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神舟十号飞船

每次载人飞船发射前,航天城里的问天阁堪称最为神秘的地方,因为飞船上航天员出征前的吃、住、训练都在这里进行。

九成食材来自基地特供、至少要经8道检验工序——虽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航天员接待站主任张金栓这么说,但他同时也表示:“他们(航天员)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

基地蔬菜不打农药

“航天员的食谱都是北京的营养师专门定制好的,在他们入驻前就发过来。我们比照着食谱选材,全部都是绿色食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航天员接待站主任张金栓告诉记者,“神九”以前,航天员的饮食由来自北京的航天员训练大队负责,从去年开始,改由酒泉基地的人员照料。

航天员的饮食要保证绝对安全。从一个半月以前,基地饲养的牛、羊、猪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都开始喂纯粮食,地里的蔬菜早就不打农药,全部采用无公害有机生产。所有食材从采购到最后做成菜品最少要经过8道严格的审核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90%多的食材都来自基地,只有少数的调料等从外面购买,谁买谁签字。”张金栓面带严肃地说。

绝不吃成品半成品

航天员们的食谱主要由肉、菜、蛋、鱼四大类构成,一共有60个菜品,通常午餐、晚餐每顿有8个热菜,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菜,比如西红柿、油麦菜、黄瓜等,还有产自东风湖里的草鱼、鲢鱼等。“菜品中没有一个凉菜,所有半成品、成品都上了‘黑名单’,此外,菜品也不含芸豆等豆类,因为芸豆类的菜万一煮不熟容易引起中毒。”张金栓说。

“菜品不会重样,每顿都会调整,但是每餐必有的是西红柿炒鸡蛋,我们基地自己种的西红柿好吃!土豆丝也很受欢迎。这几天下来,航天员都反映饮食很好。”张金栓自豪地笑着告诉记者。“神十”的首选飞行乘组和备选飞行乘组共6名航天员中,既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饮食习惯各不同,所以是以自助餐的形式取餐,用餐时间为早8点、中午12点半、晚上6点半。


闲时也会玩扔飞镖

入驻问天阁后,6名航天员要接受全封闭式训练,主要包括日常训练、医疗保健、心理放松等,主要由来自北京的航天员训练大队的30多名顶尖专家负责。

问天阁里有20多套任务用房,供航天员进行发射前的各种日常训练。张金栓介绍,去年基地对问天阁进行了大幅度的装修改造,为航天员提供更好的训练和生活环境,目前航天员主要是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强度都不大,比如穿航天服、手动对接的操作程序等。其间,航天员们还会开展打乒乓球、扔飞镖等小活动。

晚饭之后,航天员们有时会在院子里散一会步,聊聊天。“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张金栓说,目前基地有2名厨师和4名服务人员专门为航天员和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保障。

随着发射时间的临近,保障任务越来越重,张金栓感觉到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仅仅在圆梦园这个不大的院落里来回检查安排各种事项,至少就要走5公里,“飞船和火箭这些技术设施是硬件,我们的服务保障是软件,这里是航天员出征前的最后一站,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航天员吃好住好训练好,让他们保持一个最好状态,安全顺利地升上太空!”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董柳 温建敏 发自酒泉)

长4米、重达6吨的减摇鳍从远望五号两侧伸向大洋,直径12米的雷达在甲板上紧紧咬住神舟十号飞船即将跃出的海平面方位点——“长江五号发现目标!”“长江五号双捕完成!”

昨天傍晚起,三船遥测一“舟”,远望号测量船队联袂执行了神舟十号首日测控任务。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费加兵透露,远望三号、五号、六号船4月中旬开始相继出征,陆续抵达任务海域,其中代号“长江五号”的远望五号作为陆海测控接力第一棒。

神十升空后,陆地各测控站发现目标、跟踪正常。飞船朝太平洋方向飞去,远望五号最先实施测控任务,将北京飞控中心传来的“太阳能帆板展开”指令注入飞船。此后,飞船按预定轨迹飞向远望六号测控海域,其所在时区比北京时间提前4个小时。至北京时间18时16分,六号船完成对神十首圈测控任务时,飞船再次飞向地平线的第一个尽头。

据悉,此次任务海上测控关键事件多,技术状态切换频繁,气象海况复杂多变,尤其需要长时间连续跟踪测控,今后10多天还将承担变轨以及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等多个飞行弧段的测控通信。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3艘远望号航天测控船,是于日前顺利抵达太平洋某预定海域的。出航以来,远望号测量船已进行多次演练。作为陆海交接的第一棒,远望五号船将承担飞船入轨、变轨以及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等多个关键弧段的测控通信任务。(徐瑞哲 周建华 陈国玲)

中新网福州6月12日电 (记者张丽君)记者12日从武夷山市大德兴茶叶科学研究所获悉,11日傍晚,随着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福建名茶大红袍与正山小种首度搭载神舟十号,进行航天育种。

