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全媒+|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多部门解读发展银发经济文件

2024-01-23 09:20 作者:严赋憬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题: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多部门解读发展银发经济文件 关于银发经济的内涵,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介绍,其中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多部门解读发展银发经济文件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魏弘毅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也是国办2024年对外发布的1号文件。在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对文件进行解读。

为什么要发展银发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说,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有近3亿老年人,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顺应老年人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趋势。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孕育着新机遇,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成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新支撑。

关于银发经济的内涵,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介绍,其中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从国家的规划引领看,发展银发经济充分呼应并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预备于老”的相关产业纳入银发经济范畴,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框架下的总体考虑。从个体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阶段和未老阶段并不是割裂开的,应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从社会的代际传递看,银发经济发展离不开各年龄人群的共同参与。

意见对智慧健康养老、数字适老化等进行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说,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完善数字化赋能手段,培育壮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解决老年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难题,加大数字助老惠老宣传力度。下一步,将引导生产企业、电信企业、互联网服务商等,在产品和服务里融入更多对老年人的关爱,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数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意见提出促进银发群体放心便利消费的相关措施。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朱光耀说,将更好满足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优化银发消费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健康消费,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平台作用,展示推介银发经济前沿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强银发经济跨区域、国际性合作;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强化发展支撑,鼓励引导家政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居家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扩大家政服务供给,提升家政服务质量。

意见对加大助餐、照护等服务供给作出部署。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永新表示,对于这些新的任务要求,将重点从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等三方面做好工作,例如创新老年助餐的组织形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制定智慧养老院、智慧助老餐厅、家庭养老床位等行业标准,以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为重点,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等。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提高民生福祉的坚实支撑,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刘明表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要坚持统筹协同原则,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在发展方向上,推动事业和产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实现“1+1>2”的效果;在政策引导上,注重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促进相辅相成;在监督管理上,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关键词:银发经济,中国式现代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养老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