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神舟十号飞船

神十将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应用新纪元

从神一到神十,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

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去年6月16日神舟九号的安全升空,再到即将到来的神舟十号飞天旅程;从无人到有人,从单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从环游太空到出舱行走……短短十几年间,神舟系列飞船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循着历史的足迹向前追溯:1992年9月21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而即将进行的神十发射,既是交会对接的尾声,也是载人航天应用的开端。

神舟一号:样品

神一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时30分在酒泉发射升空。在没有得到实际验证前,中国航天人给这艘自己建造的飞船定位为“样品”。不过,神舟一号成功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也宣告了中国载人航天时代的到来。

神舟二号:成型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酒泉成功发射。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除了没有载人,神舟二号的结构、技术性能和要求,都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它也被中国航天人称之为“正样”。神舟二号还承担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诸多实验任务。


神舟三号:“载人”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升空,这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神舟三号搭载的人不是真人,而是可以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的形体假人。在火箭发射和飞船入轨后,模拟人传输回来的各项指标,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

神舟四号:低温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在零下29摄氏度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四号经受住低温的考验,并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神舟四号飞船的系统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已经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并成功解决了在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太空辐射等问题。

神舟五号:圆梦

2003年10月16日7时左右,当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返回舱探出头来,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时,寒风凛冽的内蒙古草原,一下子沸腾起来。这一刻,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圆满实现,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俄)、美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筋斗

2005年10月12日9时在酒泉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那一次,航天员费俊龙在太空中用大概3分钟,连翻了4个筋斗;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费俊龙的一个筋斗“翻”了大约351公里。


神舟七号:出舱

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发射升空。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航天员翟志刚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持续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天吻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九号:人控对接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再访天宫一号,并与之实现了人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人已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技术,中国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即将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其肩负的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根据初步计划,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综合报道北京晚报记者蔡文清)中国新闻网

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在出征仪式前挥手。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习近平为航天员壮行 2013-06-11 16:58

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壮行。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历次发射任务中我们总能注意到任务中一个特殊的角色——零号指挥员,在发射的最后阶段,将会由他担任发射场系统的现场总指挥,收集来自各个分系统的信息,并及时作出指令。

神舟十号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叫周晓明,这是他首次在神舟飞船发射任务中担任零号指挥员。外人来看,他的工作似乎是很普通,只要按程序下指令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并没那么简单。作为发射场系统的现场总指挥,周晓明必须熟悉各个分系统所有的技术状态,不管哪个环节出现异常,他都要迅速发现问题、迅速判明原因、迅速正确处理。火箭发射前关键时刻,成败往往就在他的一念之间。而在发射阶段,周晓明每下一个指令之前,都要收集来自各个分系统的信息和汇报,可以算是一个信息中枢的作用。在采访中,周晓明显得自信和严谨。记者问他紧张吗,他想都没想直接说:不紧张。

周晓明:技术层面的所有任务,前期准备工作我都已经成竹在胸,而且各系统的预案也都是我组织审核,各种规程都是我审核批准的。所以前后我们都是用过细甚至超细的工作保证圆满成功,没有什么紧张。

周晓明说,从系统操作手干起的他,已经对每个系统状态都很清楚,不同时段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在干什么也都很清楚,这样心里才有底,才能沉着指挥和应对各种情况。

周晓明:我们过细的工作是保证圆满成功,但是也做了很多预案,所以真要出现异常情况,我们也会处置得当,工作有序。

说到这次担任零号指挥员的感受,周晓明说,最大强烈的感觉就是很光荣。

周晓明:尤其到了30分钟以后,全区各方,包括北京、渭南、青岛都听我的口令,感觉很光荣,责任大。当然,通过前期的工作,我们也很有信心,就想着,战之必胜。 (记者潘毅)中国广播网

疑问一

执行此次任务的目的是什么?

据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此次任务有四个主要目的:一是发射神舟十号飞船,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二是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和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航天器在轨维修等试验,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四是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疑问二

三名航天员如何分工?

此次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组成。据武平介绍,聂海胜经验丰富,张晓光是我国选拔培养的第一批航天员,王亚平是我国选拔培养的第一批两名女航天员中的一员。神舟十号任务中仍然延续神舟九号任务中采用的新老搭配、男女组合的形式,以便充分发挥乘组中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此次任务中,2名男航天员仍然互为备份,他们均具有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女航天员在神十任务中增加了太空授课任务,而且由女航天员担任主讲,女航天员在这次任务中也具备手控交会对接能力。此外,这次神舟十号在轨飞行时间更长,他们将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疑问三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与以往的航天飞行有何不同?

武平介绍,本次飞行任务的性质是应用性飞行,将为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同时也更加注重为空间站建造积累经验。与前两次任务相比,神舟十号一是验证和巩固交会对接技术。截至目前,我国仅进行了三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还需要更多飞行试验的考核。二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相关技术。神舟十号飞船计划在轨飞行15天,将进一步考核验证人在太空的生存能力,以及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三是开展空间站建造相关实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安排天宫一号地板更换、还有密封圈更换等在轨维修操作,还将视情开展飞船绕飞试验,这些都是在为空间站建造奠定技术基础。此外,任务期间还将开展科普活动,航天员将面向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疑问四

什么是应用性飞行?