武夷山市大德兴茶叶科学研究所主任薛永生表示:此次升空的种子被命名为“航天大红袍1号”和“航天正山小种1号”,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以航天育种的高科技技术为依托投入大量的高技术科研人员和资金。

薛永生认为,此次航天育种能对茶产业,甚至辐射至农业作出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促进作用、政府和国家的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次遴选的种子选取了武夷岩茶的优势作物品种,据了解,本次搭载大红袍与正山小种是世界首次搭载航天育种。返程后的优良种子,将在武夷山设立大几百亩的育种基地与茶博物馆。

航天育种(全称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它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重粒子、交变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来产生变异(不同于转基因技术),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这一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有益变异多、变异幅度大、稳定快,是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的新途径。(完)

今年,神舟系列任务的乘组,第一次出现“两位60后 一个80后”的组合。

从小成绩好,身体素质过硬,在航天大队表现优异……这些亮瞎了的简历,自然不用说。不过,今年这个组合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们各自给我们带来了航天员的另外一面:

8年不见,聂海胜“容颜不老”,他跟全民分享秘诀;

太空将上演一节科学课,王亚平这位最美太空教师令人期待,她保证,有引人入胜的招儿;

张晓光,太空课摄影师,这位最文艺太空人,要把他的摄影机,变为“望空兴叹”的地球人的一双艺术眼。

“不老”太空人聂海胜 “暴饮暴食”换来逆生长

对于公众来说,可能上一次见到聂海胜,是在2005年,聂海胜与费俊龙组成乘组,是完成神舟六号发射任务的两位太空人。

8年近3000天的日子过去,而今48岁的聂海胜再次以出征太空的中国航天员的身份亮相,中国老百姓却惊奇地发现一件事:岁月这把“杀猪刀”,在聂海胜的脸上,简直“雁过无痕”。2005到2013年至今,聂海胜居然没有一点变老,甚至是越来越年轻了!

聂海胜向好奇的公众解释,航天员的生活,是单纯又规律的,自己呢,肯定没有吃不老仙丹,说白了,是践行了营养专家苦口婆心给大家说的养生之道:管好嘴,迈开腿。

“合理饮食。作为宇航员,中晚餐都是6道菜,4道在各自餐盘中必须吃完,配菜以深海鱼、牛羊猪肉、奶制品、新鲜果蔬为主。”看吧,“暴饮暴食”。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过硬,坚持锻炼,一定是“青春永驻”的要诀之一。聂海胜的运动量保持在每周3次,每次3~4小时。他会定期检测血糖、乳酸含量,以此来决定运动量。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6个月后,生理衰老程度相当于80岁的老年人。比如,长期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会迅速患上骨质疏松症。所以航天员必须要进行体育锻炼,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他们会模拟骑脚踏车、模拟跑步。

在微重力情形下,这些运动变得很有趣:比如,2006年,俄罗斯女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曾在国际空间站外的太空行走中,打了一次高尔夫球。专家说,将来在空间站,建立轨道体育场,提供足球、篮球运动场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为了增加心肺能力,减少肌肉萎缩、骨密度疏松,体育锻炼也将是神十乘组3位航天员的工作任务之一。


太空开心果张晓光 有一副“歌神”般的嗓音

女航天员王亚平对她的师兄张晓光的评价是:热情开朗。“他是我们乘组的开心果。”

幽默感十足的中年熟男,最吸引人。首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张晓光,除了要协助指令长,他还有一项很文艺的工作要做,他将是太空授课的首席摄像师。

为了让这堂课的画面能尽善尽美,张晓光向专业的摄影师请教、学习,那位“师父”忍不住给了个赞:“到底是航天员,学习能力超强,没多长时间,就能把一项新的技术掌握好。”

其实,这么文艺的任务,张晓光是最合适的人选。20多年前,张晓光顺利地通过了锦州航校组织的飞行员体检,他的航空梦想就此起步。

不过在乡亲们眼中,张晓光留给他们的印象不是出色的身体素质,而是他“歌神”般的嗓音。

乡亲们回忆说,“当年村里有支文艺队,每次到各村巡演时,晓光都要上台翻几个跟头,并演唱好几首歌。”张晓光5岁的时候就能把《沙家浜》和《红灯记》唱得有模有样。

48岁的聂海胜少将担任指令长,同时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乘组生活照料,并担任太空授课主讲人。47岁的张晓光担任指令长助手,负责配合指令长完成飞船驾驶、手控交会对接、飞船撤离等任务,并担任太空授课活动的摄像师。

这是昨天出征的神舟十号乘组,三位航天员的任务分配。


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 40分钟的课准备了半年

美女航天员。这恐怕是全世界在看了航天员见面会后,对33岁的王亚平这位中国女航天员的共同印象。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马尾辫高高扎起,白皙的脸颊上有一个深深的酒窝。外媒评价王亚平:性感、漂亮。更有网友赞美:女航天员王亚平,简直就是全宇宙最美的航天员。

在本次任务中,王亚平除了常规的飞行器状态监视、设备操控、空间实验外,主要负责太空授课和乘组生活照料。她还将完成一项中国航天员从来没有完成过的任务——在太空,给地球上的青少年们,进行太空授课。

哇,远程教育的那一头在太空里,这可比我们能通过网络上美国的课程还要酷啊!

