约看车频繁 汽车优惠增多

端午小长假北京车市悄然复苏

随着北京市疫情整体进入扫尾阶段,端午小长假期间,北京车市也悄然复苏。记者近日走访多家4S店及品牌营销店了解到,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通过线上线下预约看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为争夺潜在客户,各家车企也推出特供现车、叠加优惠等促销手段。

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放宽限购……专家表示,一系列政策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市场。

调集现车争夺新能源用户

端午假期,市民陈女士拿着新鲜出炉的新能源指标购买了一辆奇瑞小蚂蚁,终于圆了自己的“有车梦”。确定获得购车指标后,陈女士接连到多家店内看车。几经对比,陈女士选择了这款微型电动汽车。“选择这个车一方面是性价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店内有现车,可以直接开走不用等。”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等因素,新能源汽车交付周期普遍拉长。以特斯拉热门车型Model 3为例,官网显示的预计交付周期已长达五至六个月。蔚来、小鹏、比亚迪等品牌多款热门车型交付周期也普遍在一至三个月。随着北京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端午假期,一些品牌或门店通过提前调集、特供现车争夺新能源指标用户。陈女士购车的这家奇瑞门店表示已提前准备了一批车型,供消费者现场提车。与此同时,各家车企也各显其能,推出抢单模式和定金翻倍等优惠。

一系列促销手段下,记者在北京汽车、极狐、埃安等部分门店看到,到店看车客户明显增多,销售人员也都表示有现车出售。“我们重新开业后,来店里看车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特斯拉西红门门店的一位销售人员介绍。

燃油车企加码组合优惠

“一天去了4家4S店,感觉还没看够呢!”上月底,市民田女士幸运地摇上了燃油车指标,看车就成了她假期的头等大事。“预算是30万元以内,正好符合国家优惠政策。”田女士逛完一圈下来发现,各家车企都有优惠,让她有点挑花眼。

田女士提到的政策,是指近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相关政策,对购置日期在今年下半年且单车价格不超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车企及旗下品牌积极响应政策。不少品牌还在购置税减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码优惠,提供额外购置税减免福利,甚至“自掏腰包”,为消费者全免购置税。

国家政策和车企优惠共同作用下,端午假期的燃油车市场也迎来一波“看车热”和“订购热”。“除了热门车型享受购置税减半优惠,部分车型购车厂家还返现2000元,如果本月预订还有优惠,可购买61元抵2000元的代金券。”广汽丰田北京嘉金青塔店的销售人员在端午假期头一天就在朋友圈发布优惠活动海报,“来电咨询的人不少,有些有购车意向的直接通过微信买了代金券。”

多措并举提振汽车消费市场

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放宽限购……多项举措正助力提振受到疫情冲击的汽车消费市场。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从端午假期的表现看,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环比明显改善的局面,汽车促消费政策效果明显。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5月1日到22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78万辆,同比下降16%,环比增34%;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量为74.5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46%。

崔东树分析,从消费端看,一系列政策将促进主流消费群体恢复消费信心,有效降低消费群体购买压力,必然能拉动汽车消费恢复到正常轨道。而从生产端,也可通过需求回暖拉动复工复产的厂家释放较强产能,促进生产端尽快恢复增长到正常轨道,进而拉动工业增加值和产值的恢复。

“尤其是随着国家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有效实施,消费群体购买力将在6月起有效释放。”崔东树预计,今年此后的7个月将带动全年汽车零售销量达2100万辆。(记者 赵语涵 杨天悦)

关键词:端午,北京车市,看车,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