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财经聚焦丨打造政策组合包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逐步显现

2024-06-26 09:04 作者:韩佳诺、谢希瑶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打造政策组合包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逐步显现

新华社记者韩佳诺、谢希瑶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以来,落实情况如何?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25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汽车:截至6月25日中午12时,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约11.3万份,申请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以旧换新激发了汽车市场消费活力。5月,全国汽车零售227.1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8.5%。二手车交易量158.5万辆,同比增长5.9%。报废汽车回收量52.3万辆,同比增长55.6%。

——家电:1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5月单月零售额743亿元,同比增长12.9%。1至5月,主要电商平台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81.8%。

——家装厨卫: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8%,较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目前,绿色建材下乡范围从12个试点地区扩展到全国。

今年3月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逐步建立“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3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财政金融系列优惠举措相继出台,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

“我们注重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协调各方推出优惠措施,发补贴、降首付、减利息、免违约金,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打造以旧换新政策组合包。”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说。

从中央财政看,财政部向各地下达了中央财政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预拨资金64.4亿元。

各地也加强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安排约90亿元汽车以旧换新支持资金,约40亿元家电家装以旧换新支持资金。

湖北,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产品,可按成交价格的10%享受一次性立减补贴;广东已经落实了汽车贷款“零首付”的政策;江苏举办3600多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超过8.3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超过10万商家参与;山东贯通财政、金融、平台、厂家、商家“五种资源”,推出惠企利民“政策包”……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晓燕说:“在政策出台过程中,我们深入调研,确保政策高效精准。一是拓展补贴范围。由家电产品拓展至包含空气净化器等家居产品在内的17类产品。二是突出绿色智能。将洗碗机、扫地机等代表生活消费新趋势的家电家居商品纳入补贴范围,明确所有补贴商品必须是二级以上能效水效。三是线上线下联动。为适应居民不同消费习惯,在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同步开展活动。”

据徐兴锋介绍,除政府资金支持外,初步统计,主要家电家居生产企业、家装企业、电商平台等计划投入近200亿元支持旧机回收、产品换新、家庭装修。多家金融机构推出家电以旧换新消费贷、利率优惠分期贷款、信用卡支付满减等金融产品。

为了让消费者“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一系列便民惠企举措相继推出。      

为便利消费者申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商务部开发建设了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在微信、支付宝、抖音和银联云闪付上线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联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车辆相关数据,实现补贴申请一口提交、一网联审,群众可以实时查询审核进度。

多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以旧换新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公安部推出网上办理汽车注销手续便民举措;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可以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解决废旧汽车、家电等回收企业税前扣除凭证问题。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型成说:“我们建立了消费品以旧换新评估机制,每月可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优惠直达消费者,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徐兴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政策组合,支付宝,消费品,政策体系,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