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神舟十号飞船

前日下午,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记者发现,多家网店已开始公开出售各种比例、式样的神舟十号模型等产品,价格从数十元至五六百元不等。

获得生产、销售神十模型授权的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神舟航天文化公司)表示,正版模型尚未正式对外销售。

假货标“酒泉基地监制”

昨天,记者在百度的搜索栏中输入“神十对接模型”等字样,可见模型批发网、收藏网等多家网站都在出售有关“神十”的模型,网站写有模型的结构介绍、模型比例,有的还写有“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监制”等字样。

在淘宝上搜索,有200多个出售“神十模型”、“对接模型”的店铺,店铺列出所出售的模型比例在1:40至1:80不等,最便宜的模型是硬塑质地,售价49元,而金属质地的模型价格则为五六百元,“神十”宇航员的模型,身高7.5厘米,售价为4.8元。

某店铺客服人员表示,所售模型已开始销售,“保证正品、做工精细”。

正品模型接受预订

对接模型监制单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模型已授权神舟航天文化公司生产、销售。

神舟航天文化公司称,“神十”对接模型还未上市,仅接受预订。模型将在“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正式销售。

据了解,正品模型统一为1:43比例,材质为金属,售价990元,模型上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监制”字样,可在公司位于海淀区知春路的礼品实体店、或者中国航天商务网、淘宝“航天商城”店铺购买。(记者安颖)

为迎接神十的到来,已经在轨运行约600多天的天宫一号完成“体检”,以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三位新客人。

目前天宫一号准确运行在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上,包括对接机构、环境控制系统在内的全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和各类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对天宫一号进行轨道维持和飞行姿态转换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近一年来的常规动作。天宫一号在飞行过程中,慢慢地会偏离轨道,越飞越低,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科研人员就需要用天宫一号的发动机进行轨道维持,将其托举到原来的轨位。

目前,天宫一号内的空气成分、气压都和地面相同,温度、湿度、洁净度堪比宜居城市。(记者 韩娜)

神舟蛟龙助“中国梦”实现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11日报道】中国继续征服太空的旅程,开始了该国航天史上第五次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进入轨道之后,预计神舟十号飞船将与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航天员还将在天宫一号上进行实验。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是在去年6月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完成的。今天开始的这次任务将历时15天,其中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将运行12天。航天员还会让征服太空的任务更贴近民众,给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航天计划反映了中国几十年来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希望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世界大国的心愿。

【香港《成报》6月12日文章】 题:应用飞行重大突破建空间站神十奠基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将标志着我国载入航天第二步任务的第一阶段全线完美收官。中国在具备太空运输工具的核心技术后,将转入太空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阶段,为在2020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做好充足准备。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任务,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的技术,神舟九号突破并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目前,神舟十号飞船的任务不再是试验,而是将执行“太空班车”任务,为空间站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等。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这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又一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搭载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试验母船日前从江苏江阴起航,执行为期103天的科研任务,将搭载包括香港学者在内的科学家下潜,更可能实现再次天海对话。

去年6月,我国在一天之内诞生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今年6月又是同步进行新的挑战,这绝非偶然,其中不无决策层的特别用心。“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技术上拥有三个领先优势:一是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二是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语音、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三是装备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很大,保证水下作业时间。此次出海肩负重大科研任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直是中国人的两大夙愿。祝愿“神十”和“蛟龙”顺利完成艰巨任务,取得预期成果,助力实现“中国梦”。


或将改变太空开发格局

【日本新闻网6月11日报道】中国今天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消息引起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

《读卖新闻》报道指出,中国的宇宙开发不仅是为了扬国威,更重要的是对企图将空间技术转变为军事技术的美国的一种牵制。中国今年还计划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以获得月球降落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信息。这显示中国的宇宙开发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日本亚洲通讯社报道说,习近平时代将是中国宇宙事业发展的辉煌时代。

今后10年,中国不仅将最终建成自己的空间站,更重要的是,中国将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空间技术。美俄等国受经济问题影响,在宇宙开发投入上遇到困难,在此情况下,中国每年巨额的投入将保证其最终成为宇宙开发强国。

【《日本经济新闻》6月12日报道】美俄日与欧洲航天局成员国等16国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停止运行。如果中国的空间站取而代之,则太空开发的格局可能将发生变化。

中国开发太空的目的在于宣扬国威,以及将空间技术转为军用以牵制美国。中国将在年内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以获得月球降落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信息。

2012年底,中国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和导航服务。

泰国和巴基斯坦等5国决定采用这一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不断拓宽应用范围。

日美等国正防范中国将太空技术转用于军事。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成功发射高空探空火箭,之后不久美国国防当局人士指责“中国在为开发反卫星武器(ASAT)进行试验”。

【埃菲社北京6月11日电】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该国第一个永久性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停止使用,因此几年后中国将是唯一拥有永久性空间站的国家。

