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2021年,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中国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2022-01-04 作者:孔德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吴静

日前,位于浙江嘉兴南湖区的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在赶制订单。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2022年,在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如何统筹“稳”和“进”?2021年12月30日,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市场监管工作,深入分析把握形势,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为经济行稳致远储备宝贵资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表示,2022年,将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快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数字经济竞争监管、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防范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高标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完善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两张清单”联动调整机制,加快构建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准入准营规则。

三是着力完善和落实帮扶政策。强化涉企收费规范治理和大宗商品价格监测监管,研究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规则,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活力。

四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专利转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

把握好监管的时度效

对于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稳定宏观经济和社会大局,切实强化市场监管“稳”的职能;立足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创新和提升监管效能上迈出市场监管“进”的新步伐;注重把握市场监管各项职能时度效,努力实现市场监管重点工作“稳”得扎实、“进”得有效。

在“稳”的方面,张工表示,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环境,维护好稳定的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守稳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底线。“深入分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市场主体的影响,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抓好‘六稳’‘六保’政策供给和落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张工说,“突出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有效处置,确保守稳守牢安全底线。”

在“进”的方面,张工表示,要更加强化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安全监管向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不断迈进;更加重视丰富监管工具,创新运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手段,更好适应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快速变化,助力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同时,要注重‘稳’和‘进’的有机统一,把握好监管的时度效。”张工说,“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早谋划、早出台、早见效。对于安全风险隐患、影响民生以及对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冲击和传导效应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强化预警防范,严格监管执法。”

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

2021年,促进公平竞争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2022年如何做?

“随着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的竞合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在壮大中利弊两方面特征日益显现,市场垄断和行政性垄断同时并存,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亟须加强。”张工说,2022年,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更好发挥公平竞争监管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作用。

如何引导各类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规范发展?张工说,为企业竞争行为设置好“红绿灯”、明确规则底线,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不断健全充实多层次竞争监管的法律规章、指南体系,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如何推动企业健全内部竞争合规制度,完善预防性监管措施?张工表示,进一步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规制链条,推动监管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完善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制度,推动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进一步形成协同监管的规制合力。“推进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和竞争监管等更加紧密衔接,更加注重由监管执法个案对接向深层次制度对接转变。”张工说。

2021年11月,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体现了国家对反垄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张工表示,以充实反垄断力量为契机,未来将深化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监管队伍,提升竞争监管科学化、系统化水平。(记者 孔德晨)

关键词:市场主体,市场监管,供给冲击,风险防控,市场监督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