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留住一片野菱角,引来一群珍稀鸟——长三角界湖元荡生态治理记

2024-07-12 15:37 作者:杨金志 胡洁菲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吴静

小暑时节的长三角,早上8点已烈日炎炎,37摄氏度的高温几乎要将人“烤化”。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冒着高温来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乘船驶入上海、江苏界湖元荡,为的是观察一种水生植物和一群野生鸟类。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湖水碧绿,微波荡漾。乘坐橡皮艇,从淀山湖边的码头出发,小艇劈开水面,速度带来清风。江南水乡,水道其实处处相通。不过几分钟,就进入元荡,远远地,看见水面上浮动着一片绿意。“师傅你慢点开,慢点开。”同船的“向导”、生态观察员陆文忠嘱咐小艇驾驶员。

老陆今年57岁,是附近的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杨湾村村民,本职工作是元荡风景区导览车驾驶员。最近几年,他“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观鸟、护鸟。

小艇放慢了速度,“轻手轻脚”地驶向那片绿色。我们开始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一丛一丛的水生植物,它们长着菱形的绿叶,叶子的边缘呈现锯齿的形状。茎上小小的气泡,让它们能够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越靠近,这些菱形的水生植物越密集,就像水面上的大片绿毯,又像一幅幅形状各异的拼图,清凉爽目。

这些菱形的植物确实“姓菱”,它们是野菱角。

“快看!有两只须浮鸥!”眼尖的老陆提醒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借助望远镜,在大片野菱角的中央,记者清楚地看到了一对恩爱的水鸟。老陆识鸟,认得这些是须浮鸥。说话间,一群须浮鸥飞了起来,黑色的鸟冠、白色的脸颊、灰色的翅膀,都一清二楚。它们似乎丝毫不怕人类,就在小艇旁掠过。

须浮鸥是候鸟,每年春夏时节来到长三角一带觅食、育雏,秋季带着新出生的鸟儿飞回到“老家”。老陆估计,这片野菱角上的须浮鸥种群有六七十只。他建议再往元荡的深处驶去,可以见到更多的野菱角、更多的野鸟。

元荡上横跨好几座桥,有公路桥、铁路桥,也有步行桥。最新建成、最为雄伟的,是沪苏湖铁路大桥。今年内,这条长三角新铁路线将通车。一座座桥墩矗立水面,给水生动植物留出来往空间,仿佛青藏铁路上的藏羚羊通道。

穿过一座桥墩,眼前豁然开朗,出现好几处面积更大的野菱角。一只池鹭栖在竹竿顶端,一动不动;白鹭展开雪白的翅膀飞翔,两脚修长,姿态优美;一行刚孵出的小鷿鷈一跃潜入水中、又突然冒出水面……而湖中最多的鸟类,还是须浮鸥。驶近一片野菱角,老陆突然兴奋起来,压抑不住兴奋的声音:“快看,鸟巢,鸟蛋!”只见一对须浮鸥在附近盘旋,不时从水面叼起一根细长的野菱角,为巢穴“添砖加瓦”。鸟巢中,躺着三个青灰色的鸟蛋。“每年夏天,一对须浮鸥夫妻都要产三个蛋,孵化的时间是21天。”这是老陆长期观察的结论。

野菱角之上,远远近近有很多“凸起”,那些都是须浮鸥的鸟巢,孕育着新的生机。

“元荡有约13平方公里的水域,岸线大约23公里。水质好了、水草好了、水里生物多了,鸟类自然就被吸引过来。”老陆说,最近几年,他曾在元荡最多观察到上千只须浮鸥、20多只水雉。“今天看到的须浮鸥只有几百只;有点遗憾,没见到水雉,但近期肯定会出现!”

野菱角与水鸟和谐共生,原本是长三角水乡原生态的场景。不过,在元荡等河湖地区,这种场面曾一度消失。过去,由于上海和江苏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不一致、产业准入要求不统一、管控单元划分存在分歧等原因,作为跨界湖泊的元荡里网障纵贯南北,生活垃圾遍地、入湖河道淤积、农业面源污染,沿岸交通阻隔、杂草丛生,水质曾常年维持在劣Ⅴ类水平。

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成立后,在执委会的协调下,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加快了协同治理的脚步,包括建立联合河湖长制、统一生态治理标准、推动联合保洁等,让元荡水质及生态岸线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元荡湖口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

水质好了,野生鸟类就一定会来吗?未必。这里面,还有一个“精细治理”的学问。譬如,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水葫芦当然要“斩草除根”,但是其他水生植物是不是清除得越干净越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部长刘伟说,附近的村民、环境学专家等提出,野菱角是多种鸟类、鱼类的栖息地。经过充分交流,大家决定,要给本土物种野菱角留下一片空间。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贾亦飞介绍,水雉、须浮鸥等野生鸟类都依赖野菱角、荷叶等浮叶植物筑巢,一般有浮叶植物的水域所含氮磷元素也相对适中,水体中含有充足的螺、蚌、鱼和昆虫类生物,可以作为鸟类的食物和筑巢奠基的“建材”。

陆文忠告诉记者,在元荡,夏天可以看到浮须鸥、水雉等夏候鸟,冬天还能看到红嘴鸥等冬候鸟。得益于野菱角的保留,如今每到候鸟到来的季节,元荡旁边就会架起大量“长枪短炮”,周边嘉兴、无锡、常州、南通等地的生态摄影爱好者都会前来拍摄。

“如果当时没多留心,粗心地把野菱角都清除掉,那今天我们可能就将与这些野趣横生的美好场景‘失之交臂’了。”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建设管理部部长朱伊妮说,虽然保留野菱角加大了河道保洁难度,但是多种水鸟的到来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留住一片野菱角,引来一群珍稀鸟,这就是元荡的生态治理故事。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区域的发展,把精细化治理融入基层的每一项决策,元荡的故事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也是生态文明理念在这片土地的生动实践。据悉,作为跨域一体化治理的制度创新成果,元荡治理过程中所建立的“联合河湖长制”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将赋能更多跨界水体治理。(记者杨金志 胡洁菲)

关键词:菱角,须浮鸥,长三角,浮叶植物,生态治理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