中国10年前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向太空输送航天员的国家。尽管与华盛顿和莫斯科相比,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数十年,但发展极为迅速。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1日报道】北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并把人送上月球。国际空间站预定于2020年停止使用。这将使中国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这种存在的国家。国际空间站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航天局成员国等多国联合参与的一个项目,中国并不是其中一分子,主要是因为遭到美国的反对。


美热议是否与中国合作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11日报道】随着中国太空计划迅速发展,很多人在讨论,美国是否应该考虑在太空科学和探索任务上与中国进行史无前例的合作。

在华盛顿,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很多人担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的太空计划最终可能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

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力中心的杜志豪说,美国航天局(NASA)可能不愿与中国分享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以帮助中国缩小与美俄的差距。

杜志豪说,美国如果愿意合作,将可能大大加快中国的技术发展,助其弥补几十年的技术差距,这也许就是美中很难在这一领域进行谈判的原因。但也有一些人认为美中太空合作有好处。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一定程度的接触”对美中两国都有利。

尽管美国不太可能同意与中国进行大规模合作,例如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但有人认为,一些有限的合作计划,例如太空垃圾清理,将是不错的开端。

太空题材作家麦克·沃尔说,中美太空合作的空间是无限的。他说,宇宙浩瀚无边,探索成本很高,“如果我们要探索宇宙,仅凭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做到的”。

【美国探索新闻网站6月11日报道】美国国会禁止美国航天局(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协作和合作。共和党众议员弗兰克·沃尔夫一直带头指控NASA向中国转让技术。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的专家格雷戈里·库拉茨基说:“我理解沃尔夫的担忧,但我认为他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库拉茨基说:“禁止NASA与潜在的中国同行进行接触,只会让中国航天界民族主义情绪更强的一些人拥有更大的权力,同时极大地削弱中国航天界持国际立场的群体的声音。”

【美国《一周》周刊网站6月11日文章】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莉萨·格罗斯曼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太空计划,从其不断增长的太空预算中可见一斑,而美国航天局的载人航天计划却由于预算限制和政治上的心血来潮而苦苦挣扎。

渐渐地,与中国的太空竞赛将是几乎没有其他人参加的比赛。

【英国《卫报》网站6月11日报道】一些人不明白,在国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食品安全、污染等——需要处理之际,中国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探索太空?

神舟十号航天任务又一次展示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太空实力,而且在神舟十号发射之际,美国的载人航天却因为预算限制和发展重点的转移而受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神舟十号飞船在11号傍晚成功发射,已经在太空遨游了近40小时了。而620多天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早已做好准备,等候今天中午与神舟十号飞船的相会。此时此刻,神舟十号正以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正常飞行。理论上,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神舟十号飞船16次。

有媒体报道说,从今天开始,神州十号飞船将在夜间从北京等地区过境,我们用肉眼就能观测到神十飞船。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昨天深夜,中央台记者独家对话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神舟十号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昨天中午1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传来了来自太空的端午节祝福。这恐怕是我们这个端午节,收到的最遥远的问候了。

航天员从太空送来祝福,而身在地球的许多人也想亲眼目睹飞船遨游的风姿。昨天,有多家媒体报道,“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于夜间在北京等地过境,肉眼就能看到飞船轨迹。”这让许多航天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兴奋不已。

每秒7900米、每1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圈,这就是神舟十号飞船的速度。在太空的15天里,理论上,我们每天能见到神十16次。不过,昨晚,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一周内,肉眼观测到神十,恐怕很难:

朱进:从现在就是12号它的跟数看,对北京来讲,那么在未来的一个星期里都不可能看到,神舟十号现在全都是白天从北京的上空经过,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它的。除非有很专业的设备的话,利用它的凌日,凌日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关注的这个天体,它在我们观测者和太阳之间经过。这是有可能用相机拍下来。

朱进说,不止北京,全国其它地方也很难用肉眼见到神十的真容:

朱进:对国内来讲,因为我没所有的都看,但是现在看上去就是,至少对国内大部分地区,这种情况(肉眼观测不到)都是类似的。就是跟它现在的轨道有关系。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专业天文网站已公布“神十”过境北京上空的时间表。预计此次过境将从明晚7时02分13秒开始,从东北偏北方向“进入”,43秒后到达地平12度的最高点,并在东北方向“消失”在地球阴影中。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在朱进看来,回答是肯定的。但有个前提,神十在今天的飞行中,不改变轨道:

朱进:它基于现在这个轨道,给出来的预报还是非常准确的,但是飞行器有时候会由于各种原因改变轨道,现在因为神十马上要跟天宫一号对接,在对接之前,轨道可能还会有一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它一变轨,预报就不准了。

这样的说法,恐怕会让一些太空摄影爱好者失望。不过,朱进说,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拍摄时机,或许就在神十即将返回地球之前:

朱进:因为你得知道它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方才有可能拍到它,如果像现在这种情况,可能要到快回来之前,也许才有机会。然后还要考虑晴天、没有遮挡等等。

当然,除了考虑天气因素之外,拍摄神十这样的人造天体,还有一些专业的技巧。对于摄影爱好者,朱进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朱进:如果你要拍这种移动的天体的话,曝光时间不能太长,不能让它拍出来拖线,拖线以后,拍出来就会显得很暗。因为它是夜间的观测,本身就是需要光圈大,反光度要高,我们现在一般都是推荐那种固定摄影,然后连拍,之后再用软件来给它叠加。

作为骨灰级的太空摄影爱好者,朱进曾多次拍摄到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影像。他用“梦幻”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画面。

朱进:发射段如果是晚上,那拍出来会非常漂亮,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形状,像一个弓形一样的东西在飞,在发动机关机之前。其它的时候一般的过境,就是一个亮点,在星空背景当中的一条直线,也有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们去居庸关拍,拍出来就是它在长城上面。实际上这种拍摄还是挺有意思的。(中国广播网 记者穆亮龙 肖源)

晨报讯(记者韩娜)为迎接神十的到来,已经在轨运行约600多天的天宫一号完成“体检”,以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三位新客人。

目前天宫一号准确运行在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上,包括对接机构、环境控制系统在内的全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和各类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对天宫一号进行轨道维持和飞行姿态转换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近一年来的常规动作。天宫一号在飞行过程中,慢慢地会偏离轨道,越飞越低,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科研人员就需要用天宫一号的发动机进行轨道维持,将其托举到原来的轨位。

目前,天宫一号内的空气成分、气压都和地面相同,温度、湿度、洁净度堪比宜居城市。北京晨报

晨报讯(记者韩娜)昨天有媒体称,神舟十号将在今晚过境北京并且肉眼可见。对此,北京市天文馆馆长朱进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未接受过该媒体采访。至于“神十过境”,朱进指出,按照现在的轨道数据,神十夜晚根本不会过境北京,更别提“肉眼可见”了。确切说,神十这次轨迹有点“怪”,是在白天过境北京区域,地点也是在距离北京市周边不远的地方,爱好者由此可以观测到神十凌日现象,但不可能靠肉眼,必须借助专业设备。

昨天有媒体称,神舟十号飞船昨天升空后,很多人想拍摄它划过夜空的美景。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专业天文网站已公布神十过境北京上空的时间表,市民可按图观测。这次过境将从6月13日晚7时02分13秒开始,神十从东北偏北方向“进入”夜空,43秒后到达地平12度的最高点,并在东北方向“消失”在地球阴影中。该报道还公布的可查信息的天文网站www.heavens—above.com、www.calsky.com。

然而,对于言之凿凿的消息,朱进昨天明确对北京晨报表示,他并未接受过类似的采访,而文中的内容也并不属实。

朱进表示,根据目前的轨道计算,至少在一个星期内,北京的公众是不可能在夜晚观测看见神十过境的。即便未来几天神十变轨,如果变轨不大的话,也没有神十过境的机会,只有在神十变轨比较大的情况下,市民才有在夜间观测神十的可能。朱进同时强调,按照常理,神十即使变轨,也应该是变到和天宫一号一致的轨道上,可天宫一号现在同样不过境北京。

不过,虽然天文爱好者夜间没机会看神十,白天却可以借助设备寻找神十。朱进指出,如果轨道不变,神舟十号每天都会有一次凌日现象,过境地点在距离北京周边不远的地方,但需要借助专业望远镜观察,继而拍下照片,普通市民肉眼无法观看。

对于有关报道中提及的两个英文网站,朱进说,虽然报道不实,但报道中提到的网站确实是专业的天文网站,对于看不懂天文英文术语的公众,则可关注北京天文馆网站、微博或者朱进个人微博,北京天文馆的专家们正在密切关注,有更新消息会及时预报发布。

朱进的微博

【说明】好几位媒体的朋友和单位的同事问我明天晚上神舟十号过境的事儿,我研究了一下出处,应该是报社记者朋友在引用我有关预报过境网站的言论之后,自己从网站算的。我肯定没说过明天神舟十号过境的事儿。按目前的预报(可能会有变化),未来十天之内神十的过境都是白天。北京晨报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此前透露,神十将在发射后两天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她表示,我们注意到俄实施了三次快速交会对接,但是快速对接对追踪飞行器的测控系统和航天员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发射窗口的选择开了很多约束条件。后续我们将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需要,开展快速对接技术的研究应用。