据武平介绍:所谓应用性飞行,是相对以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试验性飞行而言的。这次神舟飞船和长征2F运载火箭的飞行是应用性飞行,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涵:一是飞行任务的目的。截至目前,我国开展的历次飞行任务主要是以考核和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比如,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交会对接功能。而本次任务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要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往返运输服务。当然交会对接功能也会在这次任务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考验。


疑问五

航天员生活保障有哪些改进?

武平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第一是完善了舱内生活垃圾处理。本次任务中,增加了废物收集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方便航天员在轨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密封处理和存放。第二是丰富了航天食品。针对航天员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增加了食品种类,而且通过改进工艺改进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第三是优化了航天员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项目的时间余量。此外,经过为天宫一号更换地板、还有一些限位装置,可以使航天员的天宫生活更加方便。

疑问六

航天员向中小学生太空授课活动如何进行?

武平介绍说,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目的是在太空向中小学生传递航天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

关于授课内容,主要是使中小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疑问七

天宫一号运行状态如何?

自去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即转入长期在轨运行。武平介绍说,今年以来,天宫一号完成了在轨维持、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巡检和定期状态评估等工作,开展了电解制氧试验、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等,在国土资源普查、林业、海洋、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

为了完成本次任务,天宫一号已完成变轨调相和载人环境的恢复与建立等准备工作,目前天宫一号准确运行在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上,包括对接机构、环境控制系统在内的全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和各类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也满足航天员进驻条件。

2011年9月天宫一号发射入轨以来,已在轨运行约600多天,这一期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船进行了四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是两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阶段,部分元器件性能有可能会有所降低,经过航天员驻留特别是在有氧环境下密闭了近一年,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给舱内环境带来一些变化。这些都是这次任务面临的新情况,也就是风险所在。(光明日报尚文超)

“神十”升空,举世瞩目。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作,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什么?有哪些亮点?6月10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国内外数十家媒体介绍了相关情况。

看点一:飞行乘组仍为新老搭配

据介绍,此次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飞行乘组跟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一样,仍为两男一女。武平称,这种模式是“新老搭配、男女配合”。指令长聂海胜是曾经执行过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张晓光是我国选拔培养的第一批航天员,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他的飞天梦想将在这次任务中得以实现。王亚平是我国选拔的第一批两名女航天员之一,在这次任务中也具备手控交会对接的能力。

武平说:“实践表明,这种组合能够充分发挥乘组中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不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也有利于航天员队伍的锻炼和成长。”

看点二:女航天员将开展太空授课

据了解,同神舟九号飞行乘组相比,这次两名男航天员仍然是互为备份,他们均具有飞船驾驶、组合体的管理、手控交会对接以及在故障情况下应急处置的能力。而女航天员又增加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太空授课。届时,主讲人王亚平将在太空中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视频授课。授课内容主要是使中小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本次活动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来最终确定。”武平称。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


看点三:“神十”比“神九”多飞两天

武平介绍称,此次神舟十号飞船将在轨运行15天,比神舟九号多两天。

据介绍,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突破和考核空间交会技术,包括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本次“神十”任务,主要是进一步验证和巩固这一技术,同时也更加注重为空间站建造积累经验。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行了三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还需要更多飞行试验来考核和验证这一技术。此次在轨飞行15天,将进一步验证和考核载人飞船和组合体对航天员工作生活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看点四:航天员将维修天宫一号

此次“神十”任务期间,航天员还有一项主要的工作:为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维修。

据介绍,在轨期间,航天员将对天宫一号的地板和密封圈进行更换。同时,还将实行飞船绕飞实验,这些都是为空间站的建造储备技术、奠定基础。就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而言,这次飞行任务的性质是应用型飞行,将为天宫一号在轨驻留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

看点五:食品更丰富工作更舒畅

此次发射任务中,航天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武平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完善了舱内生活垃圾处理。本次任务中增加了废物收集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方便航天员在轨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密封处理和存放;二是增加了食品种类,通过改进工艺,加强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使得他们的食品更丰富;第三是优化了航天员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项目的时间余量。

看点六:“神十”改进夜间值班制

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夜间值班的场面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介绍,根据任务计划,我国将开展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神十”任务继续实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同“神九”任务相比,改进了夜间有人值守制,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的充足睡眠。 (本报东风航天城6月10日电)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央视报道,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气晴朗,符合发射条件。地面风速小于8米/每秒,高空风速小于70米/每秒。

新华网快讯:执行神十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登车,驶往5公里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新华网快讯: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开始进舱。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1日电 6月11日下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举行。

14时48分左右,执行神十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身着白色舱内航天服,走出问天阁。“出发!”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一声令下,3名航天员开始踏上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

