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秋粮上市!力求做到“精细储存,低温储粮”
2021-11-04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吴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昨天(3日)发布,随着全国秋粮陆续上市,秋粮收购进展总体顺利。

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籼稻300亿斤,同比增加100亿斤。今年玉米生产形势总体较好,虽然华北局地阴雨天气带来一定影响,但东北等主产区整体气候适宜,光温条件较为有利,预计总产量将增加较多,供需形势持续好转。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 秦玉云:从当前粮食生产、库存、贸易等情况分析,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给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节约每一粒粮食,确保颗粒归仓。在江苏如皋粮食产业园,新配套的粮食加工车间就建在粮食储备库旁边,减少物流环节,需要加工时直接从仓库运至加工车间,通过“储加结合”,损耗率比以往下降3‰。

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 陶晓峰:大大提高了作业能力,减少了粮食的散漏,避免了传统码头受雨天影响而产生的粮食受潮、变质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装卸粮食损耗。

从市场看,随着中晚籼稻集中上市,收购价格有所回落。目前,国家已经先后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据了解,这五个省已安排第一批收储库点共931个,仓容834万吨。已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1.4亿斤。

新推出五项举措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

眼下,秋粮收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推出五项举措,持续优化为农服务。

这五项举措围绕收购、运输、烘干、储存、加工五大环节来展开:湖南、江苏通过订单收购、建立利益共同体等方式,推动用粮企业与种粮农民有效衔接,方便农民好卖粮、卖好价;福建、浙江对参与地方储备订单粮食的农户、合作社给予补贴奖励,粮食、电力、运输多部门组成收购服务专班,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

在持续优化为农服务的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强化信息公开制度。督促收购库点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购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标准;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预约收购,让售粮农民少排队、快售粮;各大粮库对已经入库的粮食实行台账管理,力求做到“精细储存,低温储粮”。

江西新干储备库负责人 刘冬林:储粮安全水分是第一关卡。像稻谷,加工的一般是干燥度14.5%就可以,但是保管(干燥度)要达到13.5%。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各级粮食部门还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预约检验和上门检验,做到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关口前移,切实把好收购粮食质量关;并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预期引导,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

粮食库存总量充足 处于历史高位

随着秋粮收购展开,新季粮油产品也将陆续上市,产品种类丰富,市场供应充足。

市场保供方面,目前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5000万吨左右,国内粮食市场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加上近年来,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产量稳步增加,小麦产需平衡略有结余,稻谷年度结余300亿斤左右。小麦、稻谷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 秦玉云:当前,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70%。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另外,为满足广大城乡居民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消费需要,我国在粮食主产区实行了“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增产提质。“十四五”时期,“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将全面启动实施。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 钱毅:“十四五”时期,实现优质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新增高标准粮仓仓容2000万吨,粮食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

关键词:物资储备局,低温储粮,国家粮食,秋粮,粮食市场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