迎接

天宫一号进入近圆对接轨道

2011年9月天宫一号发射入轨以来,已在轨运行约620天,先后与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船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目前已进入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交会对接设备、环境控制功能正常,推进剂充足,消耗性资源满足后续任务要求,各项指标均满足航天员进驻条件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要求。天宫一号静候神舟十号的到来。

任务

神十航天员将给天宫一号换地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绍,神舟十号飞船计划在轨飞行15天,将进一步考核验证人在太空的生存能力,以及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同时还将开展空间站建造相关实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安排天宫一号地板更换、密封圈更换等在轨维修操作,还将视情况开展飞船绕飞试验,这些都是在为空间站建造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经过为天宫一号更换地板和一些限位装置,可以使航天员的天宫生活更加方便。

告别

天宫一号将陨落在指定海域

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是两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阶段,经过航天员驻留特别是在有氧环境下密闭了近一年,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给舱内环境带来一些变化。为了保证天宫一号在寿命期内完成工作,在研制时就已经考虑了相应的冗余设计和产品的寿命试验,通过近两年来的密切在轨监视和科学维护管理,目前天宫一号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同时对微生物的控制、对有害气体的控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对于天宫一号,我国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本身也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在指定海域。


生活

天宫里可上网刷微博听音乐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度9米多,最大直径3.35米,发射质量约8.5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要分为两个舱室,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前段框装有对接装置,用于和神舟载人飞船进行对接。实验舱分为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其中前两部分为密封加压环境,可支持3名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验舱后锥段和资源舱是非密封环境,实验舱后锥段安装了再生式生命保证系统,资源舱安装各种设备如电力系统、太阳翼和发动机,为航天器提供在轨飞行和空间应用实验支持。

在天宫一号里,航天员生活的实验舱也是飞行器运行的核心舱,里面有很多电子设备。对此,设计师采取了“藏”的策略,把航天员用不着的东西都装修在里面。暴露在外面的设备都采用了圆角的设计,可避免航天员与设备之间的碰撞,保证了安全。在天宫一号内,每个区域旁边都设有数量不等的手脚限位器,总数达到30余个长约20厘米、采用锦丝带材质的手脚限位器被巧妙地安放在舱壁四周。这种“小身材”装置却有着大功效,它是保证航天员在失重飘移状态下,便于手脚着力的唯一“法宝”,也是舱内数量最多的一种设备。

长期太空飞行,娱乐活动对于保证航天员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为保证航天员的娱乐,天宫一号组合体里还专门给航天员提供了用来娱乐的笔记本电脑,航天员在工作之余、在睡觉之前,可以用笔记本电脑来上上网、发发微博、看看大片,播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或者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

实验

在轨科学实验获得宝贵数据

天宫一号作为载人航天空间应用实验平台,自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后,即转入长期在轨运行。其间,天宫一号按计划完成了在轨维持、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巡检和定期状态评估等工作,共进行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三个方面的科学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油气、矿产、海洋、城市热岛、大气环境探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制图/王慧


天宫系列

天宫二号:原为备份 改成执行任务

天宫二号原本是天宫一号的备份,直径3.5米,质量约8.5吨。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之后,天宫二号的备份任务不再需要,任务调整为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装,执行空间实验室任务,这样可以节省一艘飞行器。

与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针对新的任务进行的技术上的适应性改造包括布局和功能上的一些改造。在出舱和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之后,对补加和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的攻关将被提上日程。我国将给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的补加,为此天宫二号将增加以前没有过的推进剂补加系统。推进剂补加的作用就像飞机空中加油一样,使用货运飞船把推进剂运上太空,然后通过一套自动系统,把推进剂从货运飞船输送到天宫二号。

天宫三号:将与货运飞船对接

天宫三号以天宫一号为平台改进而来,体积重量比天宫二号更大更重,直径5米,估计在13吨左右,上行运货能力不大于5.5吨,货运能力两倍于俄罗斯现有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但略小于日本的HTV和欧洲的ATV飞船。

天宫三号必须使用新型火箭发射。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天宫三号很可能具备两个对接装置,它在轨飞行期间总计与两艘载人神舟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对接。货运飞船将输送补给,并为天宫三号提升轨道。

根据规划,2015年前,我国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本报综合报道


2011年11月3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

对接

2011年11月15日

神舟八号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

2012年6月18日中午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内部

2012年6月24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中国首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2013年6月

神舟十号将围绕天宫一号进行绕飞,完成交会对接收官之战

北京青年报

  3名航天员在神十飞船返回舱内吃粽子。央视截图

昨天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正驾乘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3名航天员,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他们从太空向全国人民发来祝福,王亚平在太空舱内“表演”了吃粽子,网友大赞“萌翻了”。

神十发射后,整流罩和逃逸塔残骸分别坠落于陕西和内蒙古。

京华时报讯昨天中午,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内的情景。“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神舟十号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13时,3名航天员共同举起一块写着“端午节快乐”的字板,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问候。

指令长聂海胜说:“飞船入轨后,状态一切正常,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感谢大家的关心。”

航天员张晓光说:“我们的太空生活刚刚开始,目前感觉良好,请大家放心!”

