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自强不息 超越自我——国际残疾人日,向残疾人运动员们致敬
2021-12-03 人民网 责任编辑:吴静

有这样一群人,虽然身有残缺,却仍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向阳而生。也许他们看不见世界万物,可能整日与轮椅作伴,但在运动场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拼搏,他们就是残疾人运动员。

残奥会,为残疾人运动员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夏季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96枚金牌、60枚银牌、5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连续5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个个坚强的身躯,他们在奥运五环的见证下表现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今天,是第三十个国际残疾人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向那些勇敢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致敬。

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国际奥委会规定,患有视力障碍的短跑运动员必须配备一位领跑员,出生于1991年的刘翠青,和她的领跑员徐冬林也结下了深深的队友情。刘翠青因为10岁时眼疾治愈不及时,导致她失去了光明,而此时教练却发掘了她在短跑方面的天赋,于是她便成为一名短跑运动员。

对于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刘翠青来说,徐冬林不仅只是赛场上的领跑员,更是自己的另一双眼睛。为了在奥运赛场上拿金牌,为了共同的梦想,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着。8年来,两人赢得了57枚奖牌,其中有45枚是金牌。

在东京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的决赛上,冲刺的时候,两人以千分之四秒的优势获得了冠军。“那时我特别激动,翠青拿起了国旗,我就把翠青举过了头顶,因为那一刻我想让全世界看到刘翠青,看到我们中国的盲人运动员,看到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徐冬林说。

向着光明奔跑,终将穿越黑暗的笼罩。从里约残奥会夺冠,到东京残奥会卫冕,为了赛道上闪耀的瞬间,两人在场下所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艰辛。一年三百多天时间里,两人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就是为了达成动作自然同步,形成肌肉记忆。这种无声的默契、相互的信任、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得这对搭档能够站上巅峰。就像此前刘翠青所说:“他相当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轮椅上的“豪”情剑客,夺下东京残奥首金

首次参加残奥会的轮椅击剑运动员李豪勇夺男子佩剑个人赛A级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斩获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这也是他自己的第一枚残奥金牌。

李豪在2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2007年开始练习游泳,2014年接触轮椅击剑,当时他20岁。相对于其他运动员,李豪算是入门比较晚、基础比较差的,但他没有认输,“我相信,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坚定信念,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人生中的阻碍。”

在东京残奥会男子佩剑个人A级决赛中,从开局落后2分,再到落后4分,李豪连得6分实现反超。哪怕是被对手追平之后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和大意,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连得4分,最终赢得胜利。

对李豪来说,奥运会一直是他向往的舞台。每当看到有选手从轮椅上摔下来还不忘完成比赛,看到不少运动员即便没有得到奖牌,脸上依然展现灿烂笑容时,他都倍感振奋。李豪说:“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他们身上释放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朝着梦想而努力。”

用嘴咬住毛巾出发、用头撞向终点的“无臂飞鱼”

8月27日,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其中,打破世界纪录摘得金牌的云南小伙郑涛,被称为“无臂飞鱼”。6岁时,他因触碰高压线不幸失去双臂,童年的欢乐戛然而止。14岁时开始接触游泳,从此打开了全新的世界。正常人能完成的训练量,郑涛咬牙也要坚持完成,“有梦想,时间到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了。”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首次出战的他,因一张“咬毛巾”的照片被网友熟知。因为失去双臂,郑涛在比赛出发时,只能靠紧紧咬着毛巾保持姿势,接近终点时,以头撞向泳池壁。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后,郑涛从水中跃起庆祝的那一刻,仿佛背后长了翅膀。

里约残奥会后,郑涛背部受伤,腰肌劳损。经过康复治疗,他回到泳池。身为老将,他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拼命训练,每天训练量超过其他队友。“东京赛前集训,每天都游一万多米。”郑涛在采访时说。付出终有回报,近两年的集训让他在体能和技术等方面突飞猛进。在东京残奥会上,郑涛获得4枚金牌,并4次打破世界纪录。

如今,东京残奥会已经结束,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奋斗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中国残联理事、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赵素京介绍,目前,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筹办和备战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体育是一个大舞台,让残疾人能够展示自我风采;体育是一盏灯塔,指引残障人士找寻生活的意义;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的温度和幸福感。

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他们不是超人却会飞,拼了命也要留下奋斗的痕迹。他们的竞技能力和拼搏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奋勇争先”的精神品格,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美好。对普通运动员来说,体育是竞技事业。对残疾人运动员们来说,这是重生。他们用拼搏成就梦想,用体育改变人生的这种勇气令人钦佩。


关键词:图源,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国际残疾人日,比赛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