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沱江之畔,天冬之乡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3-03-10 10:00 作者:童芳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吴静

早春三月,四川沱江两岸浅丘绵延,阳光灿烂,油菜花开,已是春意盎然。山峦上耸立着一排红色大字:“中国天冬之乡”,20余位老人在山坡上一边为“天冬苗”追加春肥,一边嬉笑聊天,还有几只小狗窜来窜去。

“我们每天务工能赚70元,没想到上岁数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一位68岁的老人笑盈盈地说。

这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青台村天冬种植基地的场景。近年来,东兴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做强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推进“天冬”大健康产业发展。

深入调研,找准产业振兴突破口

东兴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节点。这里沱江蜿蜒,山川秀美,气候温和,孕育了道地药材“内江天冬”。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当年杜甫笔下描绘的天棘,就是天冬延展的藤蔓。

据文献记载,内江种植天冬有1400余年历史。《神农本草经》称天冬“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中国药典》记载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历代中医古籍认为,天冬有强骨髓、养颜美容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天冬有镇咳、治痛风、润肠通便、降血糖等作用。

这样珍贵的药材,20世纪70年代内江曾有约5万亩的种植规模,可惜在21世纪初,“内江天冬”逐渐凋零,只是零星散落在乡村的屋前房后,连几十亩种植面积也没有。

春日暖阳的田畦上,天冬青翠的藤蔓在风中摇曳,漫山遍野的天冬,已成为内江独特的风景。

目前,东兴区14个乡镇建成了天冬种植基地,两年多来已种植4.8万余亩。

东兴区将天冬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并非一时兴起的“拍脑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东兴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才能乡村兴”,对“做什么产业”下苦功夫研究。

2017年,东兴区白合镇黄堰村村民陈忠佳在广东打拼,事业小有所成,但他却放弃了在外发展,回到家乡种植天冬。陈忠佳在十里八村中,收集零星的天冬种苗。

这事引起了东兴区委区政府的注意。他们找陈忠佳探寻究竟,并求教于专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博士代云桃说:“天冬是道地药材,在中医未病先治中具有独特价值,其在中药经典名方开发等方面大有可为。”

原来“内江天冬”蕴藏着巨大市场价值。

东兴区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组织团队到广西、云南、贵州等6省区,了解天冬主产区产业发展现状,并发现“内江天冬”品质最优,是全国少有的食药兼具的天冬品种。

经过一年多调研、论证,东兴区委区政府决定“发展以天冬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

这个判断,来自三个逻辑:一是政策利好。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提升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四川省提出中医药强省战略,《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内江地区是中国天冬道地产区,东兴区是最适宜产区。二是经济效益好。经测算,每亩效益能够达到五六万元,“内江天冬”在中药材市场上有价无货。三是消费升级的需要。如今人们越加重视生活健康,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内江天冬”功效独特,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联农带农,把“优势”做实做优

2020年3月8日,东兴区召开“中医药产业大会”,提出发展天冬产业。东兴区成立了发展中医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规划了育苗、种植、加工、交易、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康养旅游“七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蓝图。

“内江天冬”是草本药材,从种下幼苗到成熟采挖,至少需要3年时间。一些农村干部群众认为种植天冬短期见不到效益,积极性不高。

于是,沱江两岸的山村,办起了一个个“培训班”,不仅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天冬种植培训,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认识到发展“天冬产业”的希望。

“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传统农耕经济的写照。现代化的规模种植,需要把分散的土地整合成片,东兴区也遇到了阻力。

东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负责人吴大有介绍,依靠“联农带农机制+政府保姆式服务”,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村级层面,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探索创建适合本村的联农带农机制,有效串联专合社、村集体经济、农户,调动村民积极性,带动村民增收。

比如青台村的“4222”利益分成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占两成收益,劳动力入股占两成,入股村民可以参加务工获得劳动报酬;土地效益产生后,总利润的四成用于产业升级,壮大合作社集体经济。另两成作为调剂资金,用于平衡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

“村里开荒种植天冬约5000亩,合作社集体经济收益增长了20%,村民人均种植天冬的年收益为2万余元。”青台村党委副书记朱晓琴说。

郭北镇党委书记周兵介绍,东兴区从上到下落实“天冬产业振兴责任制”,为天冬种植提供“保姆式”服务,修路、整水、培训一应俱全。经过两年时间,郭北镇种植天冬6000亩,通过“粮药间作”模式,实现“一亩两受益”,3年内将实现天冬总产量约3.6万吨,产值约3亿元。

这是东兴区抓住产业发展主要矛盾的结果:产业振兴必须把优势做优。只有大规模种植道地药材天冬,才能解决产业开发的供给问题。

“三产融合”,打通全产业链

清风徐徐的沱江江面波光粼粼,一艘轮渡缓缓靠岸,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便来到东兴区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飞檐琉璃、古香古色,天冬主题展馆、冠德堂国医馆、川科先创药膳店一一映入眼帘。

这个古街,见证着东兴区“七位一体,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

第一产业,通过发展25个天冬种植园区,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第二产业,累计开发天冬面膜、天冬饮料、天冬膏等系列产品40余款,成功转化天冬粉,产值达10亿元。与山东广育堂、泸州老窖、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投资集团等10家企业对接天冬研发、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合作。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内江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已达成7项科研合作,申报2023年省级科技项目2项。拟建设东兴区现代中医药精深加工产业园、大健康保健食品加工基地。

第三产业,培育引进国医大师专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打造领先川南地区的中医药防病治病专业体系;围绕“康、养、食、娱、居”,探索中医药产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结合的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科普教育基地和文化传承项目。

三月春光中,美丽的沱江蜿蜒伸向远方。在两岸山川中,东兴区构建天冬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正在描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美好蓝图。(记者童芳)

关键词:天冬,沱江,郭北镇,中医科学院,药膳店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