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拥抱新场景 乐享新体验
2022-06-15 作者:王 珏 姚雪青 曹雪盟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线上听音乐会、看展览、看演出,数字文化消费方式更多样

拥抱新场景 乐享新体验

核心阅读

线上看演出、听音乐会,在“云端”看展览,通过手机APP点播一出戏曲……如今,随着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精彩纷呈的精神食粮,不断丰富着用户的文化体验。

从轻弹柔唱的《评弹名家演唱会》,到热血沸腾的《星火与巨浪——纪念“九一八”90周年特别策划》;从京剧《锁麟囊》,到话剧《玩偶之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每周六晚,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都会准时和观众“见面”。

除了看演出,现如今,日益丰富的数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的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为用户带来新鲜的文化体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涵盖多种艺术门类,线上普及个性化

从2020年4月11日推出首场线上演出开始,国家大剧院至今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多艺术门类,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有网友留言:“希望高水准的演出和内容能够延续下去,把高雅艺术融入生活。”

2021年以来,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不断推出特别策划,《文艺为人民——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国家大剧院线上特别节目》集中展现了21首曲目,为观众带来难忘的视听体验;《地球的红飘带——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线上特别节目》传递长征精神;《画韵京音》展现北京的古韵新颜……国家大剧院盘活各领域艺术资源,打通艺术边界,让音乐和绘画、文物等相融合。音乐评论家陈立说:“视觉与听觉、无形与有形、凝固与流动、古今与中外、传统与现代,被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出艺术多元、包容。”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还为每期线上演出策划了演前导赏。从专题记录式、直播式、访谈式,到探秘式、导览式、多语种导赏,结合网友的欣赏喜好,不断创新导赏内容与形式,形成线上艺术普及的个性化服务。

在技术方面,国家大剧院不断推陈出新。2020年8月8日,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线上系列演出首场音乐会实现了全球首次“8K+5G”直播。在8K超高清画面下,观众甚至可以看清演员的发丝和汗珠。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在视听技术上不断更新,在安卓客户端和PC网站特别增设了“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两种虚拟全景声特效功能,给观众呈现最佳的视听体验。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说,未来,国家大剧院还将继续探索5G、8K等新技术在舞台艺术影像化领域的应用,“让高雅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揭秘式、陪伴式展览,文物故事“活起来”

打开微信,从关注列表中点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视频号,关于“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特展的微记录短视频又上新了。借助手机,在江苏南京工作的周芳能随时“参观”位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畅游”在最新拍摄的展陈短视频中。

今年以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策划推出“运河城市”线下特展,5月27日正式开展的“洛阳展”就是这个系列的首展。“除了线下展览,我们还把最新展况搬到了线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介绍,这次他们将文物的“前世今生”和展览的“台前幕后”一起搬上新媒体,进行“揭秘式、陪伴式”展览。

“这个系列短视频每集只有几分钟,聚焦一个主题,从洛阳的文物故事,到这些文物如何出土、怎样运输到扬州、怎样包装布展,还有现场探访的Vlog。”周芳说。据统计,从3月份至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城”系列短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陆续发布了近20集,累计全网参观量超800万人次。

在周芳看来,在线观展不仅轻松灵活、随时随地,而且全面丰富、选择多元,提供了一种新体验,已成为很多年轻人数字文化消费和获取文化知识的新时尚。

“除了这个特展,博物馆的14个常设展览也都搬到了网上。”郑晶说,线上展览既是对线下参观的补充,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不仅要精心设计参观线路,还要讲述文史知识,同时运用数字化表达,让文物的故事“活起来”,人与文物的互动“相得益彰”。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文化产品、数字文化服务热情高涨,这背后体现着一种文化身份认同的需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伴随着日益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满足垂类用户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

集合多位梅花奖得主的婺剧《白蛇传》、有百余年历史的秦腔《三滴血》、小剧场蒲剧《俄狄王》……打开戏曲APP峰剧场,琳琅满目的剧目映入眼帘。从人们耳熟能详的京剧、黄梅戏、河北梆子,到闽剧、绍剧、碗碗腔等,许多剧种的作品都可以在峰剧场中找到。

通过“戏曲+互联网”,峰剧场与一些戏曲院团签约,将对方有代表性的剧目上传“云端”,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心仪的剧目。“戏曲离不开观众,就像鱼离不开水。希望优秀的戏曲作品能被更多观众看到,即便隔着千山万水,打开屏幕就能近在眼前。”国家一级编剧、峰剧场创始人余青峰说。

6.6元可观看一部戏曲录像,9.9元可收看一场直播,线上展播收益的40%归作品方所有。余青峰介绍,这样的定价一方面希望尽可能帮助院团增加票房收益,另一方面也不想让价格成为观众亲近、了解戏曲的阻碍。

家喻户晓的传说、柔美婉转的唱腔……去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吸引了不少影迷和戏迷。最近,广东省粤剧院演出的粤剧《白蛇传·情》视频也上架峰剧场。“我们选戏的标准就是好看好听,故事动人,人物形象美好,不设过多限制。”余青峰说,为了让更多戏曲作品被观众看到,峰剧场还举办“好腔调·小剧场戏曲季”“好腔调·新古典戏曲季”等活动,每年遴选30部作品线上播映,通过人气值评选优质剧目,部分剧目还将进行线下展演。此外,曾三度获曹禺剧本奖的余青峰还作为编剧与团队制作自制剧目,线上展播与线下演出并行,例如4年来已演出了130余场的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收获不少好评。

“戏曲的传承,需要‘叫好又叫座’,有观众、有市场,才能流传下去,发扬光大。希望峰剧场能成为戏曲的百花园,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近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一代一代的观众能够生生不息。”余青峰说。

不只是峰剧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线下场景,让人们摆脱时间、空间和成本的限制。魏鹏举表示,当前,基于数字技术、数字语境的文化消费,可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巨大,“数字文化消费的需求极具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需要发挥更多样、多层次文化生产主体的作用,释放数字文化的创造力,让更丰富、更优质的内容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记者 王 珏 姚雪青 曹雪盟)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希望峰,虚拟全景,乐享,数字文化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