航天员王亚平说:“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航天科研人员致敬,你们辛苦啦!”

3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致意。随后,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品尝科研人员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节日美食——豆沙粽。和地面不同,太空粽子是扁平形状,目的是方便贮存和加热。为了让航天员找到在家过节的感觉,细心的科研人员还专门为每颗太空粽子包上了一层嫩绿的粽叶。

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二次在太空度过端午节,也是首次在神舟飞船上品尝美味的太空香粽。王亚平在吃粽子时,还在镜头前向大家“演示”粽子叶失重后来回“跑”的场面,而她也追着粽叶不让跑远了,张晓光则用视频将这段有趣的吃粽子经历记录了下来。

昨天,网友看到王亚平等3名航天员吃粽子的画面后,大赞“萌翻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追踪残骸

逃逸塔残骸现身内蒙古沙漠

记者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获悉,11日晚21时30分,该盟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神舟十号”飞船逃逸塔残骸。

消息称,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照飞船发射推进计划,飞船发射不久后,飞船逃逸塔将脱离运载火箭坠落地面。

据了解,为保证此次搜寻任务圆满完成,派出所提前疏散了逃逸塔预定坠落地点附近45户88名群众。

吉日耐木称,“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几分钟之后,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北边缘方向,联合搜寻小组听到一声巨响。11日21时30分,搜寻小组最先赶到了逃逸塔残骸坠落地点,发现逃逸塔坠落时在沙面上砸下一个直径约3米、深1米多的大坑,周围不少沙灌植物被坠落下的残骸烧毁。

当地边防官兵在现场进行了安全守护,所有的逃逸塔残骸部件将交付相关部门处理。

黑匣子上写“交政府有奖励”

昨天下午,神舟十号飞船发射16分钟后,整流罩坠落榆林。19时00分,残骸搜索组在金鸡滩镇白舍牛滩一片空地上发现了首片整流罩残骸,宽6米,长约12米。安装在整流罩中的“黑匣子”(航空飞行记录器)也被找回,并在第一时间被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取走,而其余的残骸还在搜索中。

据西部网报道,榆林消防、公安、武警等近500多人参与现场处置工作,设搜寻点8个。神十飞船上升阶段经过榆林市上空,其整流罩将坠落涉及榆阳区小壕兔、金鸡滩等7个乡镇,和神木县3个乡镇。其中,涉及榆阳区6.49万人。为了保证落区内人员和财产安全,当日下午,除安排值班人员外,榆阳区涉及群众全部撤离,落区内的所有企业也已经停产。

因为坠落时与空气摩擦,一些残骸的外部已经被烧得焦黑,还有的部件在空中已经解体。但“黑匣子”完好无损,上面写有“军用品交政府有奖励”,随后,“黑匣子”被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取走。也许是看到了“黑匣子”上的内容,在赶来的政府领导出现后,就有围观的群众对赶来的政府领导问“我们发现的,算不算交给政府了,有奖励没?”引起大家的一片笑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释疑

患空间运动病比例超50%

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球差异巨大,对人会有怎样的影响,生病了怎么办?

据了解,航天员刚上天的时候容易患“空间运动病”,会造成呕吐,不能工作。如果恰好是进行操作的航天员出现问题,就会出大麻烦。

“空间运动病患病比例超过50%。”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崇峰说,发病原因是在失重的情况下,人对重力的感觉没有了,对前后方向容易迷失。

根据经验,对抗办法主要有:训练和吃药。“在美国,主要靠吃药。而我们一般是两者都用。”张崇峰介绍。

失重防护措施保航天员健康

如何对抗失重防护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保护航天员的健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为了保护航天员的健康,一是采取了新的医学监测和保障措施,确保对航天员健康状况的及时监测和对空间运动病等的有效预防。

二是采取了失重防护的相关措施。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均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对抗这种影响,在飞行中新增了自行车功量计、企鹅服、套带等对抗防护和锻炼措施,来维持航天员心血管和肌肉功能,确保航天员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

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国日报》中新社

  右图:神十所携带的豆沙粽包装袋。视频截图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向太空。也是从那一年起,我国航天员食品的探索之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经梳理发现,从“神五”到“神十”,除了“神八”没有载人升天外,其余5次太空旅程中,航天员的食谱质量均有提高,从最初的点心等速食食品,到如今针对航天员口味进行的个性化定制,这期间经历了近10年。

点心和咖啡

◎食品数量:二三十种◎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

杨利伟是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所以他携带的食品值得探索。据了解,他当时只带了一些速食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

在太空的20多个小时里,杨利伟主要食用了点心和咖啡。这些点心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在舱内飘浮,且食用时不需要餐具。

