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文化 / 正文
福建宁夏两地文艺界热议电视剧《山海情》:剧情扎实 演绎传神
2021-01-23 作者:钱守桐 福建文艺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钱守桐(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理事,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七十年代我曾经是一名寻找地下水的地质队员,工作区域就在宁夏山区的西海固。对西海固那片土地我是有感情的,这是非常让我难忘、让我流泪的土地。

西海固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区,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大山含着一腔苦血,艰辛的岁月呻咳不止。地貌千沟万壑,土地生产率极低,水源极缺,人、畜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人们。电视剧《山海情》正是展现了西海固土地缺水而导致大移民的真实情况。

在电视剧《山海情》里,水花的丈夫因挖水窖被土埋在地下而致残。那个年代女人出嫁先看男方家是否有水窖,根据水窖大小来定自己的婚姻。天要是干旱了人们就赶着毛驴车或人抬,到十里八里的大山深处排着队打点苦水来维持生命。人们为了盼水,给娃起名字叫水旺、泉友、水生、水花等。

在电视剧《山海情》里,为了改变西海固人们严重缺水的问题而进行大移民。多年来,我曾多次去西海固、闽宁镇拍摄、调研。“吊庄”是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宁夏所发明的一个独特的名词。后来,国家在“三西”建设中的“吊庄”移民,是易地建立生产、生活基地,使山区的贫困农民可以在新的土地安居,现在叫“大移民”。西海固大移民是从1991年逐步开始的,目前为止西海固移民到闽宁镇的有5万多人口。

闽宁合作是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东西对口帮扶的决策与部署,电视剧中教授种植蘑菇的凌教授,原型就是当年福建省农林科学院菌草专家林占熺教授。他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带领西海固大移民在闽宁村荒野上种植蘑菇,使老百姓脱贫致富,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我在《乡村振兴》组诗中是这样歌颂林占熺教授的。

以草代木

劲草心扉代树泪,扶贫赋写正春天。

棚中一醒初心梦,百畹蘑菇化做仙。

菌草之父

扶贫救困菌之父,野韵香菇入万家。

以草培之三尺梦,为民立命一枝花。

闽宁合作

东西合作施良策,水远山高种玉田。

草色袭人香野径,春秋且看一芳烟。

菌草产业,是闽宁合作对口帮扶技术援助项目的重要成果,在增加人们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闽宁镇目前正在发展种植葡萄、养牛、发展菌草产业、建设蔬菜大棚、红树莓示范园、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宁夏生态移民示范镇。

《山海情》是一部有温度、有力度、有人文情怀、能鼓舞人心的电视剧。我认为:一、电视剧《山海情》的还原了大移民中真实的历史背景,充分体现了国家政策给人们命运带来的希望与转变;二、闽宁东西合作是我国易地搬迁最成功的典范,形成了独特的“闽宁模式”,这是历史性的改变;三、西海固与闽宁镇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独特的文化板块,从原来的荒原变成今天绿洲的文化板块;四、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大移民思想感情和国家叙事的过程;五、电视剧以朴实的生活起伏,鲜活地描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大移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典型题材。六、电视剧《山海情》给人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记录。它是一部奋斗、开发的历史诗篇,切开了扶贫开发的历史“剖面”,以动人的感情画面呈现给观众,使观众产生了共鸣。

黄冬艺(福建省舞蹈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晋江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山海情》播出以来,引起广泛热议,好评如潮,收获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

该剧一开篇,用一家三兄弟就穿一条裤子的情节,举重若轻地将涌泉村的贫困现状展现给观众。通过固执的老一辈村民难离故土,难捱贫穷的年轻人奋力想逃离的矛盾,将移民搬迁的障碍一股脑地摆在干部们的面前,同样也是将难题留待给屏幕前的观众思考。

电视剧最害怕的就是脸谱化、口号化,缺少烟火气。而《山海情》显然在创作上有所依托,朴素的生活情怀在细节中生动展现,扶贫攻坚并非只是单纯的主旋律,本质上是人的故事,剧情扎实、人物鲜活。剧中黄轩饰演男主人公马得福,人物塑造接地气,角色创造得很精准,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农校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追回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户。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等一系列了不起的实干,把年轻基层干部身上的干劲和气质都演绎得很传神,透过他的表演能让人看到希望。演员热依扎饰演的李水花质朴生动,西北女子,真是苦水里长出来的花,模样百般标致,骨子却比钢铁还硬。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只要看见希望,都能笑得美,哪怕风餐露宿,拖着板车,拉着残疾丈夫,携着幼女,也能走上八百里,七天七夜,一直走到新家园去,足以让人更心疼她。除了黄轩、热依扎外,张嘉译、闫妮、姚晨等演员的出场同样都在自己的角色里。这些优秀的演员,加上好的剧本和制作团队,《山海情》自当惊艳登场、一炮走红。新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开播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如总导演孔笙和全体主创人员希望的《山海情》能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笃定地相信在戏剧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不仅以此致敬基层这些了不起的扶贫干部,更是坚定大家奋进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事业的深情礼赞。

傅翔(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山海情》讲述了一个闽宁协作扶贫的时代主题,是一部优秀的现代戏。

如今,大部分剧作家在创作现代戏时,都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宣传剧、问题剧与教育剧的死胡同。在“打造时代精品,高唱主旋律”的口号下,他们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主题与概念先行,非常拙劣地图解生活。这样的剧作不仅主题一目了然,而且往往经不起推敲,或者生硬,或者虚假,令人一看就不是现实生活应该有的样子。编凑的痕迹过于明显,说假话、空话、大话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物的语言脱离真实的生活,被莫名其妙地拔高,人物因此显得苍白无力。可靠的方法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从日常的生活出发,找出生活中最为生动最为真实的体验,找出对日常生活最为本质有力的概括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浓郁生活气息与时代感的作品。

《山海情》之所以取得较好的结果,我认为首先就来自于真实,正是因为真实,加上鲜活的生活质感,它才好看。在剧中,一系列强烈的矛盾冲突,鲜活的人物与事件情节的设置,质朴的生活与生动的细节,令观众耳目一新,有一股浓郁的西北土地气息。

可以说,现代戏的生命就在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真实,就没有根基,更没有强大的生命力。扶贫这么一个主题,要写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与当下的生活这么接近,剧作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深入的体验与同情,以及对生活独到的理解与发现,要取得成功肯定是不可能的。《山海情》的热议与强烈反响也印证了这么一个事实,成功的艺术都离不开大地,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真实。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