这节课,和孩子们在地球上课的时间一样,40分钟。不过主讲老师王亚平,准备了足足有半年。

虽然她没有“课透”,但是她告诉期盼着这堂课的孩子们:这节课,会给大家讲讲失重环境下,特殊的科学现象。“我们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对教具的准备,对教学内容的准备,甚至包括一些对课堂教学心理知识的了解等等。我们针对同学们在课堂掌握的一些相关常识,挑选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在太空里能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美国女教师芭芭拉·摩根曾经在2007年做过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给爱达荷州的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当有学生问:“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锻炼身体”时,她就抓住其中一个同事,并把他举了起来!“啊哈,这种运动,你那儿不好做吧?”

嘿嘿,王亚平老师会在太空讲授哪些内容呢?出征前,大家抢着问。小王老师调皮一笑,连连说:“这是秘密,这是秘密,等你看了就知道了……”

那么,敬请小朋友、大朋友们都期待吧。(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无际戈壁,惟有火箭独领风骚。昨日17时38分21秒,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广东燕京啤酒助威团(以下简称助威团)成员现场为“神十”发射加油助威,见证了历史时刻。并在“神十”发射之前5小时被允许进入发射场和组装车间参观,近距离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

一路哨所关卡,不许拍照

昨日凌晨5时,为赶在上午10时东风航天城戒严前抵达,记者随助威团在凌晨就就提早从酒泉市区出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其实,航天城并不在甘肃酒泉境内,而是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市区还有280多公里。

记者乘坐大巴往东北方向驶去,大约一半路程后,周边全是戈壁,地面上光秃秃的,偶尔有零星的杂草丛。不久后,路标变成了数字代号,车子也进入了“军事管理区”的范围。从“军事管理区”往航天城约80公里,期间,车子共被检查了2次,查完有效证件才可放行。随团导游称,“神十”进入发射中心安检比神舟九号时更严。记者了解到,在东风航天城检查站,一辆大巴车虽有邀请函和通行证,但仍被延留2个多小时。记者随团车辆在此检查站差点被卡,但经过短暂协调后,最终放行。

航天城的道路和街道相当干净,房子都不高,多为三层结构。城内随处可见市场、超市、医院、公园、球场、图书馆等。只要留意这些地方的名称,还有悬挂的标语,你才会意识到,在这种看似缓慢、单调的生活当中,却处处散发着航天烙印。“东风”之名,在这里随处可见,甚至连宾馆、幼儿园也叫东风宾馆、东风幼儿园。

进发射场组装车间参观

昨天上午9时许,千里荒漠突然出现了一片绿洲,记者跟随助威团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助威团的车辆被允许进入发射中心基地。据现场导游介绍,往年助威团只能参观基地历史展览馆、2号基地等外围场所,但这次助威团将参观发射场与组装车间,与神舟十号“亲密接触”。

助威团的大巴来到一栋白色大楼前,大楼的墙面是启功先生题写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字样,据导游介绍这里就是组装车间。距离组装车间1公里之外,便是几十米高的发射架,神舟十号飞船“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进入组装车间是一个环形空间,这里仿佛被一栋10层高楼包围,飞船在这里组装完毕后将移往发射塔。虽然组装车间与发射架只有1公里的距离,但飞船组装后移位到发射架需要足足3个小时。


现场观看人潮沸腾

“最后1分钟准备!”“10、9、8……3、2、1!”17时38分,0号指挥员进行倒计时读秒。现场观众自发地跟着一起倒数。

“点火!起飞!”随着0号指挥员发出的清晰指令,火箭自动点火。现场一阵窒息,橘红色的火光和滚滚浓烟从火箭发射塔基座两侧喷射而出,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箭已经在开始上升!这时候才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火箭上升的速度不断加快,尾部喷出了长长的焰火,直刺苍穹。这一刻,所有的人才从屏息状态中猛然恢复过来,现场一阵欢呼。

而在现场的观众早已架好长枪短炮,忙着记录这神圣时刻。来自佛山的摄影发烧友黎指辉更是早早选定最佳位置抢拍历史画面。他去年亲眼观看过“神九”发射,这次再会“神十”,心情仍然很激动。他说,为了这次发射,他先后准备了30多公斤的拍摄装备,从佛山一路背到了发射基地。

“这是光荣与梦想的交织。”说起今年的感受,黎指辉仍然很激动,“今年的参观范围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观测距离更近了,开放的程度更高了,开放的地方更多了……“同样来自佛山的张楹则表示,”发射的瞬间让人震撼,下次有机会希望还能来。”(南方日报记者唐梦酒泉报道)

是否圆满 15天后见分晓

戚老说,中国的交会对接技术,从神八第一次起,就表现得非常好。“神十任务是不是圆满,要等15天后,我们要有点耐心哦。”

