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2万元考一张废纸?别让“山寨证书”扰乱正规市场
2022-05-11 作者:吴迪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社评】“2万元考一张废纸”?别让“山寨证书”扰乱正规市场

整顿职业考证乱象,有赖于有关方面的持续努力,不能让某些机构绕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另搞一套、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扰乱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冲击现有的职业及就业环境。

花2万元能考“武器工程师”?据新华社、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近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根据公众反映的江苏某公司组织颁发所谓注册职业资格证书问题发布声明说,该公司以“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也不是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与此同时,人社部、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针对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开展“山寨证书”网络治理工作。

“武器工程师”“导弹维修工程师”“航空航天工程师”,这些只上几天课就能拿到手的五花八门的“职业证书”中,有些是培训机构自己编造出来的。“山寨证书”中,有的机构和证书都是典型的假货,这些机构冒用正规机构的名称、公章、单位标识,使用域名极其相似的网站,赌的就是考证人的大意,骗一个算一个;有的合规机构存在不合规行为,其超范围培训等夹带私货的发证行为同样不被承认;有的培训机构打擦边球,篡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职业名称,对目录外的甚至是自己编造的职业进行培训、发证,混淆公众认知。以目录中的“碳排放管理员”为例,有的机构将其改成“碳排放管理师”开展培训和发证,并以此规避备案等硬性要求。

令人眼花缭乱的“山寨证书”,加剧着考证群体的困惑,冲击着正规职业证书培训市场。

职业考证领域的乱象,与培训和发证主体不乏“李鬼”有关。在人社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其中,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权被下放,这成为被某些机构碰瓷、滋生“山寨证书”的重灾区。尤其是某些机构在广告宣传上刻意曲解国家规定,冒用正规机构名义,违规使用“中国”“全国”及国徽等字样和图案,增大了“山寨证书”的迷惑性。

其次,与人们的认知滞后、心理焦虑相关。很多人对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变动等情况并不了解,叠加就业难时的“证多不压身”、从众报考等心理,某种程度上给“山寨证书”提供了机会。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国家放权让社会机构开展技术技能类培训和发证的初衷,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通道。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和发证的秩序与公平,关乎整个职业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整顿职业考证乱象,有赖于有关方面的持续努力,不能让某些机构绕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另搞一套、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扰乱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冲击现有的职业及就业环境。

治理“山寨证书”,相关部门也应对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给予更多专业性指导,及时填补权限下放之后、稳健多元人才评价机制形成前的空隙,避免出现“李逵退场、李鬼横行”现象。

避免职业考证上当受骗,公众要擦亮眼睛,及时了解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变动,树立起从正规部门网站查询职业培训备案及证书权威性的意识,警惕“包过”“流程快”“国家承认”“国字头”等宣传话术。

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丰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清理“山寨证书”,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市场的健康,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报评论员 吴迪

关键词:山寨证书,职业证书,国家职业资格,李鬼,全国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