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体育_ / 要闻 / 正文

那些福建体育品牌中的黑科技

2022-12-13 16:48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赵睿

航天员聂海胜穿安踏鞋跑出“太空步”。(资料图片)

安踏为中国短道速滑队设计的专业比赛服进行风洞测试。(资料图片)

厦门市首届运动时尚展上,参观者体验厦门钢宇工业有限公司的运动健身器材。施辰静 摄

11月27日,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当天,厦门马拉松鸣枪开跑。安踏、特步、匹克三个福建品牌从一众跑鞋品牌中脱颖而出,陪伴跑者登上男女前三名的领奖台。

这是厦马首次实现领奖台跑鞋的“国产化”,背后是福建品牌凭借产品力和研发力的“你追我赶”,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摘掉了跑者对国产跑鞋的有色眼镜。

跑出来的黑科技

2022年厦门马拉松跑鞋大数据显示,特步以35.7%的数据牢牢占据了跑鞋品牌穿着率总排行榜的第一名。

对特步的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国人对国产品牌的支持,更是高性能跑鞋对跑者的天然吸引力。

在今年7月结束的尤金田径世锦赛中,马拉松选手纳兹雷特·威尔杜同样是穿着特步160X2.0突破了个人最好成绩。

跑鞋作为跑步核心运动装备的特殊性,决定了用户对于其性能的强需求。

在2015年,特步就斥巨资成立了X-lab运动科学实验室,汇集六国专业设备,将跑步运动抽丝剥茧,从姿势、受力、触底时间等各类跑步数据中提取共性,作为跑鞋科技研发的强大支撑。

难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引力波之父”巴里什会说:“中国特步让我大开眼界,无论是科技的引领,还是实验的严谨,都可以与世界比肩。”

除了特步之外,福建跑鞋也正在跑出福建,甚至跑向宇宙。

如安踏氢3.0跑鞋,作为世界上“最轻”慢跑鞋,还被宇航员“带上天”,科技感瞬间拉满。

匹克的“态极”3.0GT版本,通过攻克应用超临界发泡工艺制造态极科技这一技术,成功将重量控制在了250克——这是一个不足半瓶可乐的重量。

作为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运动项目,跑步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体育赛事单一类目的限制,成为展示一种带有精神含义的运动符号。

而福建体育品牌通过深研跑鞋科技,为这个运动符号贴上了“福建智造”的标签。

拿金牌的黑科技

在服务大众的同时,福建体育品牌在顶尖的体育竞技场上,同样是不断突破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并取而代之,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喜欢运动的人一定听过这句话——“不怕耐克和阿迪,就怕安踏带国旗。”这说的是安踏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健儿摘金夺银,这是属于中国的“神秘武器”。

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安踏专门为中国举重队打造的“吨位级”举重鞋,助力八名中国举重健儿拿到了七金一银的佳绩,中国力量席卷东京。

“吨位级”举重鞋鞋底用了A-Wearable专利超耐磨橡胶新型材料;足弓位置,用了安踏A-FORM科技,这是一个根据人体足弓结构衍生的提供支撑稳定的科技,可以降低约30%的冲击;鞋面有绑带的设计,这个叫TALOON抱紧系统,两个魔术贴牢牢锁定脚面。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安踏拿出了更多的“秘密武器”。

为了优化升级滑冰服的减阻性能,安踏引入空气动力研究中的风洞测试,调整版型和人体分割线最佳位置。

同时,在服装表面使用异形结构,将空气迅速导流,做到相比普通滑冰服,减阻力可提升5%~10%,为中国队在速度滑冰比赛中以0.016秒的优势夺得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金牌送上神助攻。

在钢架雪车比赛中,安踏创新突破布局12项发明专利。最终实现钢架雪车运动员在起跑推进阶段速度最高提升0.054秒,平均提高0.023秒。

如今,安踏以超过1400项专利,成为拥有专利最多的中国运动品牌。

而创新力的不断提升,也在每一个大赛周期为专业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用出来的黑科技

说完穿的,再来看看用的。

从2009年开始,厦门就成为中国最大的运动器材制造和出口基地。2015年,厦门运动健身器材出口基地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授予“国家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2018年起,被商务部授予“国家级运动健身器材产业升级示范基地”称号。

厦门聚集着一批颇具实力的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如钢宇、康乐佳、朗美、群鑫、迈动等大型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出口基地。据统计,全球每10台跑步机中就有6台“厦门造”。

来自泉州的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是健身器材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今年的冬奥会上,舒华体育就把健身器材搬进了冬奥村的健身中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冬奥村健身中心,都配置有舒华体育的跑步机、椭圆机、健身车、动感单车、力量训练器等近千件健身器材。

这也意味着,舒华的运动健身器材将接受世界各国顶尖运动员的挑剔检验,这也是对中国制造的一次检验。

从制造到创造再到智造,由传统加工制造发展起来的福建体育用品制造业跟随时代的大潮,通过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质量升级、技术升级、制造升级,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如今,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体育产业强省,福建的体育品牌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体育制造业向“智造时代”转变,为传统体育制造业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肖榕

关键词:福建,体育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