戚老说,自1992年起,我国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就是载人飞船阶段,我们这个阶段应该说通过神五、神六已经圆满完成了。

第二阶段叫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个阶段为了什么呢?为了建立第三步,就是为了建立空间站做技术准备。哪些技术准备呢?比方说第一是出舱,神七完成了。第二个交会对接,神八开始做。第三要有物资补给,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货运飞船;第四还要有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你用过的空气、用过的水可以再生,循环使用,否则的话用不起。这四个大的技术问题解决以后,中国就要建自己的空间站了。

但是要建立空间站,我们现在的能力只有十吨,所以我们飞船就八九吨那样子。空间站大了,需要研制大载重火箭,大的火箭运载能力有二十多吨,将会在海南发射。

戚老说,通过神八到神十的任务,我们解决了交会对接技术。“除交会对接技术外,空间站还需要输送水、空气、食物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现在的飞船运输能力不够,需要研发运输能力较大的货运飞船。货运飞船也具备交会对接功能,但可以是无人的,对接完成后不必返回。”

戚老还表示,空间站工作是长期的,一直依靠地面输送生活保障物资,成本太高,因而需要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比如清洁空气、补充氧气、水的循环使用,以及一些植物等生长。“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宇航员才能在空间站长期生活和工作。”他说。

两年后 发射天宫二号

戚老说,神十是一次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戚老透露,在完成神舟十号任务后,天宫一号不会再与其它载人飞船对接,但将继续利用天宫一号上的科学实验载荷进行科学实验,也将利用飞行的机会继续考核飞行器的技术,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

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在两年后发射,其后中国将发射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

昨天下午神十发射,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韧,在北京航天城看了电视直播。中国载人航天以往任何一次发射,戚老总会亲临现场。不过从去年神九发射起,戚老就在北京关注神九、神十的发射。戚老在电话里呵呵一笑:“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北京关注一下就可以啦!” (特派记者 梁建伟 王曦煜 发自酒泉)

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勉励大家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 为实现航天梦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新华网酒泉6月11日电(记者霍小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19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体育馆,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今天,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高兴和激动。

习近平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志们为祖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习近平说,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马凯、许其亮、栗战书,中央军委委员张又侠参加接见。

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习近平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新华社酒泉6月11日电(记者霍小光、吴晶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李克强、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1日中午,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听取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汇报。习近平充分肯定各参研参试单位和部门为完成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习近平说,这次任务飞行时间长,试验难度大,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考验。希望同志们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周密组织、科学实施,确保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努力夺取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胜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是习近平在飞船发射成功后亲切接见参加这次任务的参研参试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慰问。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14时28分,习近平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习近平对航天员们说,看到你们精神饱满、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兴。在你们即将出征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为你们壮行。你们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这次飞行任务,你们进行了认真扎实的训练,各方面做了精心周密的准备,我对你们圆满完成任务充满信心。预祝你们成功,期待你们凯旋。

聂海胜代表3名航天员郑重表示,感谢习主席,感谢党和人民的关怀。我们一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神舟十号任务。请首长放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为火箭飞向太空的震撼瞬间。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习近平微笑着向3名航天员挥手,送他们踏上征程。

问天阁外,送行的人们鼓掌欢呼。3名航天员列队请示出征。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一声“出发”的命令,航天员们向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登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做最后的准备。

17时许,习近平来到距发射塔1500米的测发指挥楼指挥大厅,看望前指参试人员,同大家握手问候。随后,习近平走出测发指挥楼,远眺发射塔架,详细了解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前的测试准备情况。

17时33分,习近平来到试验指挥楼,登上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

17时38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火箭升空后,习近平步入指挥大厅,观看火箭和飞船实时飞行情况。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实况。

新华社记者 李 涛摄

17时58分,张又侠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顷刻间,指挥大厅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一片欢腾。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等走到工作台前,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对飞船发射成功表示祝贺,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分别观看飞船发射的还有:马凯、许其亮、范长龙、栗战书、杨晶、常万全,中央军委委员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是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根据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已成功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进行4次交会对接试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目前已进入预定的对接轨道,在轨运行稳定,设备状态良好,静候神舟十号飞船的到来。

中新社枣阳6月11日电 题:海胜飞天真好汉 枣阳乡亲个个赞

作者 曹旭峰 艾启平

在聂海胜故乡湖北枣阳杨垱镇,当直播神舟十号顺利升空实况后,聂海胜的初中和高中同学、海胜中学副校长胡菁在,泪水涌出了眼眶。

“海胜其实很不容易,读书时就说过要遨游蓝天,那时他家里很穷,一件衣服破了又补,却始终不改志向,让我们一帮同学很是钦佩。”胡菁说道。

2005年聂海胜乘“神六”飞天的消息传来后,胡菁为昔日同学的成就兴奋不已。他曾多次想去北京与聂海胜再叙友情,但都忍住了。

“海胜在为国家工作,我不该去打扰他。”胡菁选择了在“海胜中学”任教,以此表明他对聂海胜的钦佩之情。

在杨垱镇中心小学教师曹桂琴的心中,聂海胜则是邻家的“大哥哥”。同在杨垱镇樊庄村聂庄长大,她见证了儿时和少年时代的聂海胜。

“那时海胜很文静,从不惹祸,做事总想着替别人着想。”曹桂琴说。

记者看到,她在直播现场准备了100多面小国旗,分发给她带来的100多名学生。当聂海胜所乘神舟十号顺利飞向太空的时候,她兴奋地跳了起来“成功了!”

