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多地楼市政策“变卦”,探出一条底线
2022-05-27 作者:左宇坤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中新财经5月27日电 (左宇坤)撤回,撤回!

最近的楼市新政频出,但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看“疗效”如何的时候,却有城市迅速取消了放宽政策。本应相当谨慎的调控新政,怎么就“变卦”了呢?

南京房协“取消二手房限购”被叫停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今年年内,全国已有接近150城出台房地产政策,4-5月单月井喷刷新历史纪录。

而在近期出台楼市新政的城市中,南京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之一。当然,受关注的不只是政策力度,更是政策出台到叫停的停留时间。

“自5月20日起,南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居民购买二手住房时,无需提供购房证明。”在一个月内对新房市场进行了6次微调成效初现后,南京又将放宽的目标瞄准了存量市场。

这座2021年GDP达到1.6万亿的新一线城市发布二手房放松政策,成为了当时二手房限购放松的典型代表。但就在新政“官宣”后的两小时左右,发表文章的的南京房协微信公众号将该文章删除,“二手房取消限购”的政策也随即被叫停。

“我们也看到了相关文章,但南京房协只是行业协会组织,其发表的内容不具备官方性质。”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目前在南京市限购区域购买二手房仍需要开具购房证明。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二手房角度来看,外来人口没有约束就可以购房,可能会引起一轮新的炒作,甚至使得炒房需求增加。”

“南京全市取消二手房限购,意在通过二手房的交易活跃来带动新房市场的回暖,但有可能触发投资炒作现象,这与国家要求‘房住不炒’相违背。”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也认为。

武汉经开区取消限购一波三折

中部第一大城武汉,最近也因为一波三折的调控新政策吸引了一波关注。

5月21日,“武汉经开区”微博发布消息,自5月22日起,武汉经开区的沌阳、沌口、军山新城区域从原限购区域调整为不限购区域。自此,武汉经开区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这一消息也迅速登上热搜。

同一天,武汉针对多孩家庭、亲属投靠等发布一揽子楼市稳定措施,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但和南京类似,武汉经开区该微博发布后也一度被删除,引发多方猜测。最终在22日下午,“武汉经开区”微博再度发布了取消限购消息,内容与上条微博一致。

后据媒体报道,武汉经开区实际上按照取消限购执行。有身在武汉经开区的楼盘案场员工对中新财经表示,自己负责的是一处距离地铁口、商场、医院都比较近的“湖景房”楼盘,户型也比较简单,23日新政发布后,来售楼处看房的客户确有增多。

“期间撤回或与市场对于政策放松出现过激反应等有关”,严跃进认为,但这并不否认政策是要放松的,至少从武汉来看,当日下午发布的政策说明政策保持宽松的导向。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则提到,南京、武汉放开限购的消息投放后,市场反应特别大,给舆情管控带来难度。而且撤销限购有放任“炒房”的嫌疑,因此被一度撤回。

政策放宽,但“房住不炒”不变

着急放松,又着急取消,南京和武汉到底在急什么?从数据或许可窥见一二。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4月南京市二手房成交面积52.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60.9%。4月武汉二手房成交面积67.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0.7%。

价格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6%,这也是南京连续7个月环比下跌;武汉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1.9%,远超二线城市跌幅均值。

但调控之下,在专家看来,有一条“高压线”不可触碰,那就是“房住不炒”。

“调控政策的底线应当有上线和下线,下线是房价不能大幅下滑,不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上线是‘房住不炒’,不能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的手段,房价不能大幅上涨,杠杆水平不能大幅提高。”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

南京二手房市场虽然没有迎来限购解除的政策利好,但在新房限购、限售松绑之下,据贝壳研究院统计,5月以来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4月环比增长超过50%,二手房成交的确有所复苏。

“各地因城施策不能脱离‘房住不炒’这一定位和方向,更不能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看来,未来关键是要继续实施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精准性协调性。(完)

关键词:变卦,南京二手房,楼市,政策利好,成交面积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