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新华时评丨美国应对阿富汗问题承担历史责任

2024-07-01 09:35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喀布尔6月30日电题:美国应对阿富汗问题承担历史责任

新华社记者赵家淞 邹学冕

6月30日至7月1日,第三次联合国阿富汗问题会议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阿富汗临时政府已确认与会。阿富汗国内外舆论呼吁,有关各方应为帮助阿富汗应对发展难题、融入国际社会采取更多有力行动,特别是因其军事干涉给阿富汗人民制造了巨大灾难、留下了严重创伤的美方,更须在会上拿出诚意,切实承担起历史责任。

2021年8月,美国仓促结束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留下满目疮痍。时至今日,阿富汗经济困难重重,基础设施难以重建,人民生活困顿。美国总统拜登曾就美军撤出阿富汗发表讲话称:“我们前往阿富汗不是为了建设这个国家。自行决定自身的未来和如何管理自己国家是阿富汗人民的权利和责任。”美方言语间试图撇清战后责任,这等说辞不能服众。美国入侵阿富汗20年,夺去了包括3万多平民在内的17.4万阿富汗人的生命,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沦为难民。阿富汗卡丹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贾拉勒·巴兹万认为,美国离开了阿富汗,但在道义和现实上都摆脱不了责任。美国要帮助阿富汗解决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境内流离失所者增加等问题,对受战争影响的阿富汗人民进行赔偿。

美国离开阿富汗近三年,无辜的阿富汗平民仍在为美方暴行付出沉重代价。6月16日,阿富汗北部法里亚布省4个孩子因将一枚炸弹当作玩具而丧生。此类事件每月发生数起。集束弹药联盟的数据显示,仅2001年与2002年,美军在阿富汗投下1200余枚集束炸弹,内含超过24万枚子炸弹。据非政府组织无国界医生介绍,超过20%的集束炸弹的子炸弹撞击时不会当场爆炸,成为造成平民伤亡的一大根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表示,儿童是集束炸弹的主要受害者。阿富汗军事专家萨迪克·欣瓦里指出,美军在阿富汗使用集束炸弹,破坏大片良田牧场,对民众心理与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将贻害阿富汗几代人。

今天的阿富汗百废待兴,和平重建面临多重挑战。然而,美国不但没有履行其应尽的历史责任,反而采取阻碍援助、冻结资产、封锁孤立等做法,令阿富汗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民众生活雪上加霜。美军撤离后,美国继续对阿富汗实施制裁,冻结阿中央银行数十亿美元海外资产,直接导致阿富汗外汇紧缺,物价上涨,国际援助大幅减少,经济发展面临阻碍。今年约有2370万阿富汗人需要人道援助,九成家庭难以养活自已,人道资金需求30.6亿美元,目前仅有16.2%到位。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学者纳吉布拉·贾米表示,“美国制裁是阿富汗陷入人道主义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说,美国冻结阿富汗央行70亿美元资产、减少国际援助,让阿富汗经济陷入困境。

去年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地震和今年5月北部洪水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突如其来的灾难不断加重人道主义危机。比起“天灾”,美国一手酿成的“人祸”同样令人痛心。长达20年的战争摧毁了阿富汗的基础设施,美国人留下炸得千疮百孔的公路,救援物资抵达灾区的时间增加一倍;制裁阿富汗银行业,普通民众取款受限,灾民连重建房屋的救济金都取不出来……“立刻解冻阿富汗资产”的呼声响遍阿富汗大街小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部主任马丁·许普说,美国制裁阻碍了国际社会为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阿富汗的运转面临挑战。

“阿富汗人共创美好未来”组织联合创始人阿拉什·阿奇扎达撰文称,美国对阿富汗人遭受的苦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却对战争的恶果视而不见。美国威尔逊中心南亚问题专家迈克尔·库格尔曼表示,令人震惊的是,华盛顿许多人似乎热衷于从根本上把阿富汗问题抛在脑后。《纽约时报》刊文称,美国及其盟友需要“更深理解、更少傲慢”,帮助阿富汗战后重建。坐困阿富汗二十载,美国岂能一走了之?出于良知和道义,美国应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加大对阿援助和资金投入,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为阿富汗迎来真正的希望和新生创造条件。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