杨垱镇孙寨村六组组长邓连春为聂海胜飞行成功,一直准备着庆贺的鞭炮。“海胜不简单,他能两次的担任飞天任务,综合素质一定非常过硬的。”

邓连春的儿子在读枣阳一中,与聂海胜是校友。他让儿子与他一起点燃庆祝的鞭炮。“儿子说以后也想和聂海胜一样当名航天员。”邓连春说。

6月11日下午,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后,杨垱镇沸腾了,大街小巷龙狮齐舞,锣鼓喧天,烟花四溢。

70岁杨垱村民李秀芳,在聂家现场看完大屏幕直播后,才开始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昨天大雨将刚收的麦子给淋湿了,老伴让我今天去晒麦子,我说急什么,海胜是俺们镇的骄傲,我要看着他顺利飞天才放心呢。”李秀芳表示。(完)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意味着从这一刻起,我国载人航天的重点将由载人飞船转向建造空间实验室和未来空间站。神十成为通向我国未来空间站计划的重要里程碑。现有空间站是什么样的?我国未来的空间站又是什么样子?本报逐一为您揭秘。京华时报记者张然

□揭秘中国未来空间站2015年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与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实施空间实验室工程。

第三步,2015年以后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神舟十号任务还处于第二步当中。据介绍,现在交会对接任务如此重,因为它是将来空间站建造必须掌握的技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火箭可以一次性把空间站打上去,即使能行,效率也不高,未来空间站的多个舱都是在在轨组装基础上完成建造的。

根据规划,中国空间站工程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组建、建造。

废气废液要循环利用减少地面供给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空间站是一个很复杂的航天器,我国现在初步的计划,空间站有三个舱段,要运行十年的寿命,技术上的挑战相当大。

空间站需要有效地补给,代价非常高,因此需要采用再生的方式,追求最高效的可循环的途径。比如人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都要能够处理,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地面补给。

周建平坦言,有很多的技术,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的,现在还不掌握的。所以在空间站之前还会有空间实验室阶段,用来验证这些技术。

据介绍,验证了这些关键技术以后,我国会首先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所谓核心舱,它能够提供空间站的控制、供电,包括环境控制、生命保障,数据管理等等。作为控制中枢来管理整个空间站。然后再相继发射两个实验舱,这三个舱是20吨级的舱,在太空近地轨道上对这三个舱进行对接组装,最后构成一个丁字形、T字形的空间站。

空间站建成以后,一方面是具有航天大国或者强国的象征性意义,另一方面,从经济上、整个科学研究上也要赋予其独特的性能,使其物有所值。

据介绍,空间站建成后,驻站人员的交替、实验设备的更换和所需物资包括生活用品的供给,都将由神舟号系列飞船承担。

飞船升空后将与空间站上的专设装置进行对接,实现站船联袂飞行。待完成任务后,飞船能够脱离空间站单独返回地面。

由于每组驻站航天员只能搭乘运送自己进站的飞船脱离空间站,站上又不能断人,即必须等到下一组航天员进站完成工作交接后方能离站,所以站上至少要设置两个飞船对接口,始终有1艘飞船与空间站联体飞行。


□揭秘国际空间站

高尔夫球在大气层燃尽

运动

1971年,在阿波罗14号任务期间,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就曾在月球打过高尔夫球。他是美宇航局培养的美国第一批宇航员(共七人)。谢泼德的第一杆没有成功,但在第二次尝试中击到了球。他当时向地面任务控制中心报告称,他击出的球飞了“很远、很远”。

35年以后,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在一次太空表演中,将一个高尔夫球从国际空间站击出。身着笨重的宇航服,秋林无法用双手并拢握球杆。出于安全考虑,这次使用的高尔夫球重约3克,平时在地面上使用的高尔夫球则重约45克。高尔夫球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放在球座上,而是用金属丝网包住,以避免球在失重状态下自行飘移。同时,秋林把一只脚固定在架子上。随着秋林太空一击,高尔夫球将穿越太空,最终进入地球大气层,在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中燃尽。就此计算,这一杆把球打出何止千里。

奇遇

宇航员一天过15次新年

当2000年12月31日午夜时分一过,世人便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倒数跨年体验,仅此一次。不过,远在国际空间站(ISS)的3名宇航员,却得以穿越时空,在新年到来前夕,当天要进行多达15次的倒数跨年。