有报道称,该点心包含了约20余种原材料,制作工艺较复杂。

可吃热饭菜

◎食品数量:四五十种◎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

相比神五时的航天食品,神六的航天员要幸运一些,因为他们可以吃到热的饭菜,食品种类也增加到四五十种。

仅仅是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饭、八宝饭、咖喱饭、糯米饭四个品种,每天可以换着食用,饭后还有冻干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调味酱有特制的辣、酸、甜3种。

神六航天员饮用水则是从地下1700多米抽上来的地下水,然后再用银离子进行消毒,最后罐装。有报道称,神六飞船上罐头、复水菜、冻干水果、糕点、主食、饮品等等应有尽有,就连宫保鸡丁、牛肉丸、红烧肉等均带到了神六飞船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上图:杨利伟在用餐。

据喜好调味

◎食品数量:近八十种◎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

神七的食品跟神六比没有太多变化,只是种类大幅度从40多种增加至近80种。此外,航天员在用餐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酸、辣、咸等口味的调味品。

据了解,航天员在太空吃饭的方式和地面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食品都是软包装的,米饭和菜可以连包装放到加热器中进行加热,然后用勺子和叉子把食物取出来放到餐盘中吃。但需格外小心,如果食物取太多或者航天员用餐力度过大,米饭和炒菜就可能会飘走。

四天不重样

◎食品数量:至少八十种◎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

在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余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这些食品主要包括主食、配菜、调味品、饮料等几大类。

神九航天员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炒米饭。除了主食,黑椒牛柳、雪菜肉丝这些平时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炒菜在太空也能吃到。此外,还有酱萝卜等小菜,搭配颇为精心。

据了解,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味觉暂时退化的情况,为了避免口味变化,神九食品包中还备有各种调味品,如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等。

为了防止航天员感觉饮食单一,食谱周期为四天。也就是说,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四天内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下图:聂海胜在喝水。

个性化定制

◎食品数量:暂未公布◎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

神十航天员食品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根据航天员的口味进行个性化定制,在神九的基础上,增加了豆沙粽、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等。

据了解,单从酱料一类看,神十的酱料比神九多一款,神九带上天的酱料有海鲜酱、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番茄酱和泰式甜味酱。而神十的酱料是根据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的口味定制的,通过改进工艺提高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在包装上,去年的酱料类似方便面的包装,每一袋为一次性使用;今年的包装更为人性化,类似牙膏状,拧盖挤出酱料即可,不会喷撒,便于保存。

本版制图均为示意图

□他山之石

美宇航员上太空在超市挑选食品

俄罗斯供应的食物很多是罐装的,有加了蔬菜的羔羊肉、掺有大麦的牛肉、鲟鱼和鸡肉饭。还有很多其他的脱水食物,像蔬菜、意大利通心面、西红柿、油炸米饭、小虾等等。航天员所要做的就是往袋中加水,等上几分钟,再将勺子插进袋子里吃这些食物。

在脱水食品复水时,要确信这些汤料和水已经完全融合,需要将包装袋前后晃动,或抓住包装袋,上下拍打,利用离心力将水挤到袋子中。当大家看到一名宇航员抓住一个食品袋并且上下挥舞,这不是他为午餐而兴奋,只是为了将食物和水混在一起。

大多数美国太空食品是装在密封袋中的,它们与罐装食品很像,但却不是罐头,另外还有装在密封袋中的坚果、干果、面包等等。

美籍华人宇航员爱德华·卢杰上太空前挑选了一些在超市买到的、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中国食品(像一种放入甜豆酱的糯米饭)、夏威夷牛肉干、罐装法国食物(豆焖肉鸭、加沙司的牛肉)和一些袋装即食糯米饭。

韩国首名宇航员李素妍2008年带上空间站的韩式太空餐包括泡菜、速冻米饭、大酱汤和辣椒酱等。此外,还有用各种粮食混合制成的“甜点”以及绿茶、红参茶等。京华时报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预计未来两年,我国将先后发射天宫二号和货运飞船,位于海南的第四个发射场也将崭新启用,担纲重任。

天宫二号可在空中“加油”

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今年两会时透露,神舟十号任务之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再发射货运飞船,二者发射或间隔半年。

周建平介绍,天宫二号原本是天宫一号的备份,在天宫一号已完成交会对接试验使命的情况下无需再做备份,就以此为基础研制了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这样就省下了一个飞行器,节省了不少研发成本。

作为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除做小型空间实验室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今后空间站上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天宫二号将增加以前没有的推进剂补加系统,可用货运飞船把燃料输送到“天宫二号”上,就如同“飞机空中加油一样”。这就涉及到补加技术,未来空间站将长期驻留太空,给其“加油”无疑是一项关键技术,除补加推进剂外,航天员待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所需的水、食物等也需补加,这些物品将由专门的货运飞船来运输。

