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提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信心

2022-12-23 11:34 作者:顾阳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要让消费潜力得以充分释放,需在增强消费能力上持续发力,在改善消费条件上下足功夫,在增加消费场景上多动脑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持续挖掘并释放内需潜能,为经济稳中提质注入更多新动能。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了五大任务之首,并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提法,在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并不常见,这表明,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同时也传递出中央通过扩大消费推动经济重回合理增长区间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全面促进消费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但受疫情影响,老百姓近来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以及存钱避险的倾向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才能让消费潜力真正得以充分释放。从长远看,一个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也有利于打造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定持久的动能。

要在增强消费能力上持续发力。居民增收难是居民消费增长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虽然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但居民实际购买力是在下降的。对此,要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顶层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三方面入手,通过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等举措,更好地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

要在改善消费条件上下足功夫。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离不开消费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既包括对百货商场、大型卖场、特色商街等传统消费设施的更新升级,也包括对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拓展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乃至创造新兴消费需求的相关领域的投资空间,发挥有效投资对于扩消费稳增长的乘数效应,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并增加收入,加快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的更完整、更高水平的内需体系。

要在增加消费场景上多动脑筋。尽管我国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但消费领域仍然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等现象,亟需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要顺应消费升级方向,增加高品质基本消费品供给,积极发展文旅、医疗、家政等服务消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进一步挖掘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总体看,我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潜力大、后劲足,只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持续挖掘并释放内需潜能,就一定能为经济稳中提质注入更多新动能。(顾阳)

关键词:消费升级,提振,扩大就业,消费体制,消费支出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