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饮奶易引发肠胃不适?专家教你科学选奶

2023-09-04 17:23 人民网 责任编辑:吴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将奶(制品)纳为膳食组成的必需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0g。而在《中国营养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新版膳食指南”)中,建议中国每人每天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要达到300克至500克。

然而,有不少消费者提出,饮奶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且症状多样,其中肚子咕噜、腹胀腹泻较为常见。很多人会将此类不适简单地自我诊断为乳糖不耐受。

那么,饮奶后除了乳糖不耐受外,产生不适症状的原因还有哪些?对于喝奶肠胃不适人群,又该如何选择牛奶或奶粉呢?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翟凤英在接受人民健康采访时回答了这些问题。

两种“不耐受”概念一定要区分清楚

据了解,很多人喝奶后出现胃肠道不适,比如肚子咕噜、腹胀腹泻等。除了医学诊断的乳糖不耐受外,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受到了牛奶中的 A1 型蛋白质的影响。

谈及如何区分这两个概念时,翟凤英介绍,β-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由于遗传多态性(来自突变),出现了A1和A2型β-酪蛋白两种主要变体。研究发现,A1型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BCM-7会引发某些胃肠道不适反应。

乳糖不耐受症是指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刺激大肠蠕动加快,造成腹鸣、腹泻等症状。

A2型蛋白质更亲和人体、易于消化吸收

对于不同类型蛋白质对人体的影响,翟凤英详细介绍,“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两种,酪蛋白占比约为80%。在酪蛋白中,β-酪蛋白则分为A1型和A2型,这两种蛋白质结构存在差异,在人体内的代谢反应也不同。引发胃肠道不适的BCM-7来自A1型蛋白质在人体消化的过程,而A2型蛋白质则不会生成这种代谢产物,更加亲和人体,易于消化吸收。与此同时,有研究发现A1型蛋白质是部分奶牛基因变异产生的,而绝大部分哺乳动物乳汁中的蛋白质类型是A2型的,包括人类在内。对于胃肠道更加稚嫩、敏感的婴幼儿来说,A2型蛋白质更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翟凤英指出,曾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同时包含A1和A2型蛋白质的传统牛奶,饮用只含A2型-β酪蛋白的牛奶可减少或减弱急性胃肠道症状,而含有A1型 β-酪蛋白的传统牛奶会减少乳糖酶活性,与仅含有A2型-酪蛋白的牛奶相比,会增加胃肠道不适症状。而且,那些从A1型蛋白质转换为A2型蛋白质牛奶的饮用者,腹泻、胀气等肠胃不适的问题得到改善,甚至在认知功能测试上,相较于饮用A1的测试结果,研究对象在饮用A2阶段的反应更为敏捷,准确度也发现提升。

关于A2型蛋白质对儿童的益处,已经得到国内外多项研究的证实。其中A2型蛋白质对中国儿童的消化研究,翟凤英介绍,2019年由中澳两国专家联合完成的,题目为《普通牛奶与只含A2 β-酪蛋白的牛奶对中国儿童消化的影响:一项随机研究》在《儿科肠胃病学与营养》杂志上发表,研究发现,A2型 β-酪蛋白的牛奶或可减轻儿童牛奶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选奶除了蛋白质类型,这些也非常重要

对于在购买牛奶和奶粉时应如何选择,翟凤英给出了她的建议。“可选择多种奶制品,市场上常见的液态奶、奶粉、酸奶、奶酪等,各种奶制品风味不同、营养成分不同、蛋白质浓度不同,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才能满足营养需求,但要注意乳饮料不属于奶制品,蛋白质含量太低。对于饮奶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如肚子咕噜,腹胀腹泻等情况,可试试仅含A2型 β-酪蛋白的奶制品。”

同时,对于为宝宝选奶的各位家长们,她强调:“选奶粉第一步看配料表非常重要,配料表第一项是奶粉的主要成分,如果标注的是生牛乳,说明是用新鲜牛奶加工而成的,这种奶粉营养成分均衡。如果标注的是脱脂奶粉或全脂奶粉等则说明是成品奶粉中直接添加营养元素做成,不如前者。”

此外,谈及目前奶粉市场上提出的“一次成粉”工艺概念,翟凤英表示,一次成粉是一种单次加工工艺,主要是将新鲜液态牛奶原料加入各种营养元素后直接在液态状态下进行混合并加工成粉。

“一次成粉的奶粉直接从鲜奶到罐装的流程非常简洁,不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且因为只经过一道工序就完成加工,最大程度保证了奶粉的新鲜和高品质,避免了多次干燥复原破坏牛奶的营养元素,所以牛奶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维生素和脂肪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很好地保留牛奶中的天然营养,利于吸收消化。”她说。

关键词:A2型,肠胃不适,饮奶,酪蛋白,遗传多态性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