航天员所需将“自给自足”

除推进剂补加技术外,空间实验室阶段还需验证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当前航天员在天上所消耗的物质,大都由地面携带上去,一旦用尽,航天员就必须返回。今后情况或将完全不同,通过建立一个再生式生保系统,航天员在太空中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均能在系统内部再生利用,实现“自给自足”。

有统计显示,太空中的航天员一人一天平均需要2.5千克水、0.83千克氧气和1.8千克食物,为保持空气的清洁,还需消耗1.8千克氢氧化锂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而1千克物质从地面发射到近地轨道的空间站约需2万美元。

长期的太空飞行和空间驻留,需要消耗巨大物资,难以实现完全由地面运送,成本也相当高。因此再生生保技术是实现中长期载人飞行最核心和关键的技术之一。通过生命保障系统,可在航天器狭小的密闭空间里创造一个与地表接近的生活环境,为航天员提供水、氧气、食物等必需品及其他生命保障,并在失重条件下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有效工作和生命安全。


货运飞船一次“送货”约6吨

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周建平介绍,中国的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专家庞之浩此前接受采访时曾介绍,虽然我国也可由载人飞船改装货运飞船,这样看起来也比较省事儿,但货物运载量就会比较小。因此我国的货运飞船是新研制的一个航天器,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的3倍。庞之浩还表示,在天宫一号基础上研制货运飞船,无疑可运送较多货物、增加活动空间、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和技术攻关难度。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查学雷去年曾在讲座中介绍,货运飞船的作用是为未来空间站补给燃料、食物等物品,提供能源动力及后勤保障。据介绍,新研制的货运飞船全长超9米,最大直径约3.35米,重量约13吨,载重量在6吨左右。

货运飞船海南发射

周建平此前透露,海南航天发射场将在今后两年左右启用,具备发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包括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能力。这将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也是唯一一个临海的发射场。

发射场建在海边有不少好处,一是火箭的航区和残骸落区将在海上,不会对陆地人员和建筑造成威胁;二是大型的箭体可通过海运解决运输问题,不再为塞不进火车、飞机而发愁;三是纬度低,能充分借助地球的自转速度,提高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载能力。

周建平介绍,在空间实验室阶段,海南发射场将用以发射货运飞船,在空间站阶段则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包括核心舱、实验舱等。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货运飞船将在海南首飞。

综合京华时报记者商西

人民网、科学网报道

中新网亚丁湾6月12日电 (董伟 李丁)当地时间6月11日中午,刚刚结束第587批中外船舶护航任务的“哈尔滨”舰,组织官兵在士兵餐厅收看“神十”发射实况。

“现在我宣布,神州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话音未落,第十四批护航编队“哈尔滨”舰士兵餐厅内早已是国旗飘扬、欢声雷动。

官兵们热烈地讨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看到‘神十’发射成功,感觉很兴奋、很自豪。作为一名护航女兵,在佩服王亚平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完成护航任务的信念。”女兵郜洁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显得异常兴奋。

士官朱丰勇说:“作为一名机电兵,感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后续的护航任务中,一定认真值班,加强检查,为舰艇提供最完美的动力保障。”

第一次参加护航任务的战士常冰川表示:“我们在护航行动中,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确保两个百分之百安全。”

舰政委雷波告诉记者:“我们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途中,组织官兵收看‘神十’发射实况,目的就是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祖国国防科技的日益强大,进一步增强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官兵自觉把强国梦、强军梦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每一次的护航行动中,从而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干劲,圆满完成好后续护航任务。”

(原标题:第十四批护航编队官兵亚丁湾庆神十发射成功)

中新社阿拉善6月12日电 (李爱平)记者12日晚间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宣传部获悉,11日晚21时30分,该盟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神舟十号”飞船逃逸塔残骸。

消息称,11日下午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照飞船发射推进计划,飞船发射不久后,飞船逃逸塔将脱离运载火箭坠落地面。

据参加逃逸塔搜寻任务的内蒙古阿拉善盟边防支队塔木素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吉日耐木介绍,为保证此次搜寻任务圆满完成,派出所提前疏散了逃逸塔预定坠落地点附近45户88名群众。

吉日耐木称,“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几分钟之后,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北边缘方向,联合搜寻小组听到一声巨响。11日21时30分,搜寻小组最先赶到了逃逸塔残骸坠落地点,发现逃逸塔坠落时在沙面上砸下一个直径约3米,深1米多的大坑,周围不少沙灌植物被坠落下的残骸烧毁。

