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畅通人才发展渠道 丰满科学普及之翼

2023-08-28 09:21 作者:都 芃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二者具有同等重要价值。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我国科普事业随之蒸蒸日上,社会对于科普的需求愈加旺盛。不过,与发展火热的科普事业相比,我国科普人才在规模、质量上仍显不足,制约着我科普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今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印发通知,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今年8月,2023年度中国科协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结果公布。这是国家相关部门首次开展科普人才职称评定,对促进科普人才成长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科技日报记者8月25日采访一线科普工作者、科普人才研究专家等,就如何实现科普人才高质量培养展开深入探讨。

需更具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科普工作是“小儿科”,这是过去许多人的错误认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何光喜指出,由于此前我国科普受众有限、科普市场规模较小,我国科普人才数量十分有限。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与我国日益旺盛的科普需求相比,科普人员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科普人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职从事科普工作的,例如科普作者、科普讲解员等。但更多的一类是,兼职从事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是当下科普人员的主流。”何光喜表示,近年来,随着诸如《三体》《流浪地球》等科普、科幻作品的火热,我国科普市场逐渐壮大,对科普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建立有效的科普人才评价体系,成为一道必答题。

科普工作者所需要的技能与科研人员大相径庭,评价体系也应更具针对性。“科研着重创新,科普则更看重传播。好的科学家不一定是优秀的科普人才。”何光喜认为,科普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又需要熟悉传播规律、掌握传播技巧。

不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科普人才评价都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没有与科研人才进行细致、有效的区分,致使科普人才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受到阻碍。

针对这一现象,不同地区、机构进行尝试。2019年起,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先后开展了“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试点,对科普类人才的职称评审进行了相关探索。

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主任赵洪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科普相关工作人员大部分都选择申报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协)的科学传播相关职称。

“在2019年之前,我们博物馆的大部分科普相关工作人员申报了国家文物局文博系列的相关职称,后来他们大多改为申请北京科协科学传播的相关职称。无论是馆内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还是从事标本制作的相关人员,只要工作与科普相关,我们都会申报这个系列职称。”赵洪涛说。

不过,不同地区、机构发布的科普职称评审标准并不一致,缺乏国家相关层面对科普人才的统一评价。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今年4月17日,中国科协网站发布通知,中国科协将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这标志着科普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专业职称评审渠道。

职称评定激励人才成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师李青为在今年的科普专业职称评选中获评副研究员。

“我之前的科研工作内容,亲戚朋友们都很难理解,他们感觉非常遥远,因此我希望通过做科普让更多人走进科学世界、对科学产生兴趣。”李青为说。

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因为对科普工作感兴趣,李青为选择入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成为一名专职科普人员。

在此次参与科普专业职称评选前,李青为曾参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部的工程师职称序列评选。

“工程师职称覆盖的岗位非常广泛,例如我们研究所公共仪器平台的老师、植物园负责引种保育的老师等,都参与了工程师职称评选。相比之下,其对科普工作的针对性没有那么强。”李青为告诉记者,中国科协此次开展的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其标准充分体现了科普特点。

“比如,对于工作成果的要求,包括了科普领域的教材教案、课程、文创、书籍甚至动漫游戏等。针对性很强,基本可以覆盖科普工作中的大部分工作内容。”李青为举例道。

根据中国科协公示,今年共有71名申请者获评科普专业各级职称。其中,16位评为研究员、22位评为副研究员,33位评为助理研究员。获评职称人员来自各类单位,既有从事科普宣传的媒体从业者、科技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中国科学技术馆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中从事科普工作的职工。

“这次科普专业职称评选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和认可,我们的工作能够被大众承认,这比物质奖励更能够激励我们前进。”李青为认为,科普专业职称的设置将对科普人员产生很强的激励效果。

何光喜同样认为,科普专业职称的设置无论对于专职的科普工作者还是兼职做科普的科研人员,都能够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兼职从事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说,科普专业职称的设置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例如,有的科研人员或许难以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但是他具有较强的科普能力,那么科普专业职称的设立就可以给予他另一种职业发展途径。”何光喜进一步说,对于专职科普工作者来说,科普专业职称的设置能够给予他们更强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激励其进步、成长。

多措并举壮大专业人员队伍

此次科普专业职称试点评选让包括李青为在内的众多一线科普工作者看到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也能够鼓励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普人才加入科普队伍,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何光喜认为,我国科研人员规模庞大,是科普人才的宝库,要充分挖掘科研人员做科普的潜力,在尊重科研人员意愿、兴趣的基础上,从激发动力、创造条件、保障资源三方面入手,壮大科普力量。

“当下,科研人员各项任务繁重,国家倡导给科研人员减负,因此不应强制他们做科普,而是要从根本上调动起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热情,这就要从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上下功夫。”何光喜说,对于那些有兴趣和能力从事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应该在考核评价时承认其科普成果的价值,将科普成果纳入相应的考评指标中。“最好可以实现科普考核指标和其他考核指标的等量兑换,让科研人员敢于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科普工作。”

在创造条件方面,何光喜指出,目前我国科普人才成长、培养体系仍不完善。较少有学校专门开设科普专业培养专职科普人才,而科研人员在成长训练中,也较少接触科学传播等内容,缺乏一定的科普技巧。

为此,何光喜建议,在大学教育阶段,可以增设专门的科普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对于科研人员,其在接受专业科研训练的同时,也应接受一定的人文素养教育,具备基本的科普能力。

何光喜强调,科普事业事关国家科技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应投入资源支持科普,例如给予科普工作者更多项目、资金支持等。

李青为则表示,目前我国优质科普资源仍然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对于偏远地区覆盖不足。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扩大优质科普资源覆盖面,让更多青少年从中受益。 (记者 都 芃)

关键词:动漫游戏,人才评价,人才发展,传播技巧,科学普及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