俄罗斯太空总署署长柯波德夫介绍说,由于ISS会在24小时内横跨地球的国际日期变更线达16次之多,因此理论上站上的宇航员可进行15次跨世纪倒数,而且还会有14次从21世纪再跨回20世纪的特殊体验。

空间站怕被太空垃圾撞击

2009年3月国际空间站遭受太空垃圾威胁,站内3名宇航员不得不按指令在逃生舱中短暂躲避。太空垃圾专家马克·马特尼说,这块垃圾大约长13厘米。

即使是很小的碎片也能给国际空间站造成重创,会使空间站失压。国际空间站有一套“避撞”程序,当这一程序监测到有太空飞行物接近空间站并有可能发生碰撞时,就会指示空间站启动发动机改变运行位置,躲避碰撞。

在空间站遭撞后失压情况下,宇航员需要关闭空间站和逃生舱之间的舱门,以便在需要时使逃生舱和空间站迅速脱离,3名宇航员当时已做好关闭舱门准备。宇航员在飞船中躲了大约10分钟后,警报解除。他们从飞船窗户向外望,什么都没看见。

太空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卫星及探测器、运载火箭末级的碎片和宇航员意外丢失的物品等。专家估计,尺寸在1厘米到10厘米间的太空垃圾大约有30万个,而尺寸更小的太空垃圾则不可胜数。国际空间站为防止发生碰撞,曾8次采取躲避措施。


惊险

保健

卧床实验预防骨质疏松

在现实的太空飞行中,如何抑制“太空人”因骨质丢失而产生的骨质疏松问题,是40多年来困扰航天医学界的大难题。

重力作用影响着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其任何微小的波动及变化都会显著影响生物体的健康与功能。在人类“飞天”梦实现的同时,航天员的身体也不得不面对由于环境急剧改变而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其中,骨质丢失最为普遍。

根据国外资料,航天员在太空每停留一个月,会丢失骨质的0.5%,而不论飞行时间长短,骨质脱钙的行为总在不断进行,不会终止。一项调查表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的骨骼关键部位,平均每月骨质丢失量是地面上绝经后妇女月丢失量的10倍。

在相关研究中,“卧床实验”是个保健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组织志愿者以头低位6度卧床84天,其中22人坚持到最后。依照国际空间站的锻炼模式,科学家使志愿者的机械锻炼与其部分保持一致,但加入新调整方案,最终被调整人员的髋关节骨质丢失量显著减少。

如厕

太空厕所将尿液滤成饮用水

2007年7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斥资1900万美元为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购置一套俄罗斯制厕所系统。此前,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要上厕所都要到俄罗斯那边去上。这个厕所的造价听上去有点贵,但综合考虑,这比自己造一个厕所便宜多了。

这个厕所配备绑腿固定套,以帮助航天员固定位置。该系统采用复杂的方式将排泄物汇集到一块,然后排放到化粪池,它采用了三个过滤步骤净化液体,使所有污水进入并转化为纯净饮用水。这套新厕所设备的优势是将宇航员的尿转化成饮用水,不再像之前的厕所系统那样把小便向宇宙空间排放。据称,这个装置每年将会节约用水7吨。

机械故障致航天器外挂“尿柱”

在1984年的一次太空探索中,发现号航天器的废水通风系统失灵,导致航天器外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尿液冰柱。意识到冰柱会在返航时破裂,并损坏航天器上的隔热层,宇航员只得用飞船机器臂将其打碎。航天器的隔热层保住了,但宇航员不得不关闭尿液收集系统。这场危机虽然得以避免,但宇航员们在这个6天任务的剩余时间里,再也没有厕所可用。京华时报

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这离“神九”发射成功不过360天,而距杨利伟首次飞向太空则已10年。英雄辈出,飞船更迭,不变的是那份航天梦。和此前神舟飞船相比,“神十”又有哪些不同和突破呢?

从“神九”到“神十”有多远?

“神十”和“神九”到底有多不同?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曾表示,“神舟十号从技术状态上和神舟九号继承性是比较好的”。

“载人航天器一旦成功后,其技术就会逐渐定型,但是在工艺上会更加精细化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的王治易告诉记者。

王治易所在的航天科技八院第805研究所,正是神舟载人飞船太阳电池翼的研制单位。当载人飞船飞入太空、展开太阳电池翼起,就可以从太阳光照中获取能量,从而支持飞船在太空中翱翔。

“以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为例,我们在用胶量、固化工艺等方面做了严格控制,使得在同样的重量下,基板结构的性能更强。”王治易说。

类似的改进还有很多。一位航天科技八院805所专家说,“和‘神九’相比,我们这次优化了摄像头布局,由此在发射过程中,可以对整船状态进行更好、更全面的监视。”

积小流以成江海,正是许多细节上的改进,让“神十”更牢靠、更安全。此外,“神十”是我国载人飞船首次应用性飞行,此前的都属于实验性飞行。

包为民此前曾解释,“这相当于我们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入定型阶段,把它整个状态固化下来,为以后开展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建设奠定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


从实验性到应用性有多难?

