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可网购、被当作“零食”……警惕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
2021-08-27 作者:李浩、孙正好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目前循线追击,已破获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23起,抓获涉毒嫌疑人329人,缴获含有合成大麻素物质的电子烟弹及烟杆1478支,烟油10.3公斤。许多毒贩对青少年声称“上头电子烟”只是比普通电子烟更具有快感而已,并声称吸食既不上瘾也不犯法,以致青少年群体误入歧途。

披着时尚外衣、朋友圈就能买、被当作“零食”……

“上头电子烟”里藏毒品,祸害“00后”

本报记者李浩、孙正好

近年来,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披着时尚的外衣,藏匿在部分年轻人喜欢的电子烟中,通过网络“快递”“包邮”等方式,以较低价格非法贩卖,极少数“00后”青少年更是将其当作日常“零食”来吸食。

在网络平台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很轻松地就找到了售卖新型毒品的卖家,对方承诺吸食后警方无法检测。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近期破获的类似涉毒案件中,涉毒嫌疑人多为“00后”青少年,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包邮”“可以过五检”

今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等新精神活性物质。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提前谋划部署,在7月初就破获陕西首例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并对抓获的涉案嫌疑人进行轨迹梳理和关系拓展,梳理出层级清晰、关系分明的完整毒贩团伙网络。

目前循线追击,已破获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23起,抓获涉毒嫌疑人329人,缴获含有合成大麻素物质的电子烟弹及烟杆1478支,烟油10.3公斤。

合成大麻素,是一种类似天然大麻素的人工合成物质,它的危害性更大、精神活性更强。吸食该类物质后,会出现头晕、呕吐、精神恍惚、致幻等反应,过量吸食会出现休克、窒息甚至猝死等情况。

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花海龙说,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吸食方式以电子烟为工具,在吸毒群体里的“黑话”为“上头电子烟”,他们将吸食称为“飞行”,吸食者自称“飞行员”。上头烟常常出现在酒吧、夜店、KTV等娱乐场所,也通过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兜售。

记者私信多位“上头电子烟”鼓吹者,询问其有无“上头电子烟”的资源,其中一些人表示肯定并要求添加记者微信。记者在添加微信好友后,对方便发来毒品价格以及毒品的视频和图片,声称可以全国快递邮寄,朋友圈也不断发布兜售毒品的“黑话”:“顺丰包邮,飞行燃料。”为了让记者放心,他还声称吸食后也“可以过五检”,警方通过传统尿检、血检等方式无法查验。

极易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

记者了解到,由于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毒品成本低,又常常伪装于电子烟之中,暴露出“零食化”“时尚化”的倾向,加之互联网快速发展,毒贩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加速了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传播“洗脑”和销售,极易诱导青少年迈出涉毒第一步。

在西安、温州、无锡等多地警方分别破获的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中,毒贩都曾通过微信朋友圈明目张胆地售卖“上头电子烟”。

“‘上头电子烟’因外表与普通电子烟一样而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在娱乐场所的年轻人很容易被毒贩蛊惑,一些吸食者甚至将‘上头电子烟’系了绳子挂在脖子上,贴上各种贴纸,以为时尚。”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情报中心副主任王恺说。

许多毒贩对青少年声称“上头电子烟”只是比普通电子烟更具有快感而已,并声称吸食既不上瘾也不犯法,以致青少年群体误入歧途。

“这东西把我害惨了,过生日发小给我来了一口,只说是流行的电子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分享了被朋友诱导或误食“上头电子烟”的经历,他们大都是在朋友聚会上被“劝”食毒品的。

低成本降低吸毒门槛,合成大麻素类毒品出现“零食化”倾向。王恺说,一支普通的电子烟烟弹20元左右,毒贩通过添加几毫升的合成大麻素类毒品后,就可翻倍销售。

一些青少年甚至像网购零食一样轻松购买合成大麻素类毒品。今年4月,南京江宁大学城某校9名大学生就因为吸食网购的“上头电子烟”,先后感到身体不适,陆续拨打120求救。

严防青少年网络“触毒”

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张根勤、政委唐淑惠等受访禁毒民警建议:

首先,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管控要做到打早打小、从萌芽扼杀。应抓住该新型毒品列管初期的关键节点,集中打击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犯罪。

其次,要积极溯源,全链条打击,加强源头管控。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已经从部分本土涉毒案例中梳理出全国涉16个省市的涉毒团伙网络,仍在积极溯源制毒源头。

第三,网信部门和各个互联网平台应加强网络涉毒言论的管控,防止青少年通过网络“触毒”。应通过对快递行业的监管,严控个人快递邮寄电子烟,以此遏制“上头电子烟”的快速流通。

最后,面对种类繁多的新型毒品,应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对基层禁毒单位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大麻素,网购,毒品案件,上头电子烟,新型毒品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