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丨为什么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2024-10-15 15:00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这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维护文化遗产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第一,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承担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繁重任务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大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余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1亿多件(套)。截至2023年底,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00多项,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9项,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近800个、中国传统村落8000多个,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依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挖掘出新的文物,同时不断对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切实整合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力量,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效能,才能承担起越来越繁重而艰巨的文化遗产保护任务。

第二,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解决当前文化遗产事业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工作、革命文物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文化遗产事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和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保护力度不够,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有效传承和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和专业力量薄弱,文物资源管理、价值阐释、执法督察、民间收藏等重点领域亟须深化改革,等等。只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遗产事业存在的碎片化等突出问题,筑牢文化遗产保护安全屏障。

第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是更好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迫切需要。文化遗产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作出重要指示。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必然要求首先保持各类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原生态性,从而必然要求加强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如果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体制还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也很难实现系统集成、形成完整生态。只有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才能适应全社会越来越活跃的“文博热”、“考古热”、“非遗热”,使人们更加充分地感受、更加完整地体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作用。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系统性保护是目的,统一监管是手段,二者是高度统一的整体。在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好一些关键要求。一是加强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论述,完善党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部署落实机制,健全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二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型升级。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文物资源为核心,整体保护文物本体和改善周边环境,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协同推进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三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健全保护机构,充实保护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建设,建立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统一监管,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监管体制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