随后,3名航天员登车,驶往5公里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神舟十号飞船将于17时38分发射。

新华网快讯:“出发!”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一声令下,执行神十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开始踏上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1日电(记者姬少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待观看神十发射的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已经把心中的期待积攒得越来越满格。

他说,越听大家形容,越觉得期待。“以前在电视上看,只能看到画面,听到声音,但是在现场的感受会是立体的。很多看过的人说,现场有很强的热浪会扑过来……哇……这个感受一定是很特别的。”

另一位不能到现场的科学松鼠会成员赵洋表示“羡慕嫉妒恨”。他说,在电视上看,只有一种视角,是别人的视角,而在现场,“你的眼睛可以选择看什么”。

赵洋是中国科技馆的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专业方向是航天史,作为一位资深航天迷、太空迷以及科幻迷,他说这一天是“太空迷的节日”。

他眼中的神十看点包括:绕飞将会对姿态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宇航员逗留时间最长,达到15天;是未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前奏;太空科普课。

姬十三觉得这个科普课程将是未来太空课的先驱,未来地球上的孩子将可以学习到月球和火星上的知识,而在月球和火星上出生的人类,将通过远程模拟地球来了解地球。

姬十三说这次参加太空科普旅游是看发射,今后的科普旅游将会是真正上太空。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进入太空,最好能够遇到地外生命。

“在太空中,人可以以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人,接触地外生命也是一样,其他的智慧生命有可能对时间、空间以及生命的理解完全不同,通过和他们的接触,我们将有可能重新审视生命的含义。”

果壳网的主笔Steed表示,上太空对他也有着致命吸引力。他攻读宇宙学,长期关注天文、航空等领域的“硬科普”,喜欢“带妹子去看星空”,还拍了大量的星空照片。

他说要是有机会上太空,一定会拼命拍地球。“因为在家里用望远镜就能看到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可是唯独地球是离开地球才看得到的。”

“还要看星星,我们经常去京郊看星星,我想到太空中去看没有大气阻隔的星空!”Steed的语调升高了一个八度。

对于写出宇宙黑暗森林理论和科幻畅销书《三体》的作家刘慈欣来说,上太空意味着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他切切实实把这件事当作他生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认为,在有生之年,很有可能实现。

“人类的太空探索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所以危险性很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就会变成我们普通人可以进行的事了。大气层内的航空飞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说。

刘慈欣认为,在未来100年,人类的足迹可能会踏上太阳系内所有的行星,火星和月球都会有很多人类居住,重工业会迁移到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许多人会在太空中工作,而太空旅行将变得像坐飞机一样简单。

“太空肯定会在人类生存空间中占相当大的位置,太空将不再是神秘的、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一个地方,将会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慈欣说,但这一切还将局限于太阳系内,以“柯伊伯带”为界,除非人类的技术有某种突飞猛进的进步,否则就太难了。

赵洋说,我们人类是一种陆生动物,对于失重环境有诸多不适应,而长期的深空飞行也会对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如果要去火星,算上往返和地面作业,至少得520天。“未来会用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为宇航员营造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虽然地球火星之间无线电信号也要传输20分钟,但利用技术可以使他感觉在和家人对话。”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和熟悉的社群切断,人一下就会被异化”。赵洋说,就像科幻小说《三体》里面说的那样,飞船在逃走的那一刻,搭载的就不再是人类了,而是另一种生物。

他觉得,100年之后,人类已经登陆火星,在月球的南极和北极建立了长期有人留守的基地。而人类第一个飞向恒星际,也就是三体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人工智能探测器,已经起程,其中应用了电火箭和光帆技术,在几十年内,也就是在地球科学家的有生之年飞到,发射它的科学家可以看到科考内容传回来。

而那时,人类会在人脑和电脑之间的接口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会有一位科学家,自愿把自己的思维上传到探测器,跨越4.2光年抵达三体星系,到那时,“各种传感器就是皮肤,各种天线是他的耳朵,各种摄像头就是他的眼睛,而人工智能就是他的外脑”。

赵洋说:“虽身不能往,但是神往之。”

中新网6月11电 据央视直播画面,三名航天员乘车前往发射塔架。

中新网6月11日 据央视直播画面,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一声令下,执行神十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出征。

神舟十号飞船将于11日17时38分发射,3名航天员将与其一同升空并访问天宫一号,计划在太空飞行15天。

中新网6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日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14时28分,习近平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壮行。

习近平说,看到你们精神饱满、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兴,在你们即将出征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为你们壮行。

习近平说,你们这次执行的是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这也展现了我们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你们使我们全体中国人都感到骄傲,你们这个任务是光荣而又神圣的。为了这次飞行任务,你们已经做了认真、扎实的训练,各方面也都做了精心、周密的准备,我对你们圆满地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在此,我祝你们成功,期待你们凯旋。

聂海胜说,感谢习主席,感谢党和人民的关怀。我们一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神舟十号任务,请首长放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据新华网文字直播整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