在“神十”之前,中国已经四次成功将人送入太空,并安全返航。为什么到第五次才被称为“应用性”,此前都算“实验性”呢?

“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航天科技八院退休老专家陶建中说,“刚开始的成功只能叫突破,而经过四次载人飞行之后,证明我们的交会对接技术已经成熟。”

很多人都注意到,我国载人飞行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这正显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日趋成熟。

技术成熟,生产工艺稳定之后,很多设备就可以量产,飞船研制成本下来了,质量上去了,研制周期也相应缩短。同时随着测试流程的优化,飞船测试效率更高。

航天科技八院805所专家举例说:“‘神七’之前,我们每次在酒泉基地一待就是三个多月,到了‘神八’‘神九’时,两个月就能完成任务。因为技术的成熟带动了效率的提高。

当载人飞行不再成为问题时,就可以做更多的事。“这次飞行主要以科学试验为主”,据陶建中介绍,本次神舟十号共承担三十余项科学试验,是神舟九号的两倍还多。主要包括航天器技术、航天医学和公益活动等。

不可复制的太空环境,使得这些试验机会倍显珍贵。陶建中说:“这些科学试验,可以促成我国北斗卫星、海洋卫星的早日成功。这也是‘神十’发射成功的重要意义。”


从科研到民用有多久?

对于许多公众而言,载人飞船上天或许只是一项伟大的科学试验,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不过,这些技术将会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以计算机为例,这种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刻改变世界的机器,最初只是美国军方所用。这就是高科技的“溢出效应”。

那么,“神十”上的哪些技术可能改变未来的生活呢?

以其太阳能电池翼为例,据陶建中介绍,“神十”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左右,这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如果该技术能够继续研究,并进一步降低成本,那么这将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针对航空器的严格要求,我国也开发了许多尖端润滑油产品,随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民用领域,以满足车辆、设备越来越苛刻的润滑要求。

此外,因为载人飞船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研究中开发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崑声曾表示,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新华网 叶健、朱翃)

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拉开序幕。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飞船奔向太空,赴与“天宫一号”的收官对接之约。

自去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即转入长期在轨运行,如今已经到了两年设计寿命末期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在6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评估风险,“客观地说,(天宫一号)部分元器件有可能会有所降低,经过航天员驻留特别是在有氧环境下密闭了近一年,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给舱内环境带来一些变化。这些都是这次任务面临的新情况,也是风险所在。”她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天宫一号在寿命期内完成工作,在研制时就已经考虑了相应的冗余设计和产品的寿命试验,通过近两年来的密切在轨监视和科学维护管理,目前天宫一号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同时,对微生物的控制和对有害气体的控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此“我们对圆满完成本次任务是充满信心的”。

此次任务完成后,到今年9月将达到设计期限的天宫一号将变轨至长期运行轨道,此后不再与其他载人飞船对接。之前,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是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的收官之战。

首次对接:自动完成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太空授课

组合体飞行10天左右,将开展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太空知识科普授课。

我问航天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于5月24日至6月10日举办“我问航天员”——太空授课大型问题征集活动。精彩提问有机会提交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网站信息显示,活动还将选取2-3名热心提问的中学生朋友到太空授课地面现场参与活动互动。

网上热问

1.发现外星人怎么办?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2.我想问问宇航员你们的粽子有我们的好吃吗?

3.航天员在太空里每天工作几小时还要倒班吗?太空睡吵吗?会有时差的影响吗?

海陆空测控

由3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中继卫星控制管理中心)、12个国内外地面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东风航天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组成。

分离

3名航天员返回神舟十号飞船,飞船与天宫一号分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二次对接

手动完成

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飞船与天宫一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3名航天员再次进驻天宫一号。

返回

3名航天员返回飞船返回舱。两飞行器分离,飞船返回着陆场。

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草原,副着陆场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南地区,并设置了陆上应急返回着陆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

天宫一号变轨

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将变轨至长期运行轨道。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设计使用寿命为2年。

2011年9月29日发射;2011年11月3日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2012年6月18日与神舟九号对接。

天宫系列飞行器共有3个,除了天宫一号外,按照规划,中国还将于2015年前完成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发射,建立空间实验室。

北京青年报 记者 樊宏伟 制图/潘璠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国际舆论对此高度关注,认为神十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正加速实现宏伟的太空计划,彰显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

为建立空间站奠定坚实基础

美国合众国际社网站报道说,神十飞船将在轨飞行15天,这将是中国飞船在太空轨道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发射也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10周年纪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宙飞船网站对神十发射做了重点报道。报道称,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的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英国广播公司11日直播了神十发射过程,称神十飞船飞行时间是中国10年间完成的5次载人航天飞行中最长的一次,也是中国建立空间站的新一步。

