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太阳岛思客对话|书写向“新”求“质”的故事,企业家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8-26 10:22 作者:邱小敏 雷曼誉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网哈尔滨8月25日电(邱小敏 雷曼誉)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22日至2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在主论坛上,一场与年会主题“新质生产力: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一致的“思客对话”同步举行。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留下特殊的印记,给人以回望过去、总结经验的启迪,又给人以面向未来、奋勇前进的力量。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处于科技大变局之中,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提出新质生产力约一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的背景下,举行这样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思客对话”,意义尤其深远。

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点,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期,“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本场“思客对话”的主持人,新华网总裁申江婴抛出了第一个话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如何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意义和内涵?”

话题一:如何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与势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需要把握这一核心,致力于消除与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我们的先进生产力能不能消除和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来源。”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认为,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重大机遇的重大举措。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的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现在高质量发展处在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我们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要点。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全球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也有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归结起来的根本,还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驱动来推进我们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话题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的优势与挑战

谈及科技创新,主持人申江婴表示,“从来没有一次科技革命像今天这样被全世界如此重视,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直接推动了产业变革,进而推动了国家重新排序。所以科技革命直接关乎综合国力的重新排序。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用举国之力追逐科技制高点的关键。”

“变化有如雪崩,铺天盖地而来,而我们很多人仍然浑然不觉。”申江婴引用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抛出了第二个话题: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有如“雪崩”的变化,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认为,从体制机制和基础条件看,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自己的特殊优势。第一,“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这一思想认识支撑我们在各个方面不断追赶、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第二,我国已经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关键技术设备和颠覆性技术的孕育与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新技术的落地与应用。第三,很多新技术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很好的一个优势。第四,多年来我国重视教育,中国在高素质的劳动者供给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家生也表示,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制度优势。同时,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是优势之一。他举例,仅物流行业就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加快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智象集团主席高群耀表示,虽然国外提出的一些概念与新质生产力的表述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关注,就是如何使用AI、大数据提高生产力。他认为,AI将决定未来世界的走向,跑在最前两位的是中国和美国,美国的优势在于科技巨头、创新生态、学术研究、人才储备。中国的优势在于政府支持、应用规模、数据优势、基础设施。

在谈到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挑战时,结合AI技术的快速发展,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安全问题,如新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道德伦理等。其中很多安全问题并不是用传统的安全手段所能够解决,必须要有新技术和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范渊强调,从新思维上出发,应该学会用AI来对抗AI,用AI来管理AI。

主持人申江婴形象地总结,当前人工智能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发展与安全两手都十分重要,“既要踩足油门,也要装好刹车。”这不仅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也广泛适用于所有新技术、新业态。我们既要敢于拥抱新事物、新机遇,也要守好安全底线,让科技向善,在技术层面要善用技术来管理技术,在企业和行业层面要加强自律,在监管和治理层面也要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话题三: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治理能力与体制机制的创新

从嘉宾的观点可以看到共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比较优势,但同时全球科技竞争十分激烈,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机制体制创新也迫在眉睫。从科技革命本身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无人驾驶、无人工厂等新产业、新模式的同时,也对传统就业、行业监管带来冲击。主持人申江婴用近期爆火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引发大众广泛关注和讨论举例,有人焦虑人工智能是不是会取代人类,未来人们的就业怎么办?那么该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治理能力以及监管创新的关系?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表示,治理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治理需要有创新的想法,创新一定也离不开治理。吴冬梅认为,在不确定性激增的时代,其实也预示着新一轮机会的崛起,不能只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裁员,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带给我们很多新的工作机会。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就引发了绿色技术、新能源等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这会带来非常可观的新的经济价值。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也从人力资源发展变化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只有人力资本提升才能使土地、厂房、设备、技术、管理等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从长远看,机器取代人是一个趋势,谁也挡不住,但是与人的能动性、创新性、柔性并不矛盾。

他指出,新质生产力还是以“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为基本内涵。新技术革命“无中生有”和传统产业“有中促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催生了人力资源领域的三个趋势性的变化。第一,技术技能劳动者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中国去年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其中高技能人才仅6000万人。这和日本、德国高技能人才占技工总量50%尚有20个点差距,大规模多层次加快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将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措施。第二,技术技能劳动者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第三,“网生代”(网络生活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快速进入到数据驱动、网络协同、平台支撑的新业态。人社部2019到今年5月向全社会推出了93个新职业,其中数字化、智能化是70%。

话题四: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因“新”而活,经济结构因“新”而进。“因地制宜”已成为各地各部门各类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

廖家生认为,物流行业这个典型的传统行业同样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焕发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他以中储智运平台为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平台研发了一套数字化的系统,通过后台智能运算设计最优线路,匹配回程货源,然后为最合适的司机来推送运单,解决了司机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大量的空返现象,大大减少了物流成本。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应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推演;在产业创新方面,孟檏表示,如何把生成式AI应用得更好,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还要考虑很多具体现实。在终端侧可以结合中国5G发展,结合中国在终端电子产品制造上的优势,把终端侧的人工智能跑起来,跑在全球的最前面。

对话最后环节,话题聚焦到年会的举办地——哈尔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打造新质生产力创新高地。与会嘉宾认为,哈尔滨的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十分优越。全国人民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哈尔滨是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行业;哈尔滨在校生80万,高等院校48所,人才资源丰富,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雄厚。

主持人申江婴表示,相信在东北全面振兴新进程的号角下,在越来越多企业家和政产学研各界人士的凝心聚力下,哈尔滨一定能够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高地,实践创新高地和合作创新高地。东北也必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伟大的征途,总在开拓中砥砺奋进、在奋进中勠力前行。本次思客对话为企业家们探寻创新发展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交流分享平台。黑土地上,正在书写更多向“新”求“质”的故事,改革路上,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

关键词:新质,中国式现代化,新,雪崩,发展是硬道理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