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边“撸熊猫”边上学?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正式招生啦

2024-07-10 16:14 央视网 责任编辑:吴静

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正式招生

首批招50人

眼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近日也正式开始招生,预计招收50名本科生,这也是大熊猫学院成立后招收的首批新生。消息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大熊猫学院是专门研究大熊猫的专业吗?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撸熊猫”?怎样才能进入这样的专业学习?进入这个专业领域后,是不是就能“熊”霸一方了?

从竹林秘境到科技前沿

学院课程丰富

大熊猫学院到底学什么呢?除了揭秘大熊猫的日常趣事,从竹林秘境到科技前沿,课程也是丰富多样。

大熊猫学院是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华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以大熊猫保护研究为核心,在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上新设的二级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 大熊猫学院教师 韦伟:除了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本身的师资力量外,大熊猫学院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在内的22名专家为大熊猫学院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为大熊猫学院贡献智慧力量。

作为大熊猫学院建立后的主力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除了设置动物学、植物学等综合性学科外,还针对性地开设了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等特色专业课程,并为学生创造能够接触到大熊猫的实习机会。

西华师范大学林学系主任 大熊猫学院教师 黄燕:从大一到大三我们都有见习和实习课程,我们会带领同学们深入到栗子坪、唐家河等国家级的大熊猫保护区去进行见习、实习,以及一些科研院所、动物园等等,以更好地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的野外状况以及大熊猫的驯养繁育等等情况。

四川省内招收35名

省外招收15名

目前,大熊猫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已面向全国招生50人,其中四川省内招收35名、省外招收15名,录取分数线区间在500分至530分。大熊猫学院老师也表示,也希望首批学生在经过4年或7年的学习,能够成长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领域的栋梁。

培养人才

为大熊猫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其生存状况和保护工作始终受到广泛关注。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的成立,就是为了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为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事实上,从大熊猫的“吃播秘籍”到生态保护的“魔法高科技”,再到野外实践的“奇遇记”,在大熊猫保护繁育的道路上,我国一直在探索和努力。

现如今,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和优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从“濒危”等级调降为“易危”等级。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728只,我国已成功放归圈养繁育大熊猫10只,融入不同区域的野生种群。

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生活的大熊猫会“讲方言”

研究好大熊猫,才能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在国家林草局近日的一场发布会上,围绕大熊猫的保护繁育,相关专家就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定震:大家都对熊猫非常感兴趣,我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之间,是怎么“通电话”的,我们发现它尿液和它做的标记都包含了很重要的信息,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我们发现虽然你也“打电话”我也“打电话”,但是四川的熊猫“打电话”的时候,和秦岭的熊猫“打电话”“说话方式”不一样,所以这就很有意思。

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其中有18个种群的数量不足10只。因此,在人工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我国正在采用系统、科学的培训手段,将野化训练合格的大熊猫放归到面临灭绝风险的小种群,使其种群尽快复壮。

关键词:招生工作,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繁育,大熊猫保护,学院教师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