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2023-06-05 09:37 作者:李国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原标题:一边是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汽修迎来转型升“技”,一边是人才需求猛增、市场缺口约占八成 新能源汽修人员成“香饽饽”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有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5.6%。不过,在配套的汽修领域,人才培养速度有些跟不上产业的高歌猛进,人才短缺已成常态。

不仅要会修,还要懂“电”

记者了解到,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不仅要有汽车维修工证、电工证,还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原理和知识。

汽修工刘力平利用周末时间在重庆汽修学校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更多电动汽车维修技术,如电池的维修和更换,充电桩的安装和维护等。”这不仅让刘力平对汽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他在未来的行业变革中更具竞争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是行业紧缺人才。记者了解到,参加过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师培训,能持证上岗,并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月收入普遍在1万元以上。

面对新能源新技术,部分汽修人员技能水平有待提升,一些维修处理得不够精细和专业,加上零部件采购渠道不畅、价格上涨等原因,维修市场还存在一些服务不足之处。

在重庆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的刘远游曾经手过一台可以正常驾驶、无法慢充的电动车。“既然可以快充,说明电池内部没有问题,是慢充系统的故障。”拆开充电机控制器,刘远游看到内部灌满了防水胶,维修难度大。更换充电机是最保险、简单的办法,但费用昂贵,一般在6000元左右。

“这就相当考验维修工的钻研本领和责任心了。”通过维修和检测,刘远游终于找到问题所在,是控制器内部的电路板上测量光耦元件损坏,故而传递不了信号。于是,他将两个芯片一起换掉,仅花费几十元便排除了故障。

新能源汽修人才需求猛增

教育部曾发布《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预计到2025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103万人。

邓家农对此感受颇深,他在重庆开了三家汽车维修点,包括两家传统燃油车和一家新开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点。“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转型是迟早的事,现在犯愁的是新能源维修人员匮乏。”在他看来,高薪招聘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原有人才技能提升。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人才趋势报告》显示,由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课程缺乏,职业教育未能有效适应技术发展,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检测与维修等人才严重短缺。

重庆江北区汽车维修协会会长汪坤发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品牌汽车连锁门店和大型汽车维修厂对汽修人才的需求猛增,市场缺口约占八成。他预计新能源汽修人员将成为一大热门工种。

“现在的汽修行业,用人最多的是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系统的维修保养,新能源汽车没有这些系统,这也将倒逼修理工转型升‘技’。”重庆广本新亚店客户经理罗勇认为,要想在汽修行业继续干,必须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知识。

要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

“目前,重庆维修车辆的企业和门店很多,但维修新能源车辆的企业和门店不过100余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也适应不了未来发展。”重庆铂力集团董事长梅清告诉记者,为此企业立足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技术服务和维修技术,签约了几所职业院校共建新能源技术服务职业学校,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当前,新能源汽车在一、二线城市的普及率和销量占比已经较高,与之相应的汽车维修保养行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有专业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汽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修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

重庆汽修学校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相应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存在不足之处,课程考核也有待优化,考核方法不新颖等成为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该学校正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旨在培养更多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能力的技能人才。(记者 李国)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修,香饽饽,职业教育,职业院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