《韩民族报》认为,神十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向着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澳大利亚SBS电视台对神十成功发射作了详细报道,并邀请独立航天专家莫里斯·琼斯作了点评。琼斯说,神十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的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是民族的骄傲。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对神十成功发射进行报道时说,神十是中国发射的第五艘载人飞船,同时也是中国神舟飞船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神十将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俄罗斯媒体高度关注神十的发射,多家报纸和网站第一时间发布神十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称,这对中国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波兰国家通讯社在发自北京的消息中说,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十飞船于11日发射成功,在将是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中国飞船太空之旅中,中国宇航员和科学家将进行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科学实验,这将为中国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积累宝贵经验。

在悉尼的独立空间分析师莫里斯·琼斯对法新社表示:“中国可以进行如此漫长而复杂的航天飞行任务,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已经相当成熟。”“他们为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德新社报道称,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太空飞行将为中国向着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迈进一大步。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因为到那时,国际空间站将停止使用。


中国航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特聘研究员辻野照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十成功发射展现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实力,此次发射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积累航天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作为中国独立研发的项目,航天员王亚平即将开展的太空授课非常值得期待,这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太空的兴趣,让更多青少年萌发航天梦。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称,神十成功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神一到神九都是试验性飞行,而这次则是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这表明中国已基本掌握建立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同时,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现在,中国仅用10年时间,显示了中国航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法国《解放报》网站11日撰文说,神十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在空间事业上实力的上升。2012年,中国就已成为航天发射成功次数第二的国家,航天领域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日本《朝日新闻》详细介绍了神十将与天宫一号进行手动与自动对接、首次进行太空授课等细节。《日本经济新闻》称,这次发射将有助于为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独自的空间站储备技术。如果中国独自建设的空间站2020年左右能够替代届时将结束使命的国际空间站,那么国际宇宙开发形势将会发生改变。

美联社发自酒泉的报道认为,太空计划反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展示出中国跻身太空强国的雄心壮志,成为中国培养国家自豪感的巨大动力。


彰显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长

法新社11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神十载人航天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始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此次航天任务标志着中国正加速实现其宏伟的太空计划,彰显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力。

波兰主要电视台对神十飞船发射升空时的实况电视画面进行滚动播出,并评论说,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进步,将丰富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的经验。

南非新闻通讯社的文章称,神十载人飞船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其成功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也标志着中国不断提高的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以及综合国力。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11日评论认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连续成功发射宇宙飞船显示了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中国正坚定地向着航天强国的梦想迈进。

《韩国日报》文章称,神十的升天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潜,象征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正在向太空和深海延伸。

突尼斯航空大学教授阿贝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加速向科技强国迈进,飞船的成功发射验证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实力,展现出中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已经非常先进、经验已经十分成熟,证明中国在太空科学领域又前进了一大步。他强调,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成功必然会给世界带来积极的意义,会更好造福人类社会。

巴基斯坦事务网站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在过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航天成就,神十载人航天任务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是世界瞩目的大事,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刘歌、李博雅、张杰、白阳、倪涛、刘睿、崔悦、万宇、孙健、郑红、李景卫、刘军国、张梦旭、温宪、李增伟、杨迅、林雪丹)

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勉励大家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 为实现航天梦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19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体育馆,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今天,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高兴和激动。

习近平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志们为祖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习近平说,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马凯、许其亮、栗战书,中央军委委员张又侠参加接见。(新华网 记者霍小光)

中新社酒泉6月11日电 题:中国载人飞行满十年 神舟飞天创造“十全十美”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夏日戈壁,胡杨葱绿、弱水潺潺。

6月11日下午,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一百多米高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倚天而立。

船箭组合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以及金色的“神箭”、蓝色的“中国航天”等大字,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飞船舱内,“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整装待发,即将踏上为期15天的太空旅程。

49岁的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并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这次飞行后,曾执行“神六”任务的他将成为中国飞得最远、在太空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航天员;47岁的张晓光将配合指令长完成飞船驾驶、手控交会对接、飞船撤离等任务,并担任太空授课活动摄像师;33岁的“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乘组生活照料,还担任太空授课主讲人。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装测试厂房前空地上,从各地专程赶来观看发射的人群云集一起。朝着发射塔架的方向,现场采访的大批中外记者的照相机、摄像机架成蔚为壮观的一排排“长枪短炮”,聚焦“神十”点火升空。

“……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北京时间17时38分,载人航天发射场零号指挥员一声令下,伴随着大漠摇晃、戈壁震颤的巨大轰鸣声,托举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顺利点火腾空,刺向蓝天、飞赴天宫……


船箭起飞10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宣布: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将为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而距地300多公里、正在太空稳定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也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再次静静等候来自故乡的“神十”飞船和3名航天员客人。

这也是中国神舟飞船的第10次发射,同时距离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恰好10年。更巧合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载人飞行10年来,共有10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十’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我们有信心期待神十任务‘十全十美’!”

本次“神十”发射还恰逢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夕,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无疑是送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份节日礼物。

有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神舟飞天迄今所创造的“十全十美”,将为中国航天特别是载人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的目标还“路漫漫兮其修远兮”,需要全社会努力“上下而求索”。(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