当地边防官兵在现场进行了安全守护,所有的逃逸塔残骸部件将交付相关部门处理。

逃逸塔是飞船宇航员逃生的重要部分,位于火箭最顶尖,塔高8米,从远处看好似火箭上的避雷针,挂在载有宇航员的舱上。被誉为保障航天员安全的“生命之塔”。

6月12日下午,三位航天员端坐于“神十”返回舱内。经过与地面测控人员沟通后,聂海胜发出祝福: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们神十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电视截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12日下午,三位航天员端坐于“神十”返回舱内。经过与地面测控人员沟通后,聂海胜发出祝福: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们神十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电视截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12日下午,三位航天员端坐于“神十”返回舱内。经过与地面测控人员沟通后,聂海胜发出祝福: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们神十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电视截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月12日下午,三位航天员端坐于“神十”返回舱内。经过与地面测控人员沟通后,聂海胜发出祝福: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们神十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电视截图

“神十”航天员从太空送来端午祝福

“神十”逃逸塔残骸已找到现场已被安全保护(图)

  逃逸塔顶部( 记者 廉军摄) 

“神十”载人飞船逃逸塔残骸目前已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塔木素区域找到,没有给地面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场已被安全保护,并准备移交相关部门。

昨天联合上午搜寻组分成多个小组事先赶到预定区域开始工作。下午5时38分“神十”成功发射升空,120秒后逃逸塔成功与火箭分离。搜寻组发动当地牧民共同开展搜寻工作。逃逸塔坠落地面后,搜寻人员在距离塔木素150公里处发现了残骸,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到有关部门,并保护现场待命将残骸运送回酒泉发射中心。

逃逸塔是飞船宇航员逃生的重要部分,位于火箭最顶尖,塔高8米,从远处看好似火箭上的避雷针,挂在载有宇航员的舱上。被誉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的“生命之塔”。它负责在火箭发射前900秒到发射后120秒出现意外时,逃逸系统的主发动机点火,产生高达70余吨的推力,可确保箭船分离,在3秒钟内帮助把航天员带到安全地带。火箭发射成功后,它完成自己的使命,自动坠落。它是飞船成功发射后第一个从火箭上脱离的装置。由于我国神一到了神十都是100%发射成功,所以逃逸塔还从未真正发挥作用。

公安边防内蒙古阿拉善盟支队和右旗政府和武装部等负责此次逃逸塔残骸的搜寻任务。昨天由逃逸塔搜寻联合小组出发赶到残骸的预定坠落区域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在此之前,边防支队塔木素边防派出所已经对残骸预定坠落区域的牧民进行了疏散。(记者 廉军)

从1992年中国航天“921计划”开始至“神十”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已经整整20岁了。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看来,20年来,中国的载人航天打破了国际航天格局,留下了一些独特的东西,并培养了一批“连国外都非常羡慕”的年轻人航天队伍。

国际格局:两强已变为三强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载人航天战线的第一大任务,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神十任务情况介绍会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掷地有声。这一刻,距中国提出航天“921计划”刚好20周年。

焦维新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载人航天打破了国际航天格局,原来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继承了其航天力量)独立自主的开展载人航天事业,现在,中国也基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世界航天格局由两强变为三强。“神舟飞船、天宫一号,已经是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崛起的象征,在国际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进步:核心系统已完备

载人航天与发射卫星大不相同。焦维新打了个比方:两个飞船对接,后面飞船的速度要大于前面的飞船,但不能超过每秒20厘米。对接时,每个飞船都在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飞行,且都远在地面数百公里外,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求两个飞船的高度差仅为十几厘米,如果没有精密的测控和操纵,谈不上飞船的空间对接。

焦维新认为,经过20年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立并完善了航天基础设施,为航天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载人航天的核心系统——如运载火箭、飞船、发射场、回收场、测控等都已经非常完备,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自主创新:有借鉴也有独创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徐克俊表示,中国的航天发射场系统有借鉴,但很多都有创新。

美国的垂直厂房约160米高,在丘陵地带转运时,用履带车转场,而且还“背着塔架走”。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徐克俊设计出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转运、用计算机远程联网控制的“三垂一远”模式:火箭与飞船在技术区检查后,直接垂直转运到发射区待发射,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省了成本,还增强了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特色”。

正如焦维新所说,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虽然中国载人航天起步比其他航天强国晚,但走的是自己的路,不是盲目模仿,很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比如我们的飞船起点高,一开始就搞三舱式的结构。”焦维新称,另外,中国的飞船对接机械装置,激光雷达,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应当说,在第二阶段中国已解决了太空行走这一关键问题,特别是空间对接——自动对接和手动对接——都完成得干净利落。

人才培养:队伍年轻有朝气

20年来,“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航天人队伍,这是非常重要的。”焦维新称,这一点,连国外航天界都非常羡慕,这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焦维新认为,国家独立自主地培养了这批人,现在这批人又在航天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目前很多年轻人都能挑起大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高校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以前我们都是空谈,现在不是空谈了。”(羊城晚报特派 记者 温建敏 董柳 发自酒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